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人事變動,獨家專訪汽車之家CEO陸敏:中國車市短期難以回暖

平安人事變動,獨家專訪汽車之家CEO陸敏:中國車市短期難以回暖

平安入主汽車之家(ATHM.N,下亦簡稱之家)三年。之家董事長、CEO陸敏一直很低調,但昨天他在平安的職位變了。11月22日,中國平安(601318.SH)公告稱,陸敏接替李源祥出任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分管本公司保險業務及個人綜合金融業務。

今年9月最新數據顯示,汽車之家移動端流量持續領先行業,汽車之家手機網頁版、主移動應用和小程序日均活躍用戶數達到3880萬進一步鞏固了其在中國汽車垂直領域的主導地位。

平安入主汽車之家三年以來,實現從1.0垂直媒體、2.0平臺化、3.0智能化三個階段,轉型升級為大數據與技術驅動的汽車公司。汽車之家試圖覆蓋C端用戶的全生命週期,用AI、AR切入自駕遊,擬在三年內打造全國最大的自駕遊平臺;B端業務上,藉助用戶數據的整理分析建設“車智庫”從而推動研發改革,縮短研發週期。

平安人事變動,獨家專訪汽車之家CEO陸敏:中國車市短期難以回暖

2016年-2019年,汽車之家股價由最低19美元到最高119美元,市值由最低22億到最高130億美元,營收、利潤、流量均實現翻番。

中國平安方面認為,陸敏對保險業務非常熟悉、專業,具有豐富的職業履歷、良好的國際視野、傑出的商業敏感度及變革管理和突破能力,是平安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的最佳人選。相信他上任後,將會更好地推動保險板塊業務數據化經營、智慧化轉型,顯著提升保險業務競爭力,強化個人綜合金融業務協同性,推動保險及個人綜合金融業務邁上新臺階。

出行一客從汽車之家有關負責人處瞭解到,作為核心的陸敏,在之家的董事長、CEO身份未有變化。

平安人事變動,獨家專訪汽車之家CEO陸敏:中國車市短期難以回暖

陸敏

三年前,因為平安集團董事長的一紙調令,接棒汽車之家的職業經理人陸敏,很難料想到當時任命將產生化學反應。企業戰略的轉型、平安危機文化對之家的影響、未來市場何時回暖等若干問題,陸敏在本月接受出行一客採訪時均有解釋。摘錄如下:

轉型很難,但沒退路

出行一客:數字化轉型經歷大概是怎樣的?

陸敏:最開始是每個BU(Business Unit,業務單元)各自有自己的數據庫,它們之間是不對接的,彼此都是孤島,優點是每個BU的自由度高,完成速度快。但當業務量增大時,各個BU之間的孤島狀態無法將其中蘊含的數據能量釋放出來。這時採用從上而下的PMO(Project Management Office,項目管理辦公室)機制可以有效的提高效率。

我們先是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打通數據,底下基礎不好,上面什麼都不行。取得現在的成績就是因為基礎都打通了。

主機廠的高層領導現在對於數據和數字化轉型也非常重視,通過我們的大數據產品,觀察過去工作的效果和與競爭對手的競爭格局變化,也一目瞭然。

出行一客:既然我們有了車智庫,能前期瞭解消費者需求,會不會出現之家的定製汽車?

陸敏:現在做不到,但目光要放長遠。以上汽大通為例,在家網上下需求,依託柔性化生產,定製化產品兩個月內就能交貨,這需要工廠進行大規模改造,涉及工藝、流程、文化,挑戰非常大。但這是個趨勢。現在常說的汽車四化,其實尚處表層,支撐性的技術還是數字化。只有做好數字化,才能與眾不同。

平安人事變動,獨家專訪汽車之家CEO陸敏:中國車市短期難以回暖

出行一客:打通基礎數據的難度大嗎?是否有印象深刻的事例?

陸敏:阻力挺大,但朝數字化轉型是必須的,任何困難都要克服,小車服從大車。

數據化轉型打破了部門之間的界限,各部門都實行PMO機制,自由度減小,競爭強度增大,紀律性提高。思想上的障礙是最大的,但到現在,大家也都適應了。

出行一客:從智能營銷到製造一系列的轉型,您的判斷依據是什麼?信息源從何而來?

陸敏:因為許多我看好的東西別人未必看好,我見過的別人未必見過。比如我們818線上車展把車展與VR結合,就是因為許多年輕人沒見過這種玩法,但我見過VR,聯想到做一個線上的車展,使用戶足不出戶就可以看到車展。

最初決定做智能營銷,也是因為我以前見過匯豐銀行的保險業務有采用類似的智能化系統支持。簡單說,就是見得多,經歷得多,加上想象力,把握用戶端,找到核心價值點,最後再回歸到用戶需求上。

平安人事變動,獨家專訪汽車之家CEO陸敏:中國車市短期難以回暖

陸敏

出行一客:汽車之家的邊界在哪?

