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银行业该怎么转型发展?为什么?

银行财经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正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组织形态、商业模式和生活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本文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给邮政储蓄银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讨了互联网金融时代邮政储蓄银行转型发展策略。

【本文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策略。

随着互联网进入快速发展期,互联网金融也逐渐成为新兴事物发展起来。除传统商业银行提供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服务渠道外,以在线支付公司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商,已成为普通百姓通过互联网办理金融业务的重要选择。部分领先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甚至还可提供在线购买基金、保险、理财和小额贷款等金融产品,这给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带来严峻挑战,其发展潜力引起各家商业银行的普遍重视与关注。为此,邮政储蓄银行应深刻分析这种变化发生的原因,充分认识抓住互联网金融发展机遇不仅是顺应客户需求变化的现实需要,也是适应自身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互联网金融特点

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人们的思维和行动空间,带来巨大的便利和效率,促使金融生态系统变得更加开放和互通,与传统金融不同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正在加快形成,并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互联网金融服务方式更加多样化。部分电商企业还依托对其掌握的庞大客户信息以及大量客户网上交易和资金支付信息的分析,从交易服务提供平台走向信息服务提供商,进入交易撮合、支付代理、融资保险、资产管理等金融领域。

第二,客户服务渠道更加多元化。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电子渠道日益成为交易主渠道,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利用电子渠道随时随地获取各种服务。

第三,金融交易成本不断降低、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互联网金融利用平台化优势,为广大客户群体尤其是年轻化和高学历群体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方式,提高了服务、定价方面的精度和效率,同时使支付、融资、理财等金融业务交易成本进一步下降,更好地满足了部分消费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

第四,降低信贷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由于广大小微企业主和农村客户大多缺乏央行征信系统的信用记录和房产、土地等有效抵质押物,金融机构通常难以通过传统的财务报表、抵押担保、信用评分等信贷技术获知客户的真实信息。而互联网企业的大数据优势,可记录并分析客户交易历史数据,了解客户需求和交易行为,从而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

二、互联网金融对邮政储蓄银行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给邮政储蓄银行带来的现实冲击第一,互联网金融对邮政储蓄银行的支付中介地位形成较大冲击。互联网在线支付是基于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通信设备,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技术传输货币价值的结算方式。随着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量、虚拟货币发行量的不断扩大,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一个庞大产业,其对邮政储蓄银行的业务冲击将进一步加剧。

第二,互联网金融对邮政储蓄银行的融资格局形成较大冲击,弱化邮政储蓄银行的金融中介功能。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供需双方可以直接交易,实现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市场有效性大大提高,接近无金融中介状态,这将弱化邮政储蓄银行金融中介功能的发挥。

第三,互联网金融对邮政储蓄银行等商业银行盈利方式形成较大冲击。在过去十年中,中国的商业银行实现了快速、持续、稳定发展。但是,这种模式的发展和盈利能力的提升基本上是传统的粗放式增长。目前,利差仍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目标客户的类型、客户的消费模式和消费习惯,经过互联网平台的筛选,其需求的共性和服务渠道的共性集中度提高。这也使互联网金融盈利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在这一模式下,主要的客户群体集中在中小型企业、追求时尚的青年人和广大普通市民,这些客户群体的社会背景、学历水平、资金实力等因素被削弱,金融产品或服务提供商可以专注于为客户提供快捷、低成本的通用服务,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物理网点分层服务的理念。在这一变革背景下,邮政储蓄银行在降低服务成本的同时,也改变了投入与盈利的实现方式。二)互联网金融对邮政储蓄银行的有利影响

第一,互联网金融拓宽了邮政储蓄银行各项零售业务的渠道和客户。邮政储蓄银行各项业务的基础是客户,传统银行要拓宽客户基础必须依赖互联网金融模式。

第二,通过互联网金融的价格交易,可以发展利率市场。互联网金融作为交易平台,在透明的环境下借贷双方本着自愿原则进行交易,实现了完全的市场化。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邮政储蓄银行可以根据互联网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化,分辨客户群的利率水平。

第三,互联网金融可以提高市场资源分配效率。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应用,提高了资源分配效率,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融资难问题。邮政储蓄银行可以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通过其拥有的大数据、云计算和微贷技术,更全面地了解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经营情况和信用等级,提高基于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资源配置效率,并降低银企交易成本。

