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改變了日本近代史的軍人政變

我們一般說起日本,給人的感覺總是這樣的:

一個小島國,經歷了一番深入骨髓的思想解放運動,學習西方,就走上了現代國家的康莊大道。

如果純粹的宏觀層面的講,把一百多年凝聚成幾分鐘,那確實是,脫去和服,穿上西服,航母下水,戰機上天,高樓大廈和巨型公司拔地而起。

但是如果深入到細節去看,就能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事,真實的日本的崛起過程非常曲折,每隔幾年就要崩潰那種,那些年頻繁的資本主義危機他們一個都沒避開。

而且日本跟所有後發現代國家一樣,不僅打劫周圍的鄰國,還隨時打劫自己國內的老百姓,國家GDP越來越高,可是日本國內的貧富分化也隨即被拉到了極限。

當時日本需要工業化,也是一部血淚史,有點像你是個縣長要帶領你們縣奔小康,你不可能說看了幾本《西方經濟學》在你們縣城搞自由市場就富了,一般得是生產點能賣的出去的東西對吧,招商引資,弄個龍頭產業,把東西賣出去,把錢收回來,這才是致富的真門路。

但是首先最起碼需要場地不是?還需要勞動力,還需要資源,最重要的,需要初始資本,買機器,培訓工人,才能起步對不對?

日本也一樣,明治維新那會兒啥都沒,既沒有資源能夠出口創匯,也沒有核心技術打開海外市場,那怎麼辦?

只能是通過壓榨老百姓,榨出來點資本,然後用這個資本來謀發展。

具體怎麼操作呢?

也不復雜,讓商人去日本村裡低價收工作坊的棉布什麼的,然後再以市場價賣給英國人荷蘭人,通過這種方式來慢慢攢錢,攢夠之後再去英國買織布機和紡織機,再組織農民生產棉布,再低價回收,拿去賣……

這麼循環了幾十年,有了點家底,然後又從英國借了高利貸,終於攢了一支海軍出來,去跟大清對賭了一次國運,也就是甲午戰爭,竟然賭贏了,之前日本電影裡有衣衫襤褸的女工正在織布,工頭跑來說打贏了,國家拿著他們攢的錢打贏了,說的就是這事。再用大清交的罰款繼續買軍艦,買紡織機,繼續賣棉布。

比如日本著名的八幡制鐵所,現在叫“新日鐵住金株式會社”,依舊是世界五百強,這玩意就是用大清賠款從德國買了全套的鍊鐵設備搞起來的,總共投資了2000萬日洋,相當於大清援建了日本的工業項目。

那些年整體思路就是低價回收本國各種產品,賣給歐美賺外匯,再更新機器,繼續這麼操作。如果看著眼熟你們一定不要驚訝,先發國家大部分都是戰爭資本主義搞奴隸大生產起家。後發國家基本都是通過壓榨本國過來的。那些年日本經濟進展很好,因為國家從中賺錢了嘛,但是主要受益的是資本家和軍方,大資本家和軍隊成了帝國雙柱,就像兩根柱子一樣撐著整個帝國。

日本其實一直都是外向型經濟,也就是生產出來的東西主要不是給本國老百姓用,主要是賣到海外去,賺到錢後更新裝備,這裡的裝備包括工業裝備和國家武備。日本是全面學習了英國,既提高生產力去做買賣,又維持著一支跟日本國力極其不相稱的海軍。

說了這麼多,大家其實應該已經猜到日本老百姓當時過著什麼樣的生活了,那是真水深火熱,後來一個叫“東史郎”的日記出版後,裡邊的內容讓人大跌眼鏡,他是侵華日軍,打到中國後在日記裡反覆強調中國人吃的真好啊,日本老百姓吃的還不如華北老百姓的豬,當時日本下層的生活狀態可見一斑。

再舉個例子,你們感受下。在1931年,《日本農業年報》裡記錄,一個叫山形縣的地方,全村467個少女,被賣掉110個。

這個背景下,日本年輕人只有兩個出路,一是去軍隊當兵,另一條路是去工廠當苦力。

後來日本國內人太多,只好向國外輸送人口,比如向美國,巴西,東南亞,中國東北等等地方輸送人口。

之前微博上有人問我說當時日本人真是狠心啊,怎麼能下決心跑地球另一端的巴西去的?

