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放棄學業?問題根源在這,父母這樣引導,能讓孩子迷途知返

孩子想放棄學業?問題根源在這,父母這樣引導,能讓孩子迷途知返

現在做父母的,最操心的恐怕不是全家老小每天的吃喝拉撒,而是孩子不明白學業的重要性,對學習不上心,學好學壞無所謂。

曾經有一位朋友全家就為孩子的學業這件事崩潰了好長一段時間,原因很簡單,去年臨近高考,孩子竟然放棄了參加高考的機會,那種決絕就是用九頭牛也拉不回來,說是在學校整天讀書很沒意思,學校生活太束縛自由了,在外面隨便打份工也能養活自己。

孩子有放棄學業、放棄高考的這種想法,只能說,想得太天真。環顧我們四周,又有多少的孩子還陶醉於這種幼稚的想法而渾然不知,在學業上是渾渾噩噩地虛度日子,真真愁煞了父母們!

01

在知乎上曾有一個話題:孩子需要經歷些什麼才會明白學業的重要性?有網友發出由衷的感慨:“最重要的是脫離父母的保護,讓孩子自己踏踏實實吃一次苦。”

孩子想放棄學業?問題根源在這,父母這樣引導,能讓孩子迷途知返

其中,有一個最高讚的回答是:

不是每個人都得循規蹈矩地上完高中上大學,上完大學去公司當上班族的。只不過如果不走這條相對輕鬆穩定的路,那擺在大多數人眼前的選擇就只有幹粗活苦活累活。可是幹粗活也是分人的,有的人幹得了,有的人就幹不了。有的人沒有條件也沒有選擇,只能幹粗活,那沒什麼好說的;可有的人如果明明有好的條件和機會卻任性地放棄錯過了,將來可是要後悔莫及的。

當然,要是有人天賦異稟,3歲識譜、5歲編曲或者18歲就能打NBA,那這些話不適用他。否則,好好讀書拿個大學畢業證至少能保證你將來生活的底線不會太低,這不會讓你吃虧的。

這裡需要交代一下上面這段話的真實背景:這是某網友的父親對幡然醒悟的他所說的一番話。這位網友曾經也在學業上走過了一段彎路,最嚴重的時候曾想過放棄學業,後來向父親提出放棄學業去社會上體驗的要求,父親滿足了他的要求,沒過多長的時間,曾志得意滿的網友被更加不易和艱辛的生活徹底打回原形,最終還是回到了學校學習,此後在學業上發憤圖強,闖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在當下還有不少人鼓吹讀書無用論、考大學沒有什麼用的社會背景下,相信這段老父親對孩子說的話能觸及到很多人的靈魂。

02

當孩子對學習不上心,甚至產生放棄學業想法的時候,往往是因為孩子還不明白放棄學業有什麼直接和間接的後果。

孩子想放棄學業?問題根源在這,父母這樣引導,能讓孩子迷途知返

解決方法至少有兩種,一種是網友們總結出來的讓孩子徹底吃一次苦頭,但這樣做的代價未免太大,我們還有一種折中的做法,這就是我們不妨順著孩子的想法,給孩子一個大膽的假設,這個假設就是圍繞“如果真的放棄學業,人生會怎樣”這個問題做一個人生規劃和思考,以啟發式為主,孩子要一步一步推理和思考的過程。

孩子在推理和思考中,對放棄學業後的人生結局的認識經歷了從模糊不清到逐漸清晰明朗的過程,從中也得到了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

我們可以非常明確地告訴孩子,當自己放棄了學業,就意味著要離開學校,離開看似很苦的讀書生活。離開學校後,下一步就要到社會上去打拼賺錢養活自己。父母要讓孩子思考所要面臨的實際問題:到社會上準備做什麼工作?自己又能勝任哪項工作?自己真的做好了準備嗎?等等。

顯而易見的是,沒有學歷、沒有任何的技能,基本上就只有一種選擇的可能:從事不需要什麼技術含量的工作,這些工作一般集中在餐館、超市、工地等等,總的特點就是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賺錢不多,沒有保障,更談不上有什麼發展等等。

父母要記得提醒孩子必須要面對一個現實:一個沒有任何經驗的中學生,大多數在簡歷階段就直接被排除掉,求職被拒是常態。從放棄學業的那一天起,就要明白,自己要承受的是佈滿荊棘的路,未來的成長空間極其有限。