三、邮政储蓄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转型发展策略

第一,以巩固客户基础为引领,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市场定位。从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环境来看,邮政储蓄银行要想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与互联网金融公司开展竞争,就必须实现异业乃至跨银行间的合作。邮政储蓄银行应不再单纯依靠自身力量发展业务,而是利用自身优势与互联网、证券、信托、基金、银行同业等公司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手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交叉服务。第二,以提升客户体验为引领,完善产品设计。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迅速适应新的市场环境,积极探索与互联网融合模式为邮政储蓄银行未来发展的关键之一。而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金供应群体—资金需求群体”的“资金网”式处理模式不仅给资金供求双方提供了最具市场化的资金报价,更为邮政储蓄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也是邮政储蓄银行今后拓展业务、发展客户、增加收入的新途径。

第三,以分层服务理念为引领,完善服务渠道。在互联网金融时代,邮政储蓄银行一直引以为傲的网点渠道优势也受到一定冲击。由于中青年一代尤其是城市青年客户群体更乐于接受和体验新事物,在互联网金融服务功能不断丰富的趋势下,手机、电脑和自助设备已成为其结算、理财、融资的重要渠道。如何根据老、中、青等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和生活习惯对现有服务渠道进行整合升级,提供更为人性化、差异化的服务,是邮政储蓄银行尤其是城市地区邮政储蓄银行亟须解决的问题。

第四,以提高服务效率为引领,完善管理模式。互联网金融时代邮政储蓄银行不仅面临外部挑战,也面临自身挑战。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是金融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在互联网金融的大潮中,金融服务的渠道不断拓展,金融服务的效率大幅提升,但在新环境中如何保证资金安全,提高综合效益,加快资金流动仍是金融行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黑马飚高骑手


冲击伴随着改革和机遇!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数字化技术赋予了普惠金融全新的时代价值和丰富内涵。未来发展普惠金融需要银行、市场主体多方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各方作用。

比如近日,浦发银行广州分行与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举办党建共建暨业务交流会议。浦发银行总行零售业务板块党委委员、网络金融部总经理薛建华,广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李荣军,党委副书记、副行长陈晓蕾,中移互联网公司党委书记洪小勤,党委委员王志忠、张虹以及双方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活动。

浦发银行广州分行办公室党支部代表会上与现场党员作题为《红色金融的智慧和力量》的党课学习交流,讲述革命时期正能量的红色金融故事,从金融斗争史中深刻理解党的初心和使命,汲取前进的动力。

会上,双方代表交流了党建工作,并就当前市场情况、新形势下合作策略、思路及业务优势等进行讨论。双方表示将坚持党建引领,进一步深化业务合作,以优势互补、互利互惠为原则,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激发活力,再谱新篇。此外,为深入推进银企党建设和业务发展的全面合作,充分调动和发挥青年员工的积极性和战斗力,活动现场还成立了“金盾”和“and金融”青年突击队,激发科技人才队伍在科技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营造项目攻坚团队项目的创新氛围。

据介绍,由浦发银行广州分行与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联合建设和推广的“and金融”项目围绕“融合双方核心能力,共创智能科技金融新生态”的思路,经历两年发展,实现了由早期的渠道合作、到全面战略合作的升级跨越。目前触达用户超3000万,交易金额过亿元,平台注册用户突破70万户,APP下载量将近10万名。“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客户中心、科技引领,构建开放共享、共建共赢的数字化经济生态圈,践行金融为美好生活创造价值的使命

不得不承认,互联网金融虽然在中国只有短短20年的发展历程,但却一飞冲天、来势汹汹,对传统银行业产生巨大冲击。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互联网行业中的领军企业之一——腾讯。

不断创新的腾讯

2011年1月,腾讯推出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

2012年3月,微信用户破1亿,耗时仅有433天。

2013年8月,两年半的时间里,微信5.0上线,“微信支付”等商业化功能推出,从此颠覆支付领域。

截止2019年3月,发展仅8个年头的微信,月活跃账户数达11.12亿,成为我们每日生活必需的APP!