其實這個真不需要多少決心,當時日本國內很多人連活路都沒了,政府每次說要向海外送移民大家都踴躍報名。

這個背景下,催生出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比如軍隊中下層軍官們不幹了。

1 下層軍官的怒吼

日本當時軍隊裡有個奇觀是這樣的:

一個士兵收到了家裡的來信,看到家裡人飢寒交迫,姐妹去賣淫什麼的,就會傷心不已痛哭失聲,周圍的人問他咋了,他說家裡太慘了,其他人也都想起來自己還不是也一樣?也悲從中來,一起哭起來,最後往往蔓延到整個軍營,最後整個軍營哭聲陣陣,就跟辦集體葬禮似的。

按照這個邏輯走下去,大家肯定會反思問題出在哪了,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大家過的這麼慘?還有天理嗎?還有法律嗎?

以日本農民士兵的思想覺悟,他們肯定想不出來,不過不代表沒人能想出來,這人就是日本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一輝。

北一輝是什麼人呢?

這人非常傳奇,是日本近代史上的先知類型的人物,只不過不是什麼好先知。

這人以前是在中國跟著孫中山他們一夥混的,為中國推翻帝制事業鞠躬盡瘁,跟被刺殺的那個宋教仁有深厚的革命和私人友誼,跟孫中山先生關係反而一般。

而且大家可能不知道,孫先生的那個組織叫同盟會,這個同盟會跟日本人千絲萬縷,甚至同盟會的成立儀式都是在日本黑社會組織黑龍會總堂裡召開的,同盟會裡有八個日本人,其中之一就是這個北一輝,日本人一度把中國革命當成他們自己事來打理。

這貨日本人為啥對中國的事這麼上心呢?

主要是當時日本國內有一夥人,覺得中日要團結起來,一起建設幸福美滿的大東亞共榮圈,孫文他們一夥都是一幫現實主義者,可能內心深處根本沒想過跟日本聯合,但是又需要日本的支持,也就湊合著跟他們在一起混。

這個北一輝當時對這事的迷戀程度已經嚴重超過了正常範圍,後來宋教仁被刺殺後,這哥們表現出了不合時宜的過分關心,說是要查出到底誰殺了宋教仁,問題是宋教仁案牽扯太廣,日本當局不希望他們本國公民在這事上牽扯太深,北一輝被日本當局給抓回日本去了。

回到日本之後也沒消停,慢慢形成了他自己的教義,一直在到處傳教,教義包括:

日本上層的政治精英和金融貴族以及工業鉅子財閥們都是社會的害蟲,應該清洗他們;

要把把權力給天皇,全國人民受天皇領導,財閥控制的重要工業應該收歸國有;

日本跟列強之間必有一戰,所以要提前做好準備;

不應該侵略中國,要開導中國人,達成統一戰線。

整體思路,要建立一個“日本社會帝國主義”,聯合亞洲黃皮膚的各族人民,一起對抗歐美。

這裡有個奇怪問題,日本不是跟西方關係不錯嗎?怎麼一直在那裡策劃跟整個西方打一仗呢?

也不奇怪,大家知道“三國干涉還遼”吧,當初日本豁出去跟大清打了一仗,竟然打贏了,希望大清能割讓東北,大清都同意割讓了,俄德法三國跳出來說不行,他們不同意,還用炮艦逼迫日本放棄東三省。

後來在日俄戰爭中,日本打敗了沙俄,想從沙俄那裡敲詐點東西出來,沒想到整個西方,包括美國都站在沙俄一邊勸日本別咄咄逼人,小心大家一起弄你。

而且在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日本趁機搶了德國的一堆領土,比如塞班島,其中有領土就是美國盯著的,在美國眼裡,南美是美國後院,太平洋就是他家的池塘,日本在美國池塘裡撈魚,這能忍?當場就不幹了,對著日本大聲嚷嚷,要不是當時忙著打“一戰”,不然就上門找事了,後來1944年塞班島還是被美國搶走了,現在還佔著。

這些事都在日本知識分子當中埋下了種子,很快就把美國設立為頭號假想敵,後來襲擊珍珠港的那個山本五十六,他自己其實非常喜歡美國,讀過哈佛,但是政治角度對美國和西方一點好感都沒,在海軍大學讀書的時候就在沙盤推演滅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事。

北一輝這些說法一開始沒人理,但是日本當時底層實在是太貧苦,有土壤,再加上日本當時一再暴出官員和財閥貪腐醜聞,大家對政府和財閥越來越失望,慢慢的,接受的人越來越多,北一輝就跟個邪教頭目似的聚集了一大堆信徒。

這些信徒慢慢形成了一些團伙,比如什麼“血盟團”,口號你們也感受下,殺氣騰騰,“殺盡佞臣,打倒政黨、財閥”、“消滅特權階級,建設維新的日本”。

這時候就得提到大家一個耳熟能詳的東西,也就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我國民國時期一堆將領都出自這個學校,甚至蔣委員長一直糊弄人說他也去過,不過他當時去的是士官學校的“振武學堂”,相當於預科學校,在那裡學好日語將來去士官學校。當時蔣在那裡每天努力地刷馬。後來國內鬧起來了,他也叫了幾個兄弟一溜煙跑回國,隨後就被學校給開除了。

這個士官學校主要承包了日本的下層軍官,這些下層軍官大部分又信了北一輝的那一套,成了北一輝的教徒,為後來的事埋下了伏筆。

不過這裡就有個問題,下級軍官是士官學校培養的,那上層軍官是哪來的呢?他們怎麼想的呢?

