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這是一種與大自然生死相依,充滿了艱辛、苦難而又自有其尊嚴與樂趣的古老生活

。------摘自李娟《羊道 深山夏牧場》

阿勒泰原生女作家李娟在《我的阿勒泰 》、《 阿勒泰的角落》等多部書中描繪了哈薩克人的生活和情感。紙上得來終覺淺,這次實地而來,我想感受體會會更深。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新疆 哈薩克族有135萬多人。在 新疆 13個世居的民族中排第三位,僅次於維吾爾族和漢族。

哈薩克是生活在 中亞 地區的一個古老的遊牧民族,在 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等國的大多數哈薩克牧民早已定居,目前只有我國北疆 的哈薩克牧民仍在延續著幾千年來那種追逐豐美牧草的

遊牧生活,這也許是世界上僅存的、真正意義上的遊牧民族,所以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從阿勒泰市區出發,翻山越嶺,走過林區不成路的道路,牧民的羊道,一路顛簸的心肺都不在原處了,來到一處處牧場。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一路上,或行駛在戈壁荒灘,或穿行在沼澤地、岩石山中。一會兒滿目蒼涼,一會兒水草樹木蔥蘢,令你感慨大自然的千變萬化。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阿爾泰山腹地的托勒海特高山夏牧場,是哈薩克族牧民夏季放牧的場地。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哈薩克詩人唐加勒克是這樣描述他的民族:

世上路走得最多的是哈薩克人

世上搬家最勤的人是哈薩克人

哈薩克人的歷史就是在遊牧中譜寫的

哈薩克人的繁榮就是在遷居中誕生的

哈薩克民族用自己的雙腿丈量著世界

追隨著生命的綠色

-------

說到哈薩克人的草原文化,就不得不提他們的轉場。

作為哈薩克人,他們世世代代形成了不同季節利用不同高度草場的遷徙遊牧的生活方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每年牧民都要趕著牲畜由夏牧場轉移至冬牧場,或由冬牧場轉移至夏牧場,這個過程叫“轉場”

春季利用山地陽坡帶的乾旱草原即春牧場放牧,再逐步上升,到中部的草甸草原帶過渡一段時日;夏季轉場到山地高處森林、草甸、草原和高山、亞高山草場,一般海拔在2000米~3500米。這裡氣候涼爽,風光秀麗,水草豐美,是牲畜抓膘增壯的良好場地。夏天一過,天氣很快冷下來,高山開始下雪,牲畜必須向下轉移,過渡到秋牧場,牧民把這樣的轉場叫做“秋天雪趕羊”。冬天,再回到平原盆地、谷地的荒漠草原地帶。轉場時,常可見延綿數十公里的畜群和駝隊,浩浩蕩蕩,人歡馬嘯,場面極為壯觀。春天來臨,畜群又要趕山上,在冰雪融化前進入春牧場。這時,又形成“春天羊趕雪”

週而復始,年復一年,從古至今,遊牧民族總是這樣傳統地生活生存。所以哈薩克人的一生總是在遷徙中度過。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哈薩克族,天性豪爽好客。

我們被熱情的牧民邀請到家中做客,從而瞭解了很多他們的民族風俗。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哈薩克人非常注重禮節。老年人不論男女與貧富,都非常受人尊重。

而"巴塔"(即祝福詞)在哈薩克人的日常生活裡,無處不在,無時不說。如從嬰兒降生、取名到婚嫁,從宰畜、用飯到出外辦事、搬遷異地,從過生日到節慶等,人們都很自然地把致"巴塔"作為重要的禮儀,以此表達對人、對事物的良好祝願。在這裡的幾天,我也學會了"巴塔",真誠的祝福每個家庭每個人。

按照哈薩克族的風俗,吃飯前要洗手。在門口,我們用水壺點水洗手,洗完手不要甩手,那樣是不禮貌的舉動。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包吾爾薩克(油子),用奶或用鹽水調製成發酵麵糰,然後擰成條狀,並用刀切成菱形,放進燒沸的牛油或羊油鍋內,炸至呈黃色取出。包吾爾薩克多為節慶或招待客人而作。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各種奶製品。

在牧區,哈薩克族的奶製品種類很多,有奶疙瘩、奶皮子、奶豆腐,奶酪、酥油等。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奶茶,特別香,我喝了最少也有七八碗。

哈薩克族的生活裡離不開茶,進餐必備茶。一般喜用磚茶,用水熬得很釅,加鹽、奶,稱為奶茶,飲時加少許酥油。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炒小麥,非常香。炒前除掉麥皮,放羊油炒,可以和奶茶拌著吃。

���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納仁,即手抓羊肉面。 這種飯食肉質酥爛鮮香,肉面合一,食用方便.,味道可口。

納 仁是牧民待客的佳品,來了尊貴的客人,熱情好客的牧民 多會宰羊做“納仁”招待客人。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在牧民家裡,可以充分感受到哈薩克人純樸、誠實、直爽、好客的特性。

哈薩克人流傳說:“只要沿途有哈薩克人,哪怕你走一年,也不用帶一粒糧、一分錢。這是因為牧區地廣人稀,居住分散,行旅不便。外出時,凡有氈房的地方,自然就成了休憩和投宿之處,行人就可免受飢寒之苦。好客是其長期遊牧生活中形成的美德。由於這樣的好習慣,哈薩克族中一直沒有乞丐。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阿勒泰 市駱駝流動醫院,主要為 阿勒泰 牧場牧民提供醫療服務。這裡的醫生都是全科醫生,而且工作非常辛苦,很受牧區人民的愛戴和尊重。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牧場的廁所,據說也是政府建的。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美麗的天山紅花,獻給這個喜愛的民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遙遠的阿勒泰:走近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