今日之微信,已经从一个纯粹的社交工具(如聊天、朋友圈、游戏等简单功能)、拓展到支付工具(面对面付费、缴费、充值等功能),至直目前全力打造的智慧场景,囊括生活服务、零售、餐饮、出行、医疗、民生等全方位领域。

当然,微信在运营过程中,也下线了“朋友留言”和“漂流瓶”等不被用户喜爱的功能。

微信的产品创新能力强、迭代快,已成为生活的不可或缺,令我们叹为观止。

而习惯了微信不断带来各种惊喜的创新,我们往往忽视这个产品从迎合客户需求到引领客户行为给我们带来的改变!

保守的传统银行

相对于腾讯在移动支付方面的不断自我突破,传统银行在产品创新方面则显得相对保守,仅仅处于“人有我有”的跟随者,而不是一个“人无我有”的引领者。

在创新机制上,传统银行没有建立建全试错机制,零容错纠错度,让每个从业者都活得战战兢兢。

在内部运营上,银行部门的本位主义根深地固,很难形成创新合力。

在产品研发上,内需动力不足,懂业务的不懂先进技术,懂技术的不了解业务发展,提不清楚业务需求,就无法真正做到突破和创新。

在客户体验上,服务意识依然有待提升,在不能突破制度与技术的限制下,只能残忍的麻烦客户多跑几次了。有一次,我自己去银行柜台办业务,就是因为各种证准备不齐,两天内跑了三次,才算顺利开了一个账户。

在内部管理上,业绩考核往往是以指标的完成率为导向,对产品创新方面没有设计激励措施。

显然,如果传统银行继续持这一保守状态,在未来,他们无疑将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抛弃,人们势必会选择像微信那样新兴、操作简单、流程便捷的支付工具。

传统银行,愈行愈冷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传统银行业已经感受到秋意寒凉了。

首先,第三方支付业务量持续飙升。根据2019年一季度数据显示,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已经达到55.4万亿元,与2018年一季度44.4万亿元相比增加了11万亿元,同比上涨24.7%。

虽然,从2018年一季度至今,国内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增速开始放缓,但那是因为用户移动支付习惯已经养成、移动支付覆盖的场景不断增多,移动交易市场规模开始逐步从快速增长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

其次,支付类客户被不断蚕食。阿里巴巴发布2019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支付宝全球活跃用户超10亿,超过四大行个人活跃客户总和;已有超过8亿用户通过微信绑定银行卡,微信支付的日均交易量同比增长超过50%,其中,线下日均商业支付交易量同比增长200%。

互联网企业能够“快速吸粉”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这首经典老歌在宝鸡火爆了,循环播放几十遍,好听极了广告

快手-超经典老歌

立即打开

Ø 一是对比传统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更为快捷,支付方式更加个性。

Ø 二是互联网企业的营销体系强调互动、感知、消费者参与,对客户需求的反馈、响应、改善周期,比商业银行要快5-10倍,能够在快节奏的社会条件下及时跟上用户需求。

Ø 三是互联网金融模式覆盖了部分传统金融业的服务盲区。

破局之策上篇:产品创新

传统银行业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品创新,二是管理创新。

产品创新方面,需要制定“互联网+”战略,把互联网金融作为业务转型的重要路径,加速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尝试在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和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调整。

具体来说,有四方面:

一是加持电商金融创新发展。为电商企业或企业的电商业务提供配套金融服务,从支付向融资、理财等多元化领域延伸,加强创新尝试。以特色性、便利性、专业性、安全性为原则,努力打造客户喜爱的消费和采购平台、商户倚重的销售和推广平台、支付融资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平台。

二是加持移动金融创新发展。提高金融服务便捷性,抢占“移动银行”客户端入口,让手机银行成为用户硬场景APP,加强线上化产品和流程的创新,而不是简单的“线下业务线上化”。

三是加持O2O模式创新尝试。融合社交、位置等元素的O2O模式,应成为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首选模式。依托银行业原有庞大惊人的海量数据资源,加强大数据创新应用,将客户与商户紧密联系,转化价值,真正盘活银行端数据资源。

四是加持网络融资创新尝试。积极探索利用自身互联网平台,为客户提供多层次线上融资服务。加强网络贷款业务,实现全流程线上审贷、放款,缩短商业银行传统信贷流程,提升客户体验。

