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孙嘉诚求来的这场大雨,才是雍正皇帝清算年羹尧的开始

导读:孙嘉诚,作为雍正皇帝刻意提拔的直言铮臣,自被特旨简拔为正三品监察御史以后,便成为雍正皇帝的铁杆政治势力,替雍正皇帝完成了想言而不能言、想行而不能行的诸多朝堂纷争。在孙嘉诚被年羹尧处死之前,雍正朝堂之上,一般都是孙嘉诚带头和雍正皇帝“对呛”,但这看似让雍正皇帝难堪的背后,往往都是孙嘉诚的加官进爵,恩宠非常。

自孙嘉诚被年羹尧杀害以后,雍正皇帝才真正在清流、言官中落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这就不难看出,孙嘉诚对于雍正皇帝而言,意味着什么!孙嘉诚才是雍正皇帝用于拉拢朝臣、控制朝堂舆论的重要工具。

那么,在年羹尧取得西北大捷,立马变得“不知道姓什么”以后,孙嘉诚和雍正皇帝的正面对决,又是为何?

孙嘉诚之举还是不是对雍正皇帝的支持,是不是协助雍正皇帝把控朝堂舆论、维护皇权统治的所在呢?

雍正王朝:孙嘉诚求来的这场大雨,才是雍正皇帝清算年羹尧的开始

西北大捷以后,年羹尧被宣召入京,先是面对廉亲王胤禩刻意为年羹尧拉仇恨的命令“百官跪迎”,年羹尧泰然若之、安心受跪;面对雍正皇帝亲出皇城、步行相迎,年羹尧却视若不见、驱马近前;而后便是面对雍正皇帝嘉奖时,年羹尧一系列的“作死”表现,甚至给出了自己部属将领“自知军令、不知皇上”的狂悖之言。

对于年羹尧的嚣张跋扈、僭越逾制,雍正皇帝表面上并不在意,但在年羹尧妹妹,年贵妃的寝宫中,一声声“脱甲”、“脱甲”则让雍正皇帝对于年羹尧的不满乃至杀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雍正皇帝为何明知年羹尧已经将“作死”上升到了极致状态,还要对其百般维护?

1、年羹尧刚刚取得西北大捷,这对于雍正朝而言,绝对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巨大功劳。如果在此时,对年羹尧处罚,哪怕只是训斥,也会让雍正皇帝背上

“兔死狗烹”的骂名,这不是雍正皇帝希望看到的结果。

2、西北战事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就当时的西北局势而言,还必须有一个年羹尧这样的人物,才能稳住局面、稳住好不容易打下来的稳定状态。也就是说,现在雍正皇帝还用得上年羹尧,还不能处理年羹尧。

3、年羹尧作为雍正皇帝的潜邸奴才,乃系雍正皇帝一手培养、简拔的人才,在西北大捷以后,就对年羹尧予以打击甚至是清算,这不是雍正皇帝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雍正王朝:孙嘉诚求来的这场大雨,才是雍正皇帝清算年羹尧的开始

那么,作为雍正皇帝亲自简拔、委以重任的孙嘉诚,难道真就看不到雍正皇帝的良苦用心,真就不懂得现阶段还不是清算、处理年羹尧的合适时机?

或者,一直和雍正皇帝站在同一阵营,以特殊方式为雍正皇帝站位,争取朝堂舆论支持的孙嘉诚,在年羹尧的问题上,和雍正皇帝产生了分歧?

当然不是!

雍正皇帝命令孙嘉诚求雨,一场“神奇”的大雨降临,本就是雍正皇帝和孙嘉诚君臣二人之间早就导演好的一场戏。

其目的,在于为清算年羹尧制造朝堂舆论、打下基础,在完成了年羹尧利用以后,顺理成章的除掉年羹尧!

为何这样说?

在孙嘉诚于雍正皇帝面前直接弹劾孙嘉诚的时候,雍正皇帝曾经闻讯过原因。

“打听清楚没有,孙嘉诚为什么要上这个折子?”

雍正王朝:孙嘉诚求来的这场大雨,才是雍正皇帝清算年羹尧的开始

雍正皇帝的铁杆小跟刘墨林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回皇上,孙嘉诚上这个折子纯粹是因为看不惯年羹尧的所作所为。都察院、翰林院、国子监和六部的文官们对年羹尧都不满,和八爷他们没有关系!”

刘墨林何许人也,那可是被誉为

“张廷玉第二”的人精,对于雍正皇帝的心思和用意拿捏得恰到好处,一句“和八爷他们没有关系”,就将雍正皇帝的心思和盘托出。

以雍正皇帝对于孙嘉诚的恩宠和重用,孙嘉诚会站到廉亲王胤禩一边?会为了刻意给雍正皇帝制造难堪,而弹劾年羹尧?

当然不会!

