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文化第一村

厦门文化第一村

翔安许厝村有二千多人口,单一许姓。许厝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自古有“书香之家”、“文化之村”之美称。曾荣获厦门市“文明单位”、厦门市“文化村”称号。近几年,许厝村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名人文化、革命教育、特色文化园、特色剧团、古迹旅游、绿色旅游生态村六大品牌,建设“厦门文化第一村”。

厦门文化第一村

  许厝村古代科甲鼎盛,人才辈出,宋代许衍,孝宗乾道八年进士,历任福州、赣州教授,永福知县,建宁府通判,著本论二十篇,新论二十篇。许衎,皇帝赐号“高隐田舍”,著《墨记杼》四十卷,与兄衍公,钦赐“兄弟乡贤”。许伯诩,宋淳熙己酉孝廉,先后任顺昌县尉,福州怀安县丞,临江通判,与父衍公号称“父子通判”。许宗建,咸淳六年赐文魁。许南山,明洪武十年通经文魁,监淮县丞。许养溥授督粮通判,经画军事。理学名宦朱熹在同安任主簿时曾为许厝留下墨宝。现代则有地下党领导人许英宗、战斗英雄、反击战功臣、及著名诗人鲁黎。目前已出版鲁黎诗集十一部。许厝村还维修了许鲁黎的故居。他的诗《在榕树下》描绘的那一整排古榕树,现在都还枝繁叶盛。翔安区已出台“许鲁黎史迹保护方案”,投资建“鲁黎纪念园”,扩充原“文化园”,整修宗祠环境,翻建许厝剧场,建成了上千平方米的“许厝文化广场”,建设“名人文化”景点。

厦门文化第一村

  许厝村的村民祟文尚武,解放前后曾有“宋江方队”数阵,有“南音”、“高甲戏”班、乡剧(歌仔戏)团,集体化时代曾获厦门“文化村”称号。现在村里会乐器演奏的就有两三百人,有八个民间剧团长年从事文化演出,村乐队和南音表演队久负盛名,目前文艺队近200人。剧团每年在翔安、南安、晋江演出,创收近百万元,自编自演的节目还获省曲艺奖。许厝村准备引导表演团队整合,聘请专业老师培训,提高表演水平。通过建设“许厝文化一条街”,将木偶戏、宋江阵、拍胸舞等特色民俗文化打造成闽南民俗文化“大观园”,打出“特色剧团”、“特色文化园”文化品牌。

厦门文化第一村

  许厝村位于香山北侧山脚下,至今仍有古渡口遗址及牛墟、古窑址、后房一条街等遗址。香山上有纪念朱熹的“朱文公祠”,许厝祖庙里有朱熹手题的对联。香山已是省级风景名胜区。每年正月初六,这里都会举行盛大庙会,吸引数万人参加。许厝村利用这些古迹和民俗,整合成“古迹旅游”景点。

  许厝村的山地和林木面积广阔,生态保护较好,现有数百株古榕树。村前有清溪流淌。目前,翔安区对许厝溪流的河床挖宽挖深,沿岸种植柳树和竹子,开发小型游船环游,并将为本村战斗英难、反击战功臣、“厦门大劫狱”烈士许英宗等兴建“红山仔烈士纪念陵园”,打造“革命教育”基地和“绿色旅游生态村”。

厦门文化第一村

  总之,通过利用丰富的历史和现代的文化资源,重点构建“名人文化”、“革命教育”、“特色文化园”、“特色剧团”、“古迹旅游”、“绿色旅游生态村”六大品牌,使许厝村成为真正的“厦门文化第一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