破局之策下篇:管理创新

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宣扬的是19世纪发明的管理哲学,采用的是20世纪中期的管理流程,运用的是21世纪的高新技术,已经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

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导致客户需求快速变化、市场竞争加剧、高度的不确定性等,需要高度适应性、灵活性、生态型等特点的组织与之相适应。所以,传统银行管理体系亟需变革。

五是更新管理理念。银行业现有的管理理念定位于精确、稳定、纪律和可靠,所提倡的科层组织能够实现最高的效率。越是这种稳定的结构、成熟的管理体系、市场体系、文化体系,越会阻碍银行进行互联网转型。例如,由数据分析结果转化而来的交叉销售方案,需要尽快试点、尽快验证、尽快调整,这就与传统银行“充分论证、详细规划、稳步落地”的管理机制存在冲突。

六是更新绩效体系。银行原有的绩效考核体系,对传统方式、传统产品赋予了更多权重,从事老市场、老方法、老产品的营销人员激励较高,这一做法已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的需求。今后应加大培养新产品、新工具、新策略的研发投入力度,特别是对互联网化项目、新兴细分市场的研发投入力度。

七是更新风控手段。传统的风险管理手段已无法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虚拟化、技术化特点,扩大了金融风险的复杂性、隐蔽性和传染性,Pareto极值分布模型证明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暴露大于股市的风险。不法分子利用木马病毒、垃圾邮件等手段进行网络钓鱼或网络欺诈的行为屡禁不止,用户信息被窃取的事件时有发生。

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法律法规仍然缺位,导致互联网金融法律地位不清晰、管理不规范,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时有发生,消费者的安全防范认知不足。

总之,目前的互联网金融先发优势明显,但是传统行业底蕴深厚,未必没有后追之力。无论最后哪一方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好助手,受益的,都将是我们消费者。那就拭目以待吧!

互联网金融作为新生事物,目前学术界还没有明确定义,作为传统金融行业与新兴互联网技术相互借鉴结合的产物,其相比作为金融机构中心的传统银行拥有许多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缺点。目前互联网金融主要业务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和互联网融资,还有正在发展的其他业务,这些业务相对于传统银行业务有继承发展,为传统银行带来巨大挑战,主要表现在:

第一,第三方支付平台。第三方支付由专门支付机构注册虚拟账户,之后第三方支付平台能够根据客户不同需求提供支付渠道,能够为使用该平台的客户完成支付、结算等业务。这种第三方支付平台一种是客户将资金储存在平台账户中,然后进行支付行为;一种是用户在平台可以选择付款银行并在该银行网银界面进行支付;还有一种典型的模式是支付宝,是将银行卡绑定至平台,输入平台密码即可支付。第三方支付平台能够帮助用户在网络上实现款项支付,不用去银行排队支付,对传统银行业务有较大挑战力。

第二,互联网融资服务。互联网融资是指将拥有资产增值意愿的客户资金借给拥有借款需求的客户,与传统银行不同,互联网融资的媒介是互联网中介而不是银行。目前互联网融资主要有两类:P2P(个人借贷)与小微企业借贷。网络借贷的审查手续更简洁,信贷风险控制可以依靠网络数据技术而不再是单纯注重担保,相比传统银行更快捷方便。

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银行模式带来的挑战

第一,移动支付平台影响传统银行存款结构。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了手机支付的新时代,发展较早的手机银行软件摆脱了发短信支付的限制,跟随智能手机发展成为普遍性的手机软件,使用方便性、普及性、快捷性、功能性都得到大大扩展。新兴支付手段移动支付成为互联网金融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支付手段的搭载媒介是手机或者平板类的移动终端。传统商业银行主要依靠存贷款利息作为利润来源,但是第三方支付软件会对银行存款数额造成一定程度分流,用户将一部分存款放置在手机第三方软件中,甚至第三方软件也开始拓展基金管理、代理保险业务,高利率运营模式吸引了一部分用户将存款转移到第三方平台,造成银行存款流失和存款结构变化。

