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食“人間煙火”的古鎮:住著一群慢慢老去的人,那是鄉愁的記憶


蘇稽古鎮的一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是穿過漫水橋叩醒古鎮的趕集村民,是叫醒鎮上人們肚子的街頭早餐,還是揹著雙手踱步到茶館的老人。在這秋日的清晨,也許只有鎮上的居民才知曉這個答案。【攝影:胡東進|來源:去驢行】

位於四川樂山市的蘇稽古鎮,是過去三年以來我們挖掘最多的一座千年古鎮。我們試圖在這裡找到逝去的中國古鎮影子,而當我們把鏡頭對準這裡時,才慢慢發現最有味道的古鎮在於平凡的“人間煙火”。

在中國人的理想美學觀念裡,人間煙火,總是要掛上“不食”才體現與眾不同。在旅遊業催生下的古鎮,一定得是符合遊客嚮往的小橋流水人家,甚至是“夢中的天堂”才算得上成功的古鎮,但在億萬資金的改造下,屬於古鎮的生活氣息,其實逐漸被商業代替。

與你所看到的古鎮不同,擁有千年歷史的蘇稽古鎮,並沒有黑瓦白牆的江南水鄉韻味,也沒有修繕十分精美的古建築,更沒有柔情般的浪漫元素。有的只是一座充滿歲月痕跡的老鎮,住著一群慢慢老去的人們。

古鎮的繁華早已遠去,但這裡仍是周邊地區最熱鬧的地方。直至今天,人們依然保留著傳統的趕集生活,並未受到城鎮化太大的影響。

傳統的生活習慣,讓具有年代感的老手藝有了生存空間。在古鎮長街的巷子裡,你隨時能夠看到90年代流行在鄉鎮地區的老理髮店,裁縫等鋪子。這是最後的一批老手藝人,而與他們的手藝一樣,背後都有一個平凡卻回味的故事。

老李家的滷鵝鋪、老唐家的米涼糕,那街頭濃香誘人的翹腳牛肉,躲在巷子深處的老酒鋪,能夠稱得上老字號的鋪子,不是塑造起來的高冷品牌,而是幾十年甚至是百年街坊積累下來的情感。

無論我們是否承認,在鋼筋水泥的城市裡,人與人的情感在快速發展的時代下,保持著越來越陌生的距離,人們日漸患上一種“孤獨症”。而在這座古鎮裡,街坊的情感如同這座千年古鎮的歷史一樣深厚。

所以無論人們走得多遠,對這座生於此的古鎮都有著一股無法割捨的“歸屬”,而這樣的情感我們稱其為“鄉愁”,它就像是根一樣,讓人們從未忘記從何而來。

攝影師胡東進。四川省攝影家協會會員,就職於四川省樂山師範學院。現已聯合去驢行,專注樂山等四川地區民間旅遊文化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