2、統制派與皇道派

當時還有一所仿照普魯士成立的軍官學校,培養日軍中的高級將領,也就是傳說中的“陸大”,日本陸軍大學,這個在中國提到的少,因為中國人很少有去讀這個大學的,好像總共加起來只有四五個。

以前有人說蔣百里在日本軍校裡拿過天皇御賜軍刀,這個說法就來源於陸大,陸大排名靠前的學生會得到天皇的軍刀,江湖人稱“軍刀組”,只不過蔣百里這個故事是虛構的,因為蔣本人去的是士官學校,並不是陸大,自然也就沒有軍刀一說。

這是日本上層軍官和參謀們的搖籃,一般出身較高,比如政治家,財閥,軍官的兒子,基本會送到這裡培養。少數士官學校的優秀畢業生也會進入這個學校。

而且這個學校畢業的人非常排外,他們畢業的時候,胸前會佩戴“菊花與星勳章”,這玩意長得跟個蠶蛹似的,下邊這樣的:

一場改變了日本近代史的軍人政變

這個標誌跟日本江戶時代的天保錢造型差不多,這個天保錢在x寶上有賣,四五十塊一個吧,也是個橢圓形的,所以陸大畢業生也叫“天保錢組”,非陸大畢業的就叫“無天組”。下圖就是天保錢:

一場改變了日本近代史的軍人政變

陸大畢業生後來進入了日本陸軍,互相提拔,再加上普遍有背景,所以很快就把日軍裡的高級職位全佔了,當時有個說法叫“無將不是陸大出”。

此時形成的整體格局就是,陸大畢業生處在軍隊上層,擔任將官和參謀人員,士官學校畢業生擔任下級軍官。

而且陸大的人對北一輝那套東西有選擇地接受了一些,比如他們也覺得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日本遲早要去修理美英,但是在另外一些問題上就沒法同意北一輝了,比如北一輝認為日本上層除了天皇都是壞逼,都得被清洗,這下陸大的人就不淡定了,因為日本上層是他們的爹啊,此外北一輝說要和中國搞好關係,這在陸大的人眼裡也很匪夷所思,因為這些孩子家裡很多就是工業資本家,他們知道日本根本沒資源,想發展就得去中國找,現在說不讓日本侵華,不侵華去哪找資源?

根據這個分歧,日本歷史上最著名的分裂產生了,下層軍官們那夥叫“皇道派”,他們認為除了天皇整個日本上層都是壞逼,都要消滅掉,什麼首相,財閥,都要一起幹掉。

這裡有個問題,他們為啥覺得天皇是好人呢?這個跟天皇啥也不幹有關。按理說天皇有絕對權威,事實上天皇是“統而不治”,也就是不參與具體操作,一般下邊的人商量好了他加璽生效。

這樣做的好處是他不會犯錯,犯錯的都是下邊的人,大家有意見也去罵首相,跟天皇沒有關係,決定又不是天皇做的。毛病就是天皇沒啥權力,天皇想做點啥還得通過暗示和他叔叔來間接操控。

那群上層軍官一般叫“統制派”,為啥有這麼個奇葩名?大家只需要知道他們希望軍人來統治政府,進一步統治中國就可以了。

這兩派其實觀點差不多,都希望搞軍政府,統制派是希望他們來統治,皇道派是希望天皇來統治,此外統制派熱衷侵略中國,皇道派希望去搶蘇聯的西伯利亞.