第二,第三方支付平台抢占商业银行业务。商业银行除基础业务还包括结算、汇兑、担保等其他业务,这些业务被称为银行中间业务。随着移动支付平台的发展壮大,互联网金融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领域,第三方平台不断扩展支付结算、代理收付资金等业务,抢夺商业银行盈利空间。第三方平台往往依靠更低的结算支付费用、更方便的支付手段、更壮大的基金代理规模等优势与商业银行竞争,传统银行相对互联网金融不够快捷、不够低价,造成业务市场慢慢被挤压抢夺,造成商业银行的发展危机。

第三,互联网融资借贷模式挑战银行借贷。银行作为传统金融机构中心,把控着企业融资、个人借贷大权,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借贷的出现,传统银行贷款业务也受到重大冲击。一是P2P个人贷款融资业务,是指个人之间的借贷交易。国内互联网金融将个人借贷转变为线上模式。这种小额借贷能够正确引导民间资本流向,为拥有较多资产的民间客户实现资产升值,解决客户贷款需要。国内的线上借贷平台为借款人和贷款人提供借贷服务,并且帮助双方签订交易协议。二是小微企业网络融资平台。除去个人网络融资,互联网金融还包含企业融资,随着国家鼓励创新创业,小微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但是小微企业如何扩宽融资渠道尚待解决。之前银行在小微企业融资领域占据绝对优势,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不断抢占融资市场,著名的阿里金融就是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多、融资金额相对小、融资频率高的特点推出的融资服务,通过阿里巴巴、淘宝等平台提供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多种贷款服务,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更广阔的渠道。

传统银行运行模式创新改进措施

互联网不断冲击着传统银行运行模式,传统银行金融中心地位不再是坚不可摧,伴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不断拓展和客户群体不断流失,传统银行运行模式必须做出创新和改进才能够正确应对冲击,巩固自身地位。

第一,利用自身优势,借鉴第三方支付平台经验。传统银行相比互联网金融平台拥有更大信誉优势和客户群体优势,因此传统银行应当巩固自己在B2B、B2C 市场的地位,保证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这些大客户群体不流失,这些单位更加注重交易信誉,更关注资金安全性和资金管理服务。传统银行应当把握这一客户群体并且借鉴第三方支付平台成功经验,个性化定制客户服务,为该类客户群体提供所需金融产品服务,深入调研不同行业商务流程和商务需求,传统银行只有将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并且把控大客户群体,才能够提升自身地位,发展区别于互联网金融的独特优势。

第二,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由竞争转变为合作竞争模式。传统观点大都认为互联网金融大大冲击传统银行并且即将占据鳌头,但是传统银行也有支撑自身发展的独特优势,两者并不只是竞争关系,完全可以相互借鉴构建合作关系。互联网金融许多业务都是从传统银行业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尽管流程上还有不同,但是仍需借鉴传统银行运行经验,同样传统银行也需借鉴新兴互联网金融的优点。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商务交易越来越注重数据分析与应用,传统银行的客户数据分析可以借鉴互联网数据,与传统金融行业以外的行业进行合作,这些公司借助互联网技术能够为传统银行提供更海量的数据与信息,传统银行应根据信息调整自身发展方向,明确客户需求。

第三,传统银行扩展线上业务,增强电子银行安全性。几乎所有银行都推出了网上银行业务,但是在支付时互联网第三方平台却占据大部分客户,因此网上银行实用性和便捷性还有待增强。传统银行线上业务可以更加普及手机银行应用,目前银行卡开户还需要到实体银行才能办理,在银行卡开户时应帮助用户绑定网银和手机银行能够增强手机银行的普及率。目前很多大银行的手机银行能够囊括支付汇款、生活缴费、大额转账等基础业务,在生活和工作上都能够满足客户需求。同时,银行扩展网上业务还需要注重安全,网络信息泄露、转账诈骗等安全隐患都是银行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四,银行降低跨行转账壁垒,推出多样化理财产品。商业银行之间、国有银行之间、商业银行和国有银行之间都存在较大跨行转账壁垒,之前央行曾经推出“超级网银”,拥有实时跨行转账功能,但是各大国有银行响应却不够热烈,对跨行转账收费较高。如今几大银行纷纷降低转账成本,开始降低跨行转账壁垒,由于这部分客户大都注重资金流动性,因此银行可以推出一些利率较高、使用方便的现金管理产品满足客户需要。同时,银行可推出多样化的理财产品。银行的可靠性是相比互联网金融的一大优势,更多客户会选择相信银行理财产品,因此银行可以推出多样化的基金、保险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样的理财产品,同时应增强理财产品灵活性,让理财产品符合客户需求和市场发展导向。