陸敏:主要圍繞用戶看車、買車、用車去服務去賦能,利用流量優勢,做好價值鏈上游,不開門店,不做重資產。幾年前,汽車電商試水虧損嚴重,及時離場;如今做出行、自駕遊都是線上,做自己擅長的事,才安全。

目前看來,用車環節最為薄弱,我們試圖拓展其商業化機會,把之家的影響力帶給C端,促使收入結構更加穩定。

出行一客:我們怎麼去做出行?

陸敏:我們做的是出行平臺的平臺,給其他出行公司提供流量,不觸及線下。

寧要危機感,不要舒適區

出行一客:平安給我們賦能以及我們現在對於平安的反哺是什麼?

陸敏:平安最大的賦能體現是文化。從業務的角度來說,是金融。把產品搬到線上就能賣得出去,這樣的想法不對。之家是純互聯網,平安是傳統金融,一個線上、一個線下,在不斷磨合的過程中。依託平安支持,之家的金融業務有了長足進步,同時看到了未來的瓶頸與機遇。未來,雙方將深度嵌套,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平安人事變動,獨家專訪汽車之家CEO陸敏:中國車市短期難以回暖

出行一客:之家在美股估值低,這與目前的投資人大部分是互聯網領域有關係嗎?

陸敏:金融投資者考慮到風險都不會給出高PE。營收擴大的同時,利潤增長,如果汽車行業不增長,那我們增長就很難了。現在我們重點發展用車業務,這塊後市場量潛力很大,對未來市值上漲也會有很大幫助。

這幾年我們在資本市場也建立了一定的信譽。資本市場很無情,我們必須把業績做出來給市場看。

出行一客:您是不是不希望處於舒適區?之家為什麼一直有這麼強的危機感?

陸敏:是的,剛才投資人問我之家未來幾年最大挑戰是什麼,我的回答就是危機感。這個基因是從平安帶來的,我們最大的挑戰就是自己,尤其是高管團隊和骨幹團隊,不學習,不進步就死翹翹,會被人幹翻了的,我們必須不斷學習進步,緊跟時代發展,絕不能停在原地。

我們希望之家能夠長遠發展,做與眾不同的事,在探索轉型的過程中,除了業務線的擴展,我們的團隊也在探索中學習和成長,比如智能營銷、車智庫,這些都是整個團隊一起討論成型的。

對我來說,另一個原因是覺得好玩。不斷嘗試新東西,同時控制成本。去年我們嘗試了在央視投放廣告,所有的流量運營費用、人力成本都是卡緊的,但是對效果的要求卻絲毫沒有降低。

平安人事變動,獨家專訪汽車之家CEO陸敏:中國車市短期難以回暖

陸敏

出行一客:您對自己的KPI,或者馬明哲對您有什麼KPI的要求嗎?

陸敏:我對團隊的要求,高於平安集團對我們的要求。常規上看,一些企業會因為KPI而保留力量,以免考核指標年年遞增,但對於充分競爭的行業,這樣做會耽誤自己。只有做得越大,優勢才會越大,越領先,才越安全。

我是個自我驅動很強的人,之前818活動(汽車之家818全球超級車展)我說收視率必須到1,湖南衛視說天貓雙十一“貓晚”是0.8,後來就逼著團隊去想辦法。

當然我們也不是釘死KPI指標,畢竟這個行業,你要釘死了也不見得就對,集團給的是一個基礎KPI,在這個上面,其實我們也有適度靈活性,但是你必須讓團隊跳起來去夠這個東西,他要坐在這就夠著了,這個就麻煩了。

出行一客:您作為一個職業經理人,您也有自己的KPI,為什麼要考慮更長遠的點呢?

陸敏:說得高尚一點是境界,說得普通一點,我覺得既然做就要做好,不能去馬馬虎虎對付。既然能把短期做好,我也就能把長期也做好。對我來講有挑戰就好玩,既然做了就要做出與眾不同,當然能力有限,我也不知道到底能做到多少與眾不同,但是隻要盡我的全力去拓展,團隊也會跟著我一起成長。

當時馬總讓我來之家,那個時候我其實並沒有時間去考慮這是不是個好的選擇,因為我是平安的老革命了,馬總一句話叫我們往哪跑,我們就往哪跑,就是這樣子。

出行一客:最近這三到五年您覺得咱們市場什麼時候會好起來?

陸敏:這個很難判斷,最近接觸主機廠,他們對明年市場都看得比較淡。我覺得跟宏觀經濟有關係,現在真的可能是一個週期,我們20多年以來一直太好了,現在也做一個回調,看看回調時間有多長。但是你去4S店看,有些品牌的車還熱賣。未來,限購等這些政策放開可能會好一點,宏觀經濟政策因素、國五國六的調整、新能源車補貼,這些都會對行情產生影響。綜合來講,具體時間點很難預測,但我們希望車市能早點回暖。(責編/楊佩謙)

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財經》雜誌交通工業組創建,專注交通出行領域新聞,致力於探索出行、科技與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