小雪:浮雲吹作雪,世味煮成茶

“夜深煙火盡,霰雪白紛紛”,立冬過後,我們迎來了入冬以來的第二個節氣——小雪。

古人是這樣形容小雪節氣的:由於地中的陽氣上升,陰氣下降,天地不通,陰陽不交,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寒的冬天。

在這樣的時節,是應當用新火煎茶,圍爐夜話,聽窗外雪花簌簌落下。

我們曾經歷過不同程度的寒冷,身體的,心靈的,而今天,我們都應當快活,拋卻世俗的苦辛,過好當下。

小雪:浮雲吹作雪,世味煮成茶

01

小雪:浮雲吹作雪,世味煮成茶

在二十四個節氣中,小雪許是被人們唸叨最多的。無他,僅看看中國人的名字和小名,便能知曉。

長輩們總是喜歡在子孫的名字裡寄寓自己的期望,他們會把最美好的祝願安放在那裡。

小雪,單單念出,你就能體味到那從天際紛紛揚揚灑落大地的詩意。

魯迅先生曾寫過一篇散文,名字就叫《雪》。

這篇文章寫於1925年,當時南方的革命形勢發展迅猛,北方卻處在一片寒冬的沉寂中。魯迅於是熱烈地讚美著北方的朔雪,將它看作戰鬥者的化身。

“晴天之下,旋風忽來,便蓬勃地奮飛,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而且升騰,瀰漫太空;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

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小雪:浮雲吹作雪,世味煮成茶

也許便是出於這種由衷的熱愛,歷朝歷代以來寫雪的詩,實在比任何一個節氣都多。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春雪》

韓愈筆下的雪,清新靈動,饒有情味。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江雪》

柳宗元筆下的雪,則清冷孤絕,在一片蒼茫雪色、無邊靜寂裡,那獨自垂釣的老翁,卻顯出生命昂揚的魄力。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夜雪》

在白居易那裡,一場籠蓋天地的夜雪,是紅爐火前、醇酒香間、友人閒話裡最美的底色。

雪盡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塞上聽吹笛》

邊塞詩人高適筆下的雪,則帶著一股渾厚的蒼茫,與胡天、牧馬、月明、羌笛相得益彰。

更有鄭板橋有趣的詠雪詩,將十個數字嵌進詩裡,讀來朗朗上口: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總不見。

——《詠雪》

雪落無聲,可落在人的心上,卻激盪出了千百種情愫,或婉轉,或綿長,或低徊,或昂揚,絲絲縷縷,點點滴滴,紛紛揚揚。

02

小雪:浮雲吹作雪,世味煮成茶

冬日裡的第一場雪,總是叫人格外期待。

常看韓劇的人,也許知道,“初雪”在韓國人那裡可以懷揣許多種意義。

比如:下初雪的時候,怎麼能沒有炸雞和啤酒呢?

比如:下初雪的時候,任何謊言都可以被原諒!

再比如:初雪那天向愛的人告白的話,愛情就會實現!