由上可知,互联网金融作为方兴未艾的产业,其发展潜力巨大,业务可扩展面也比较广泛,作为传统金融机构代表的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相比有所不足,只有了解互联网金融优势在哪,为传统银行带来了怎样的挑战,才能够有针对性提出传统银行改进和创新方案。从理财产品、支付平台等方面入手,让传统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焕发新光彩。







鑫聚利财富


互联网金融?银行要转型?听起来都是极为美好的辞藻,但是一切不过是虚幻的想象。银行是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肯定不是全部;互联网金融无非是把传统金融业务的一小部分放到了互联网上,属于“互联网+”的范畴。为什么互联网金融如此叫好?答案非常简单:方便。随时随地可以使用移动端或者PC端完成对金融的基本需求。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业本身就是互补的关系,也不存在倒逼改变的迫切性。

提出这个问题的初衷应该是“新生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方式的冲击下,传统银行业应该怎么改变自己,以便更好地服务大众”。

所有为互联网金融叫好的观众不知道有没有想过,你去哪里投诉?如同我们在某宝、某东、拼夕夕等买到的东西,如果出了质量问题或者争议,去哪里解决?

1.      互联网金融服务,促使商业银行切割掉盈利能力最差的一点点比例的普通居民存取款业务,这是需要些决心的,毕竟对业务的影响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不好预估,这下子好了,都放到手机上吧,互联网金融了嘛!其实大部分还在银行的卡上,但是配套的人工服务一下子减轻了。

2.      互联网金融服务,帮助基于互联网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大量兴起。这些第三方支付公司,其实就是银行的地推,苦逼的奔走于每一间商铺,挣些银行看不上的小钱,小钱攒多了也是财富,起码对小公司来讲。

3.      互联网金融服务,加速了不太高利贷的出现。其实钱是从哪里来的?来自民间吗?那么民间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没必要过多探讨,总之在可控范围之内就好。

4.      互联网金融服务,真正的作用是大大提高了银行建设互联网应用平台的速度,传统业务基本上脱离人工干预,完全依靠标准规则去判定,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金融安全得到了保证。

5.      互联网金融,其实是央妈看到儿子们(银行)有点太不思进取了,放出来的鲶鱼,搅动一潭死水,不要让银行生活的太幸福,现在看这个目的基本达到。

 

如果说WTO刚刚签约的时候,对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还有担心的话,现在的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和实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基本上不畏惧外资银行的竞争,更何况互联网金融?面对互联网金融这种新的服务模式,银行业当然不会漠然视之,也会改变:

1.      服务更加互联网化,基层的员工逐渐将被机器替代,给老年群体造成极大的不便,很不该但是没办法。

2.      基于商业银行的本质,在完成央行及国家金融政策要求的同时,更加逐利,毕竟要生存。

3.      金融人才出现流失,但比例有限。

4.      银行会加速对新盈利模式的拷贝,挤压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也在倒逼看看谁跑的更快!

5.      继续放弃盈利能力弱的非政策性业务,老百姓接受服务愈加艰难。

6.      借着互联网金融的东风,加速出台一系列“折腾”的手段,目的是增加效率提升效益,这肯定是对的,但是身在其中感觉会很不舒服。

7.      还有很多很多很多,慢慢体会。只有不变的自己,没有不变的世界!



