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王彩玲:从不甘平庸到回归庸常,是妥协更是成长

立春一过,实际上城市里还没什么春天的迹象,但是风真的就不一样了,它好像在一夜间变得温润潮湿起来。这样的风一吹过来,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我是自己被自己给感动了。

昨天看到高晓松的一段话:

二十岁认识到别人竟然比自己强,很痛苦,仿佛挑起了重担;

三十岁认识到别人依然比自己强,很空虚,像挑着担子不知道要去哪里;

四十岁意识到别人确实比自己强,很幸福,终于可以卸下担子,云游一下。

有才如高晓松,也不可避免地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以为自己与众不同的优秀。之后花了二十年的时间,才慢慢一步步地看到别人,看到身边的世界,和别人较劲和自己较劲,最终卸下包袱,发现当下自己最想要的,找到生活的另一番乐趣。

这让我想到了《立春》中的王彩玲,一个西北小县城的师范院校音乐老师,也是众人眼中的大龄单身怪异女青年。

《立春》王彩玲:从不甘平庸到回归庸常,是妥协更是成长

《立春》,豆瓣评分8.2

在王彩玲的青春岁月中,一直沉溺于自我,和梦想较劲。她不甘于平庸的生活,一门心思执著歌剧,希望唱到中央歌剧院,并因此花费全部金钱和时间。

直到爱情猝不及防地来临,又以悲剧的姿态不体面地结束;直到谎言被包装成感人的故事,击破了她的善良;直到她抬头看到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看到了身边的朋友、父母,她终于走上了那条平常的路:相亲、领养孩子,感受家庭的温暖。

有人说,这是一个让人丧气的故事,王彩玲的结局只是对生活的妥协:付出的终归是南柯一梦,得到的也远非称心如意。

但在今天的我看来,这更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南柯一梦的付出,终是丰富生命的浓厚一笔;不尽如人意的“得到”,却也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

让我们跟随电影中王彩玲三次去北京的心路历程,来看一看,从不甘平庸到接纳平庸,她的选择真的只是对残酷现实的妥协吗?

01. 第一次去北京,为梦想

影片中的王彩玲最先出场的是声音,清晨广播中的歌剧让自行车流中的周瑜停下了脚步,继而心生爱慕,想找她学音乐。

在朋友黄四宝的陪同下,周瑜见到了王彩玲的背影:身形臃肿。转头过来,脸上不少的斑点。一个不漂亮且毫不修饰的女人,实在无法与歌剧中动人的声音联系起来。

王彩玲还很清高,听到周瑜说想学音乐,直接拒绝,声称自己马上要去中央歌剧院,不会在这里久待,教不了。这是一个贯穿全剧的谎言,是她的梦想。

这一次会面后,她也的确去了北京,但不是去中央歌剧院,而是去找帮她办户口的中间人。她小心探问着户口办得怎么样?遭人冷言冷语后,又讨好地送上特产,只求不惹人生厌,速速成事。

《立春》王彩玲:从不甘平庸到回归庸常,是妥协更是成长

王彩玲询问户口

那卑微的模样,哪有在小城里宣称“我马上会调去北京”时的意气风发?