孩子想放棄學業?問題根源在這,父母這樣引導,能讓孩子迷途知返

如果身為父母沒辦法去正面影響孩子,即使費盡口舌,孩子還是願意去嘗試這樣的生活,那只有一種辦法,就是讓孩子親身到社會上去體驗一下,為了把代價降到最低,能有一個迴旋餘地,可以利用暑假兩個月的時間,讓孩子在不依賴於任何人的情況下自己去找工作,實地感受一下現實生活的殘酷。相信在大多數情況下,孩子很快就會受不了,乖乖地回去上學,或許這是能成為改變孩子的一個良好的開端。

有時,父母還可以把一些曾經在網上引起熱議的幾個放棄學業、放棄高考的典型事例說給孩子聽一聽,或是直接和孩子一起上網看一看。

比如幾年前的河南考生蔣多多、湖南考生陳聖章、雲南考生吉劍、安徽考生徐孟南等都曾放棄了學業和高考,以為美好生活在招手,但實際上最後的結局都不太好,他們連養活自己都很困難,更別談事業的發展。

像蔣多多同學在高考故意交白卷之後,走了一條出門打工的路,但因為學歷不高,又沒什麼專業技能,基本上找不到怎麼像樣的工作,曾發出“壓力特別大,老覺得對不起父母,好幾次連死的念頭都有了”的感慨。回憶自己放棄學業,她坦言“現在我覺得有點可笑”。

吉劍同學放棄高考後一直輾轉各地打工,做過餐館雜工、在建築工地上搬過磚、在街頭貼過海報等等,當然,也因為收入菲薄,他還曾睡過公園邊的長凳,為吃飯撿過垃圾換錢等等。回想起最初幾年的打工生活,吉劍同學泣不成聲,認為自己毫無尊嚴,像狗一樣活著。

類似這樣的真實事例、當事人的現身說法等都能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一定的衝擊,要比父母單純的說教更有效果。

03

孩子能否意識到學業的重要性,其實更多的還是靠父母和身邊環境的正面影響。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不愛學習,其實是有一個較為漫長的變化過程,如果父母能夠及早發現情況,在問題萌芽狀態就及時給予解決,一般都不會到發展到很嚴重的想放棄學業的地步。

孩子想放棄學業?問題根源在這,父母這樣引導,能讓孩子迷途知返

在這裡,很直白地說,對大多數普通家庭的孩子而言,若想要在未來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最靠譜的方式就是拿出百倍的心思努力讀好書,考個好點的大學,而不是早早就放棄了學業,混日子。

其實,我們舉目望去,那些超級富豪家庭的孩子就算家裡條件再好,再有錢,生活無憂,也基本上沒有看到他們哪個孩子從小放棄學業不讀書,雖然這些人掌握了最優質的教育資源,享有著最優越的教育環境,但在本質上他們還是和我們一樣,都要走讀書這條路,目的還是為了讓自身通過讀書來實現“提格局、開眼界、見世面、造圈子”等目的,出身於超級富豪家庭的他們尚且知道學業的重要性,更何況我等普通人家的孩子?

時代發展到今天,如果我們的孩子還是抱著“學不學無所謂”、“讀書沒什麼用”這樣的落後想法,那隻能說,目光太短淺,前途很堪憂!

不管父母有多忙,對孩子的早期教育都要非常重視,創設一個學習氛圍濃厚的家庭,從源頭上把好關,可以避免很多後期的教育麻煩。

有一位網友說的一段話令人感觸很深:

人生可以擁有很多次失敗,甚至是主動迎接失敗,但唯獨在“不可逆”的事情上不要掉以輕心,例如基礎學業,例如身體。

是的,孩子的學業和身體等都是不可逆的,不管是學業被放棄了還是身體被搞垮了,都沒有回頭路可走,這也是在警醒著我們,在孩子養育這件事上不能含糊。

孩子想放棄學業?問題根源在這,父母這樣引導,能讓孩子迷途知返

讀書本就算不得是一件苦事,在這裡姑且就把讀書當作一件“苦”事,我們要告訴孩子:現在吃得了讀書的“苦”,未來才能更加自信、更有底氣地面對生活,也才能更加從容地享受生活的美好!

這一下子就讓我想起了“天道酬勤”這個古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