医健连心


互联网金融目前来看冲击不到银行业,互联网金融目前对基金行业的冲击很大。

这和国内的金融市场体系有关系。

银行业的天然优势

中国的银行业非常集中,可以看到五大国有银行和上市股份制银行占了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其资本实力、品牌认知、网点优势都非常明显。

而且银行业是典型的二八现象,即80%的业务来自20%的客户

所以银行业是非常重视大客户,对优质大客户的服务现在倒是越来越多元化,充分满足大客户从财富管理到公司融资等等的各种需求。

互联网的天生劣势

而互联网的是典型的散户经济

,靠非常分散的散户资金来扩展业务。

举个栗子:

如果一个互联网金融公司有100万用户,平均每个用户存款是1万元,那就是100亿存款。

而一个银行,1万个客户,平均每个客户存款3000万,那就有3000亿的存款。

财富毕竟是集中在少数人手上,世界上5%的人拥有的可能是95%的财富。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还造成不了绝对的冲击。

所以银行业需要做的转型,就是有更丰富的业务线,去满足大客户的各种需求。

得大客户者得天下,能留住大客户,并让大客户满意,在低息的情况下创造更多的利润,同时控制住坏账的风险,是现在银行业需要不断探索发展的问题。


欢迎关注”财经大表姐“,有趣的价值投资者,通俗易懂说财经!

<strong>


财经大表姐


1978年,随着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的成立,真正意义上的银行登上历史舞台。改革开放40年,银行业也一直在进步改革,但是总是雷声大雨点小。直到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强势崛起,银行业猛然发现危机来临,各种关于银行业转型的言论随即甚嚣尘上。但观察实际生活中所见的现象,发现银行还是以前那副面孔,转型成了一句口号。在溯源看来,银行业转型需要从自身思想认知、服务、创新等入手,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套路。

转变深入骨髓傲慢思想

我们各行各业都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但唯独银行还保持着傲慢的思维。1983年央行与财政部分家,形成单独的金融管理机构,银行一脉相承,初期的确带有很浓厚的政府色彩在里面,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思维并没有相应的转变。银行业总是将自己置于一个管理者的角色,而不正确看待自己本质是一个服务者的地位。

举个例子,你去银行办理业务,通常都需要身份证复印件,当你排队一个小时,然后终于轮到自己来到业务窗口,结果发现没有身份证复印件,于是银行工作人员只会丢给你一句复印件,然后将身份证给递出来。问题就是,几乎每一个银行柜台里面都有复印机,就在柜员旁边,秒秒钟的事情,偏偏让客户跑老远去复印一个复印件,然后再来辛辛苦苦重新排队办理业务,这就是典型的管理者思维。

最近几年,屡屡爆出银行要求客户证明“自己”是“自己”的搞笑事件,你可以说这是银行风控的需要,但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银行没有认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

总结:银行业转型首要的是转变自己的思维,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改进服务质量、服务方式

银行本质工作就是资金买卖,协助央行管理整个经济体流动性的运行和传导。上面对央行,下面对广大的储户和借贷者,这个中介的角色要求银行尽可能站在客户的立场思考问题,而不是爱理不理。大家把ICBC(工商银行)戏称为爱存不存这是有道理。服务质量方面,银行可以主动一点,热情一点,耐心一点,特别是对中老年客户,他们就那点微薄的退休金,支付宝、微信于他们而言,的确强人所难。

举个例子:我大学毕业第二年,进入券商工作,做银行驻点营销,在我接触的银行员工中,私底下聊天他们说的最多就是,最怕社保和养老发放那几天,有大批老年人到银行取款,说了无数次去ATM机上自主操作,偏偏拿着存折本到柜台办理。他们的脸上写着一个大大的“烦”字。

服务方式方面,尽可能的灵活一些,方便一些。例如,银行的工作时间,早上九点上班,实际上几乎所有的银行正式开始办理业务要在九点半之后,下午五点下班,而基本上4点半就停止业务,银行内部每日要清算,每天中午还得休息两个小时,柜台只开一个窗口,大厅无人,周末双休。这样的工作时间恰好将广大储户排除在外。很简单,今天你要去银行还贷款,不太可能请假一天去银行办理。

提升专业素养

当前的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存贷款,但已经不限于存贷款业务了,各种金融服务都在尝试,最常见的和保险、券商以及基金合作开展业务。但是银行一直以来缺乏具备专业金融知识的人才。这类人才属于综合型人才,而纵观各大银行,几乎全部是去财经类院校招聘财务类和金融类毕业生,培训考试一下就上岗,严重缺乏专业素养。

