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歷史」建置沿革

自貢市建市前,境域分屬榮縣、富順縣。秦代,富順和榮縣地區分屬巴郡、蜀郡。漢代置犍為郡,富順地區屬犍為郡江陽縣,榮縣則屬犍為郡南安縣。東漢章帝時,自貢地區即生產井鹽,著名的鹽井有富世井、大公井。北周武帝時,因鹽置縣設鎮。以富世井為名置富世縣,唐代改名為富義縣,明代易名富順縣;以大公井為名設公井鎮,唐代升公井鎮為公井縣,隸榮州,宋代廢公井縣入榮德縣,明代降榮州為縣。明代嘉靖年間,富順鹽業生產中心西移,新開自流等井。富順縣自流井鹽區與榮縣貢井鹽區相距5公里,產、運、銷聯繫十分密切,“前明以來本屬一廠,名曰富義”。富義廠是構成今日自貢城市框架的雛形。清咸豐時期,太平軍建都南京,淮鹽不能上運,清廷飭令川鹽濟楚。富義廠鹽業生產步入鼎盛時期,年產量佔全川的一半以上,年徵稅銀佔全川鹽稅收入的40%,自貢成為四川井鹽業的中心,被譽為“富庶甲於蜀中”的“川省精華之地”“鹽都”。抗日戰爭時期,沿海淪陷,川鹽再次濟楚,但兩縣分治的弊端卻阻礙自貢鹽業的進一步發展。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和戰時軍需、民食及支援抗戰,國民政府決定設市。民國28年(1939年)8月,經四川省政府批准,劃出富順縣第五區和榮縣第二區的產鹽區,取自流井和貢井第一字合稱自貢市。同年9月1日,自貢市政府成立,隸屬四川省政府。1949年12月5日,自貢市解放,隸屬川南行政公署。1952年,川南行署被撤銷,隸屬四川省人民政府。1978年4月,榮縣全部以及富順縣何市區6個公社劃歸自貢市管轄。1983年3月,富順縣全部劃歸自貢市管轄。至2018年無變化。

「自貢歷史」建置沿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