3、刺殺風起

派系大概說清楚了,大家也知道日本在上世紀侵華戰爭之前內部矛盾激化到國家接近崩潰的地步,而且那些年經濟危機一個接一個,1920年經濟危機還沒結束,1929年的危機又來了,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在日本輪番上陣,人民苦不堪言,日本國內成立了無數的各種組織,都在等著政府改革,政府遲遲不動手,他們決定自己動手。

陸軍大學那夥人覺得問題唯一解決方案就是向中國擴張,所以他們策劃了震驚世界的炸死張作霖和918事變。

佔領東北後準備在東北仿效蘇聯五年計劃搞社會主義大生產,這個我沒胡說,隨便找個書就能告訴你,岸信介在東北搞的就是模仿蘇聯的五年計劃,岸信介就是現在的安倍晉三的外公。

而且我們前文也說了,918事變後,關東軍佔領了全東北,日本政府是反對軍方亂搞的,倒也不是日本政府宅心仁厚道德高尚,而是他們思維高度更高一些,關東軍只關心搶點地盤,他們哪關心當時日本的橡膠和石油基本全仰賴美國和荷蘭進口啊,如果惹怒了英美,日本可能幾天後就缺油崩潰了。而且東北又是俄熊傳統覬覦的領土,你現在突然打劫東北,弄不好可能會遭到蘇聯的迎頭痛擊。

不過好在英美蘇那幾年也自身難保,擔心制裁日本影響本國的石油巨頭,日本也就混過去了。

日本政府擔心了好半天制裁,結果沒來,這下軍方更加得理了,覺得政府太軟弱,滿洲都拿下了,還在那裡糾結接下來處理。新上臺的犬養毅甚至還在跟中國這邊新上臺的國黨仔細研究怎麼和平解決東北問題。

大家一定要有個常識,“918”之後日本文官政府做夢都想把這事給平息了。只是陸軍海軍的人死活不幹。

日本上層軍官們一想,碰了這麼虛弱的文官高層,怎麼辦?要不殺了吧。

1932年5月15日,兩輛出租汽車停在東京靖國神社門前,“統制派”的九名陸海軍軍官手拿軍刀跳下車,進入神社後排成一排下跪請求神靈保佑,他們要去處理首相等一群“賣國賊”。

隨後他們直奔首相府,幾乎沒有遇到抵抗就殺了犬養毅首相,首相死前的說“聽我解釋”,軍官們說“無需贅言,下手”,這也成了那個時代日本政治的註腳,日本從那以後的做事風格就是“無需贅言,下手”。

隨後這夥人被抓,被抓後大家表示非常理解他們,老百姓也討厭高官,覺得“肉食者”不行,又腐敗又無能,首相活該被殺。

後來的審訊過程也充滿了諷刺意味,11萬人寫血書請求寬恕這幾個軍官,9個年輕人說是要替軍官服刑,竟然給法官寄了一瓶泡在酒精裡的小指頭,後來法院順從民意,這幾個殺了首相的人無一死刑,關了幾年後就放出來了。

不過這還不是最猛的,統制派畢竟目標不是消滅整個政府,他們只是想自己上。

下層軍官們可就不這麼簡單了,他們要摧毀掉整個政府,建立天皇直接管理的皇道樂土。

在1936年2月26日,陸軍皇道派20多個下級軍官帶領1400名士兵發動政變,類似我國古代的“清君側”,說是天皇身邊出了奸臣,他們要站出來清理壞逼,讓天皇親掌大權。當時政變士兵們高唱《昭和維新之歌》,這首歌和下圖也成了他們昭和男兒的標誌之一。

一場改變了日本近代史的軍人政變

政變士兵包圍了首相官邸,國會大廈,陸軍省,參謀部。一頓砍,當場砍死了內大臣,大藏大臣,陸軍教育總監等等高級官僚,首相運氣好,叛軍衝進官邸,正好碰上他小舅子,也沒問清楚就把小舅子砍翻了,一群人對著照片對比了好半天,最後覺得應該沒砍錯,然後就去砍別人了,首相躲在浴缸裡躲過一劫。

比較傳奇的是鈴木貫太郎,老頭已經退休,但是一直跟陸軍合不來,這次陸軍跑去殺他,老頭正在看電影,侍女說是門外來了一群人找他有事,很急,老頭走出來,一個政變低級軍官向前一步,問他是鈴木閣下嗎?他說正是在下。

老頭一眼就看出來了這幫士兵要幹啥,他問政變士兵這麼晚登門砍人肯定是有什麼原因?士兵們說來不及解釋了,你快上路吧,我們晚上還有好幾個人要去砍,然後就朝他開了兩槍,一槍在腹部,一槍在心窩,老頭倒地後,有士兵上前,準備再補一槍,鈴木的老太太說“別再打了”,正好在場軍官對鈴木印象不錯,說那就算了,然後大家跟鈴木的老婆鞠躬告別,臨走還說對您丈夫本人沒意見,只是不同意他的工作方式,公事公辦,請別介意,再見。出門還隨手關上了門。沒想到過了一段時間鈴木竟然活了,這老頭一直活到1948年。