几乎所有的储户都会遇到这样一个场景,去银行存款,银行理财经理或者大堂经理会滔滔不绝的给你讲各种保险和理财产品,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是强调该产品如何如何的收益高,风险避而不谈,即使客户问到也轻描淡写带过。至于产品设计、是否适合储户等等,我从来没有见过有主动讲解的,后来了解到不是他们不讲解,而是他们自己也不懂。

APP设计可以简明一些,可以少一些

在支付宝、微信以及其它第三方支付APP冲击下,几乎所有银行都有自己的APP,这点应给予肯定,与时俱进革自己的命。但是很多银行的APP界面真的不敢恭维,也不太敢用。打开之后各种广告漫天飞,在整个社会浮躁的大环境下,客户很容易误点击,很像下载软件时遇到的各种插件一样,客户一不小心就中招。而如果要取消误点击的业务或者操作,大多需要客户带上身份证亲临银行柜台办理。其次,银行的菜单设计很不合理,有时你需要办理某项业务,结果该业务隐藏在二级、甚至三级菜单中,弄死就是找不到。

例如我最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这不今年ETC大力推广,各大银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于是我就上某某银行APP自主办理,不怕各位笑话,我真足足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没有搞定。原来该业务隐藏在二级菜单之下,其实银行完全可以将此功能调到首页。有些银行APP甚至没有这项业务办理功能。

我们不要同质化,我们需要差异化

目前银行业务高度同质化,工商银行有的业务,建设银行也有。所有银行都是存贷业务、理财业务、存管业务等,没有创新。而这些业务除了存款业务需要亲临银行之外,其余各种业务均可以借助互联网自主完成,而第三方机构明显在这方面强于银行。那这种情况下,银行应该从客户立场,勇于创新,提供差异化服务。

总结:银行业转型首先转变思想,提升服务,提高专业素养,创新提供差异化服务,提升服务的便利性和自主服务友好操作和感受,才能在目前困局中杀出一条血路。


我是溯源归一,极简投资践行者!

溯源归一


面对互联网的冲击,银行需要转型吗?

不需要!

原因如下:

  • 银行是国家严格批准设立的,银行牌照的稀缺性,让银行躺着都能赚钱,而且赚了几十年。
  • 只有银行能吸收公众存款,获取低成本的资金,其他行业哪个能得到零点几的低息资金,只有银行。
  • 银行从诞生以来都认为自己是金融业的老大,地位稳固,牢不可摧。转型?不存在的!老大不转型,老二老三就算转型也不会成功!
  • 互联网对银行有冲击吗?一个政策下来,所有的冲击都会被击溃!
  • 网络支付对银行转型有影响吗?拜托,再怎么转,钱还得在银行的账户,只不过多了一些中间环节,银行少赚钱而已,这点钱,银行压根看不上好吗?
  • 银行网点排队严重,办理业务慢?什么鬼?你在银行存一千万试试?让人瞬间体会到有钱人的特权!
  • 转型太累,一旦转型不成功还得背锅,何如维持现状,赚点钱养家,活着不好吗?

有这么多得天独厚的条件,你说转型干嘛?


稀不拉叽


马云: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

实际上:银行不改变,余额宝自己改变了自己。。。从一开始6%(一开始估计不少不明真相的小伙伴以为是把钱存马云这里 马云给自己利息。)后来一路跌到4%(天弘货币基金这个名字开始被熟悉)到现在2.3%左右已经是食之无味弃之也不可惜的一个活期而已。

这个过程中,人们逐步认识了货币基金,认识了智能存款,甚至见识了一些小民营银行5%利率以上的存款。余额宝的受益已经可有可无了。



第一周目我妻由乃


银行主要特点就是安全

而且人人都相信银行!

可是银行办业务的特点就是慢,干啥都慢,慢的要死,这就是银行的流程,没办法!

互联网金融相对银行来说就是速度快,但是相比银行就是特别慢了!

银行也在改变,现在办理的速度已经快了很多了



拼命的Li先生


最近这么多年银行一直处于被动跟进的状态,互联网、大数据都不是银行的强项。如果银行能抢先在数字货币或区块链技术加强创新或者能挽回颜面。


深圳金融从业者


 我觉的随着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多元化、金融产品多样化、客户金融需求个性化程度不断深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和收入结构正在发生着根本性变化,积极主动实现资产负债多元化和盈利多元化是商业银行的明智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