三万块,是王彩玲办户口的花费,八十年代“万元户”尚且稀奇,这笔巨款足见她的决心。她省吃俭用赌上全部身家,只为了离自己的梦想近一点。

办事未果后,王彩玲去了天安门广场,靠在栏杆上的她,望着远处灯光中耀眼的城楼,心生向往,总有一天,她会在北京实现自己的梦想。

《立春》王彩玲:从不甘平庸到回归庸常,是妥协更是成长

天安门广场上的王彩玲

但接下来去听歌剧,还是赤裸裸地揭示了现实,票价太贵,她不得不等待开场二十分钟后,再从黄牛手中买便宜票进去。她与梦想之间,始终有巨大的经济差距,即便她倾囊而出。

坐着拥挤的列车回到小城,王彩玲迅速切换成往常清高的模样,昂着头目中无人地走回宿舍,连邻居和她打招呼也是答非所问地回一句:“中央歌剧院正在调我”。

这谎言,有人说是虚伪,我却觉得只是一份让她自己有信心继续生活在这个小城的伪装。让人觉得可笑,却又不免可怜。

因为知道办户口还需要钱,王彩玲又主动找上了周瑜,提出可以在去北京前给他上课,一次10块,让周瑜欢喜不已,也为她与黄四宝的爱情埋好了伏笔。

02. 第二次去北京,为爱情

黄四宝也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他自学绘画,一心想考中央美院,屡考屡不中。

在又一次考美院失败后,他照常在喝得烂醉,倒在车站不醒人事。周瑜把他背回来,又带他一起去找王彩玲,希望“在北京有关系”的她能帮个忙。

这是王彩玲与黄四宝的第二次见面。屋内周瑜为了朋友絮絮叨叨地说着,屋外阳光下,黄四宝正一派赤子天真地玩着手中纸环。

王彩玲坐在房中,心却被黄四宝所吸引,就是那一刻,她爱上了。

事后,她主动地去找黄四宝,送了他一本《梵高传》,并且提出可以帮他想办法办到北京。让她意外的是,黄四宝拒绝了她,只是约定请她做一次人体模特。

《立春》王彩玲:从不甘平庸到回归庸常,是妥协更是成长

说着不想发生爱情,可却爱上了

绘画中,两人间寥寥几句对话颇有趣味。

王彩玲:我不想在这个城市发生爱情。

黄四宝:我一看到有人拎着包离开这个城市,不管去哪,我都很羡慕。

他们都渴望离开,为梦想、或者其它。之后两人相约一起逃离生活,站在开往北京的列车上,两人畅想着,这要是开往巴黎的列车就好了。

《立春》王彩玲:从不甘平庸到回归庸常,是妥协更是成长

离开小城的火车上

只可惜,车到站了,下车的,却只有王彩玲一人。虽然是结伴,但王彩玲以为是爱情,而黄四宝却只当她是哥们是知己,感情的不对等,无法同路。

王彩玲:你会一直爱我吗?

黄四宝:彩玲,你咋扯到这上头来了?我从没往这上头想过,是不是你误会了……我很敬重你,一直把你当哥们。

王彩玲:你是因为我丑才把我当哥们的吧?我觉得我不丑,我就是有点古怪。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最深的感情只能是爱情。

这一次到北京的王彩玲,连以往的那种期待都没有了,只有乞求。她乞求能留在中央歌剧院,无论做什么都好,只要留下来,在梦想之地安抚自己受伤的心。

只可惜,连这个愿望她都没有实现。她去到歌剧院的办公室自荐,遭到拒绝。唱两句给对方听,连专业能力都遭受否定:我知道你的水平了,其实去年你就来过了。

王美玲站在楼梯口,对着工作人员远去的背影放声歌唱,直至跪地不起。一曲《慕春》,唱出她的不甘“为什么生活总是对她如此残酷”?也唱出了她的哀怜。

《立春》王彩玲:从不甘平庸到回归庸常,是妥协更是成长

歌剧院的歌唱

王彩玲生在小地方,有音乐才能,可上天给予的这份才能又不足以支撑她的梦想,或许,这才是对她最大的残忍。

她不甘于平庸度日,这份不甘让她与周遭的社会格格不入,活成了一座“孤岛”。黄四宝于她,不仅是爱情,更是一份理解与认同,她们是同类,她愿意为了他孤注一掷,可一腔真情却落了空。

这一次的北京之行,让王彩玲知道了自己的才能与梦想的差距,又失去了爱情,虽然后来黄四宝再一次出现,但也不过是让王彩玲绝望。这是一次伤心之旅。

03. 第三次去北京,为善良

在高贝贝来上门求助前,王彩玲又经历了黄四宝于全校师生前对她的羞辱、绝望之下的自杀、芭蕾舞蹈爱好者胡金泉的主动入狱……命运展现了最残酷的一面,将她的信心撕得粉碎,甚至需要一个又一个的谎言才能继续生活。