海軍也比較奇葩,聽說陸軍造反了,第一時間召集士兵給軍艦升火起航,帶上陸戰隊就跑去救駕,因為首相是他們海軍的人,首相受了委屈,孃家人開著炮艦來幫忙了。不過他們把首相救出來後就打道回府了,就像政變跟他們海軍一點關係都沒有是的,平叛的事愛誰誰去,反正跟海軍無關。

有高級官僚問他們“你們就這樣走了?”,他們說對啊,“海陸不相爭”,然後就真走了。

這個行為其實就看出來日本當時有多奇葩,軍隊完全不聽政府的。

陸軍也是,自己手底下的人造反了,也不去彈壓,在邊上看熱鬧,一看就是好幾天,政府也指揮不動他們。後來天皇怒了,說是軍隊再不彈壓,他就要親自帶著近衛師團去了,陸軍這才磨磨唧唧去平叛,海軍又把軍艦開進了東京灣。

後來航空大樓上升起了一個氣球,上邊寫著“敕令已頒,勿抗軍旗”,隨後架起大喇叭對著叛軍廣播,表示天皇已經知道他們是正義的,但是請趕緊回營,罪行將被赦免。隨後叛軍開始瓦解,全部散了,整個平叛沒開一槍。



4、不是結尾的結尾

審判結果再三斟酌,並且在天皇施壓下,後來把十三個帶頭軍官和四個文官給槍斃了,後來一想,好像漏了誰,對,北一輝,趕緊把他抓過來也斃了。

這裡有個奇怪事,這些人不是要擁戴天皇嗎,為啥天皇非要修理他們呢?

這個眾說紛紜,不過美國學者有個邏輯,他說226兵變本身就是天皇策劃的,想通過下級軍官奪權,但是這夥人辦事不利,搞砸了,沒有徹底消滅掉政府,眼瞅勝利無望,天皇準備跟他們劃清界限。所以才表現的非常激進,非要制裁這幫人,因為心裡有鬼。

另外一種說法認為天皇需要財閥和政治家的支持才能繼續做天皇,肯定不會滿意軍官們的瞎鬧,具體是哪個,大家自己來斟酌吧。

這次政變結束了,這件事被稱為日本近代史上最關鍵的一個轉變,是因為這事產生了兩個效果,一個直接的,一個間接的。

直接效果是日本高層幾個皇道派將領轉入了預備役,3000多基層皇道派軍官被調離他們之前的職位,皇道派徹底失勢,統制派佔據了幾乎所有的關鍵職位,日本的政黨政治徹底結束。到最後,皇道派領袖東條英機乾脆自己去做首相兼任各種要職,日本也就徹底不回頭了。

天皇也成了個光桿司令,在226事變之前天皇經常說三道四,啥事都想摻和幾下,在那之後天皇幾乎沒說過一句完整話,政府也被軍隊控制了,在這之前文官政府還可以限制下軍隊胡作非為,在這之後政府高層被軍方控制,日本也就走上了武力擴張的不歸路。

間接效果是中國幾乎沒法避免要被日本侵略了,因為皇道派一直以來的目標就是通過中國的資源打美國和英國。

最先看到這一點的事蘇聯間諜佐爾格,這哥們當時在日本給蘇聯組建情報網,他當時主要任務就是判斷日本會不會打蘇聯。226政變發生當天,他就預料到隨著統制派的全面上臺,日本入侵中國已經變得不可避免,果然,一年後就發生了盧溝橋事變,日本和中國的全面戰爭爆發。

而且後來的事也印證了此前文官政府一直的擔憂,他們擔心日本太過暴走,遲早遭到美蘇的暴擊,果然,後來先是美英對日製裁,日本石油鋼鐵斷供,日本進攻了美國的珍珠港和英國的新加坡,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來蘇軍把日本人在東北的60萬人全抓西伯利亞種土豆去了,日本本土被核彈錘了一下,這才消停下來。

當然了,你可能要問如果沒有226兵變,或者兵變贏了,會發生啥?

這個就沒法知道了,可能結果是一樣的,但是也不一定,皇道派骨幹如果沒在這次行動中係數被剿滅,蘇德戰爭最關鍵階段可能蘇聯人都沒法把東亞防日本的隊伍拉到東線,大家知道,皇道派是主張打蘇聯的,蘇聯一直維持著大兵團防著日本,到了蘇德戰爭最後階段,終於扛不住把這些人拉東線去了。大家看紀錄片就能看出來,斯大林格勒城下蘇軍最終發動鐵壁合圍的110萬生力軍絕大部分都是亞洲面孔,就是從東亞拉到歐洲的。

不管咋樣,反正那次事變後日本徹底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