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5日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解讀《關於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見》。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餘欣榮、農業農村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主任廣德福、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農村經濟司副司長邱天朝、財政部農業農村司副司長許留慶出席會議並回答記者提問。
落實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
必須堅定、紮實、高效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近日,國辦印發了《關於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見》(簡稱《意見》)。《意見》全面系統提出了今後一個時期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政策要求,是統領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的頂層制度設計,為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制度體系建設發揮了架樑立柱、奠定基石的重要作用,對構建集中統一高效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新體制,凝聚各方力量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不斷夯實國家糧食安全基礎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我國人口增長和城鎮化不斷髮展,人多地少、耕地面積相對不足的矛盾日益凸顯,必須集約高效利用耕地,提高糧食產能,做到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從各地實踐看,高標準農田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我國農業基礎設施薄弱、防災抗災減災能力不強的狀況尚未根本改變,現階段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還存在底數不清、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高標準農田建設亟需加強頂層設計,構建集中統一高效的管理新體制,凝聚各方力量加快推進。
這次《意見》注重系統總結以往經驗,堅持問題導向,貫徹新發展理念,具有以下顯著特點:
一 指導思想更加明確
《意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農業高質量發展要求,推動藏糧於地、藏糧於技,以提升糧食產能為首要目標,聚焦重點區域,統籌整合資金,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建設內容,加強建設管理,突出抓好耕地保護、地力提升和高效節水灌溉,加快補齊農業基礎設施短板,提高水土資源利用效率,切實增強農田防災抗災減災能力,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堅實基礎。
二 目標任務更加明確科學
《意見》既強調了數量目標,提出到2022年,全國要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以此穩定保障1萬億斤以上糧食產能;到2035年,通過持續改造提升,全國高標準農田保有量進一步提高。同時,又重視明確質量目標,《意見》提出了土壤質量、環境標準的整體要求。
三 政策措施更加有力高效
《意見》要求構建集中統一高效的管理新體制,明確“五個統一”,即統一規劃佈局、統一建設標準、統一組織實施、統一驗收考核、統一上圖入庫的具體要求。同時,允許地方因地制宜制定不同標準。明確強化資金投入和機制創新,建立健全農田建設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實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群眾參與的農田建設工作機制,農業農村部門將全面履行好農田建設集中統一管理職責,與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協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嚴格保護利用高標準農田。
新聞發佈會現場記者提問
Q: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記者:
剛才餘部長提到,到2022年全國要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那麼,這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來說意味著什麼?請為我們做個解讀。
A:
餘欣榮:
好,你這個問題提得非常關鍵。你剛才提的問題,實際上是一個糧食安全的重大問題。“洪範八政,食為政首”。保障糧食安全,關鍵是要保障糧食生產能力,確保需要的時候能夠產得出、供得上。建設高標準農田,不僅能夠新增糧食產能,而且能夠提升農田的抗災能力。據評估,建成以後項目區的耕地質量一般提升1到2個等級,糧食產能平均提高10%到20%,畝均糧食產量提高100公斤。在嚴重氣象災害年份,項目區糧食產能穩定性水平要明顯高於非項目區。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舉措。據測算,到2022年全國建成高標準農田10億畝,以此可以穩定保障糧食產能在1萬億斤以上,約佔我國糧食總產量的80%,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將起到基礎支撐作用。《意見》從強化建後管護和嚴格管控利用等方面,提出了進一步保護和調動糧食生產積極性的政策要求,支持建成後的高標準農田集中用於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生產。謝謝。
Q:
農視網記者:
截至去年年底,全國建成高標準農田有6.4億畝,但是在採訪中我們發現,部分地方存在著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面積重疊的問題。想問一下農業農村部有沒有相關的數據?在已經建成的高標準農田當中存在多大比例的面積重疊?
A:
餘欣榮:
謝謝你提出的這個問題。首先,經過這麼多年努力,高標準農田建設在各地、各有關部門不斷推動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重要農產品供給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高標準農田建設是一項很重要同時又是覆蓋面很廣的工作,其難度、複雜性可想而知。所以,在部分地方高標準農田建設過程中存在一些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我們也高度重視。其中,正如你所講的
,過去因為是多個部門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不同程度的存在著底數不清、面積重疊的問題。我們針對這方面的問題正在進行專項清查,這項工作還正在進行之中。我們在嚴肅認真地摸清數量的前提下,還要把質量擺在突出位置。同時,對高標準農田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其他問題進行認真梳理,逐一解決。我們相信,隨著高標準農田建設集中統一、科學高效地推進,尤其是《意見》的貫徹落實,過去存在的一些問題都會比較好地解決。Q:
經濟日報記者:
據我們瞭解,隨著近幾年各地大規模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建設難度和成本持續增加,請問如何保障建設的資金?謝謝。
A:
許留慶:
感謝您的提問。做好資金保障,對於高標準農田建設至關重要。中央財政積極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堅持把農田建設作為支持重點,構建和完善多元化的投入機制,不斷加強資金使用管理和全過程績效管理,有力保障了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的實施。一方面,完善農田水利建設多元化投入機制。
一是整合完善中央財政投入機制。會同農業農村部整合設立農田建設補助資金,支持高標準農田及農田水利建設。2019年,中央安排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859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安排農田建設補助資金694億元,發展改革委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農業生產發展專項165億元。今年10月,中央財政已提前下達2020年農田建設補助資金預算616億元。
二是鼓勵地方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鼓勵經濟發達地區在國家補助的基礎上,兼顧各級財政承受能力和政府債務風險防控的要求,籌集投入更多資金,提高項目建設水平。
三是鼓勵引導多渠道資金投入。鼓勵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受益對象和農村集體籌資投勞,鼓勵採取投資補助、貼息等形式,吸引社會資金的投入。
另一方面,強化資金使用管理和全過程績效管理。一是加強資金管理。今年5月,財政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農田建設補助資金管理辦法》,提出了按照“政策目標明確、分配辦法科學、支出方向協調、績效結果導向”的原則,分配、使用和管理農田建設補助資金。二是全面實施績效管理。今年5月,財政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農業相關轉移支付資金績效管理辦法》,建立農田建設補助資金預算編制、執行和監管全過程績效管理運行機制,實現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強化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
我們也注意到,隨著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的不斷深入,建設難度日益增大。同時,由於近年來人工和材料費用的增長,高標準農田建設成本不斷升高,迫切需要多渠道籌集資金。為此,《意見》明確要建立健全農田建設投入穩定增長機制,有四個方面:一是各地要通過優化地方財政支出結構,合理保障財政資金的投入。二是發揮政府投入引導和撬動作用,採取投資補助、以獎代補、財政貼息等多種方式,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鼓勵地方政府有序引導金融和社會資金投入高標準農田建設。三是鼓勵地方政府在債務限額內,發行債券支持符合條件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四是完善新增耕地指標調劑收益使用機制,土地指標跨省域調劑收益按規定用於增加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省內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耕地指標調劑收益優先用於農田建設再投入和債券償還、貼息等。
我們相信,通過以上措施,能夠確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順利完成。謝謝。
閱讀更多 中國鄉村之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