自杀未遂后,她面对前来探望的周瑜说,黄四宝不顾自己的拒绝拼命追求,在她同意后却又抛下……

《立春》王彩玲:从不甘平庸到回归庸常,是妥协更是成长

自杀失败的王彩玲

在酒吧里,她喝得烂醉,对着服务员说,自己是歌剧演员,诉说着演唱后观众不舍她离开的场面。如梦似幻,说得服务员都当真了,因为那一幕幕都曾在她的梦中预演过无数次。

高贝贝带着故事和梦想来求助王彩玲,说自己重病,只有两年的生命,真想在临死前去一趟北京,哪怕就在天安门前唱一首歌呢。

《立春》王彩玲:从不甘平庸到回归庸常,是妥协更是成长

重病的高贝贝

王彩玲陪同她去了北京,并放弃了自己的北京户口,拿回仅剩的一万多块全力支持她。她去过很多次北京,只有这一次是倾己全力,成全别人的梦想。或许是因为她惊叹于高贝贝的天分,也或许被高贝贝的坚持所打动,她终究是一个善良的人。

《立春》王彩玲:从不甘平庸到回归庸常,是妥协更是成长

陪同高贝贝去北京

在黑夜的车厢里,周围都是昏昏欲睡的旅客,她自顾自地说着:

每年的春天一来,实际上也不意味着什么,但我总觉得要有什么大事发生似的,我的心里总是蠢蠢欲动,可等到春天整个都过去了,根本什么也没发生……我就很失望,好像错过了什么似的。

这份失望,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望的等待对生命的空耗,为了梦想,她错过了很多。错过了身后父母对她的期盼、错过了身边人对她的善意、错过了简单日常的温暖……错过了生活。或许是大年初一清晨,雪地里放鞭炮的母亲回头时的笑容,让她终于看到了梦想以外的另一面,她有心在这个新年改变。

《立春》王彩玲:从不甘平庸到回归庸常,是妥协更是成长

大年初一,母亲在院子里放鞭炮

王彩玲的成全没有白费,高贝贝是真正的有才华,她取得了比赛的第二名;但王彩玲的善良被辜负,因为高贝贝的绝症是一个骗局:绝症是骗,没有学过音乐也是骗。这让王彩玲深感受伤。

就是这一场骗,彻底地坚定了王彩玲的改变,她终于踏踏实实地转过头来,走上了那条她以前厌弃的平庸之路。

她登记资料相亲,没有遇到合适的人,又去福利院领养了一个兔唇的女孩儿,换工作赚钱为孩子做手术,陪孩子成长。带着孩子回老家,瘫坐在椅子上的父亲,也展露了笑容,这是她坚持的动力。

这份平常的生活,她也过得很安心。

04.后记

有人说,王彩玲是被命运所迫,选择了妥协,人生再无乐趣。

而纵观她一路走来,我觉得不如说是她在命运的引导下,主动地选择了更换人生道路。

在前三十年的生命中,王彩玲拼尽一切,为梦想奋斗。可远远超出了个人能力的梦想,让她辗转努力而不可得,她并不自知,反而沉溺于谎言与虚妄。

直到命运一步步地将真相展示于她眼前,让她跳出执念,放下思想的包袱,转而发现人生的另一面并为此努力,她渴望亲情,渴望生命,渴望世俗的爱。

在影片的结尾,王彩玲带着女儿小凡来到天安门,这里她曾不只一次一个人来过,彼时,她带着向往,幻想着有一天可以梦想成真;此时,她的眼中自然不免有遗憾,但眼前和她一起唱着儿歌的女儿,家里父母亲满足的笑,足以温暖她的心灵。

《立春》王彩玲:从不甘平庸到回归庸常,是妥协更是成长

带女儿一起在天安门

梦想确实可贵,但其实人生的每个阶段,最重要的事情和梦想都并不一样,于我们而言,关键是抓住当下。

至于过往那些没有实现的梦想,曾经尽过的全力,就是对它最大的珍视。遗憾,留在心中也好,随风而去也罢,生活,一直在继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