雍正皇帝这样问的重点在于探知“都察院、翰林院、国子监和六部的文官们”这些几乎可以完全决定朝堂舆论导向和人心向背的清流、言官集团是不是已经成功被孙嘉诚吸引了注意力,是不是已经将雍正皇帝处理孙嘉诚的态度,看成了是雍正皇帝对待年羹尧的态度导向。

也就是说,那些清流、言官们已经将孙嘉诚推了出来,推举成为了领头人,推举成了对年羹尧不满,愤而弹劾的代表。

这正是雍正皇帝所期望的状态。

这里有一个时间差需要注意下:

雍正王朝:孙嘉诚求来的这场大雨,才是雍正皇帝清算年羹尧的开始

雍正皇帝听完刘墨林的汇报以后,对张五哥安排道:

“明天一早,把孙嘉诚带来,朕要见他!”

可是,等到孙嘉诚和于雍正皇帝面前奏对的时候,已经是烈日高照,已经是年羹尧宴请众大臣的中午时分了!

“一早”

就被雍正皇帝召见的孙嘉诚,为何在中午时分才开始君前奏对?从“一早”“烈日高照”的中午时分,雍正皇帝和孙嘉诚在干嘛?

在部署、安排一场“求雨”的大戏!

用孙嘉诚这样一位忠臣求下大雨的“感天动地”,证实“京师久旱才是朝中有奸臣,这个奸臣就是年羹尧”的正确推断。假借天象,让所有朝臣看到年羹尧该死的天意昭昭,为雍正皇帝顺理成章除掉年羹尧的同时,还能成功躲开“诛杀功臣”的骂名!

雍正王朝:孙嘉诚求来的这场大雨,才是雍正皇帝清算年羹尧的开始

对于年羹尧的罪名叙述,孙嘉诚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自古奸雄功臣,哪个不曾有过功劳!年羹尧西北之捷是有过功劳,但他的功劳是耗尽了皇上您的心血和天下的财力才获得的。可是,年羹尧挥金如土、草菅人命;光是死在他手下的朝廷命官就有数十人之多。甚至,连一省的巡抚,也是说罢就罢。跋扈残忍,令人发指!当时,臣等没有参他,只因战事紧张,以大局为念。只想他大战以后有所收敛,不料此人本性难移、变本加厉。不臣之心昭然若揭,结党营私乃出年选,这样的人不是奸臣,谁是奸臣?”

从孙嘉诚的话中,能够看出,他对于年羹尧西北之功的获得乃至皇恩浩荡之后的嚣张跋扈,甚至不臣之心、结党营私的罪名列举都是有利、有据、有节的压倒性说明。

面对于此,雍正皇帝也只能“愤怒异常”,也只能“无言以对”,狂仍御笔:

“你有种,把你这些胡言乱语给朕写下来!”

雍正王朝:孙嘉诚求来的这场大雨,才是雍正皇帝清算年羹尧的开始

然后被张廷玉一句“孙嘉诚,这笔也是你能用的吗”才勉强拦住了“嚣张”压制雍正皇帝的孙嘉诚。

既然雍正皇帝和孙嘉诚之间早已经达成了协议,那么君臣两人之间这针尖对麦芒的激烈对决,又是为何?

在雍正皇帝逐渐落入弱势的状态下,命令孙嘉诚前往求雨,以证明孙嘉诚所言“年羹尧乃系奸臣,导致的京师久旱”并非妄言才更显得合理,才更容易获取朝臣对年羹尧的仇恨指数。

面对孙嘉诚列举的年羹尧罪行,雍正皇帝“无言以对”,才利用皇帝权威强行要求孙嘉诚前往午门求雨,求雨一旦成功,不就更能坐实年羹尧“乃系奸臣”的天意了吗,不就更能说明雍正皇帝“袒护”年羹尧乃系错误决定了吗!

雍正皇帝和孙嘉诚之间的激烈言辞对决,既为孙嘉诚“午门求雨”提供了理由,又让“求雨”之后的效果变的更加突出、明显。

那么,雍正皇帝和孙嘉诚是如何得知,“求雨”就一定能够成功的?

年羹尧在宴请群臣的时候,请来了钦天监的大学士张弘,面对年羹尧问

“今儿会不会下雨”的问题,张弘明显有了犹豫和迟疑。

雍正王朝:孙嘉诚求来的这场大雨,才是雍正皇帝清算年羹尧的开始

作为观测天象变化、推历法,定四时的主管部门领导,张弘对于“大旱之后必有大雨”,乃至何时会有大雨都会有着较为精确的推断。他对年羹尧的迟疑,只是念于实话实说后的性命之虞。

在孙嘉诚午门求雨的过程中,雍正皇帝有一个细看怀表的情景,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雍正皇帝早就得到了下雨的具体时间,也在焦急等待着这场大雨,毕竟,如此日头之下,孙嘉诚会不会被晒死,也是雍正皇帝必须担心的事。

然后就是一场上云起风后的大雨,一场在百官面前让孙嘉诚“大显神威”“天意彰显”,年羹尧的死,已经板上钉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