小雪:浮雲吹作雪,世味煮成茶

在我國古代,由於生產力水平低下,農民們都是靠天吃飯。

風調雨順,便得豐收;如果哪一天在某個節氣裡,沒有迎來該出現的證候,那就是不好的兆頭,來年便要艱難。

在小雪這天,便有許多農諺。

諸如: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

小雪大雪不見雪,小麥大麥粒要癟。

又有:瑞雪兆豐年。

如今我們知道了,小雪落雪之所以是個好兆頭,是因為它可以凍死一些病蟲害,還具有保暖作用,保護莊稼不受凍害侵襲。

在小雪這一天,人們有很多習俗。

醃臘肉,吃餈粑,曬魚乾,吃刨湯,無論如何,總是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度過。

一個人的小雪,也許略顯悽清,但如果是兩個人,三個人,或者更多,那雪裡的寒意必也會少了許多。

古人總是喜歡用雪煎茶,因著雪是無根之水,是人世間最潔淨的。

小雪:浮雲吹作雪,世味煮成茶

《紅樓夢》裡,妙玉招待黛玉、寶釵時的茶便是用雪水煎成。且那雪也並非普通的雪,而是用梅花花瓣上的雪。

雪的剔透與梅的芳香,混著茶的清醇,經一爐沸水衝煮,滋味想來無盡美妙。

雪與梅,總是相伴相生的。

梅不懼雪的嚴寒,雪更喜梅的清香,當他們一道出現在冬日時,霎時整個世界都多了幾分詩意。

怨不得盧梅坡會作詩云: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春。

03

小雪:浮雲吹作雪,世味煮成茶

徐志摩有一首詩寫雪,名叫《雪花的快樂》,他這樣寫道: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裡瀟灑,

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

飛揚,飛揚,飛揚——

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悽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悵——

飛揚,飛揚,飛揚——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裡娟娟地飛舞,認明瞭那清幽的住處,

等著她來花園裡探望——

飛揚,飛揚,飛揚——

啊,她身上有硃砂梅的清香!

那時我憑藉我的身輕,盈盈地,

沾住了她的衣襟,貼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這首詩大概寫於1924年的12月末,在那一年,他愛上了極富才情的陸小曼,同年的年底,他便在報刊上發表了這首詩歌。

在當時固有的倫理道德的框架下,兩人間的愛情很不被看好。

但在將“愛、自由與美”看作人生基要的徐志摩那裡,那自在飛舞的雪花,就是他自由靈魂的投影。

他用極富浪漫主義的手法,讚美雪花的飛揚、瀟灑,向著所愛之人奔去的英勇無畏。

小雪:浮雲吹作雪,世味煮成茶

小雪時節,由於天氣多是陰冷晦暗,光照少,人的心情也會受此影響,變得沉鬱起來。

一些專家於是提醒人們,在光照少的日子裡,更要學會調養自己,珍惜每一束冬日裡的陽光。

這並非無稽之談,早在千百年前,古人們便有了小雪時節曬太陽的習俗,稱為“負暄”。

而白居易就曾寫過一首《負冬日》,描述人們曬太陽時的場景與感受:

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負暄閉目坐,和氣生肌膚。

初似飲醇醪,又如蟄者蘇。

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

曠然忘所在,心與虛空俱。

關於“負暄”,在先秦典籍《列子》裡還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宋國有一個農夫,因為家裡窮,在嚴寒的冬季,只能夠披著破麻爛絮,勉強度日。

春天到了,他到村東去幹活,幹累了便順勢趴在泥土地上。初春的太陽曬得人暖洋洋的,舒服極了。

他高興起來,便找到妻子說:“背曬太陽的溫暖,還沒有人知道啊。我們把這一招奉獻給咱們的君王,一定會得到重賞的!”

貧窮如只有太陽的他,如何能想到這世上還有高屋暖房,狐皮貂裘。

對世上的大多數人來說,冬日裡的一輪暖陽,便是上蒼最慷慨的饋贈。

小雪時節,外冷內燥,一旦失衡,內熱發散不出來,人們就容易上火。此時要切忌少吃麻辣食品,免得助長體內火氣。

在飲食上,要多食熱粥,多吃如山藥、栗子、核桃、黑芝麻等溫補的食物,多喝如蜂蜜水、白蘿蔔水、雪梨水等。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外出時戴帽子、圍巾。在室內,則要注意保持房間的溼度,必要時可用加溼器。

網絡上有一段很流行的話:

一下雪,西安就成了長安,北京就成了北平,南京就成了金陵,合肥就成了廬州,揚州就變成了廣陵,蘇州就成了姑蘇,開封也成了汴梁。

小雪:浮雲吹作雪,世味煮成茶

當我們熟悉一個地方,那個地方就很難再成為風景。

可是當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簌簌而來時,剎那間時空逆轉,千百年前的古香古韻撲面而來,故鄉也成了他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