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退液晶轉車載電池 日系LCD面板業再失“一城”

【家電網HEA.CN 11月26日原創】近日,松下宣佈將退出液晶及模組業務,這也意味著該公司將完全退出等離子、液晶和薄顯示面板的生產。據公告顯示,松下旗下PLD員工將轉崗到集團其他公司。松下解釋稱,退出液晶板塊業務後,松下將致力於車載和工業領域發力,設備上會持續在車載和工業領域發力,主要研究CASE、通信和智能化等。

松下退液晶轉車載電池 日系LCD面板業再失“一城”

液晶市場下行 多位玩家退出

自2018年年底以來,全球液晶面板市場進入下行坡道。從需求端來看,品牌銷售普遍不如預期,且內銷持續低迷,庫存高企,不少面板廠陷入虧損旋渦,經營困難。2019年三季度各面板廠財報公佈數據顯示,面板廠虧損進一步加劇,經營壓力再次加大。在需求不振及面板產能整體過剩的大環境下,面板廠面臨著“多生產多虧損”的困局。面對鉅額虧損的壓力,面板廠商從三季度末開始主動調整,控制產能和產出。

在此現狀下,韓企已率先發力,逐漸退出液晶面板市場,積極佈局OLED。據西柚瞭解,2019年三季度,三星SDC關閉部分G8.5產線後,進一步減少對韓國G7及G8.5的投片,同時,在關閉的線體基礎上進行技術改造,朝著QD display的方向尋找新的技術方向。另一家韓國廠商LGD對韓國G8.5產能進行大幅度精簡,同時繼續對G7.5進行產能控制。 對於松下而言,退出液晶面板業務恐怕是早已預定:2016年5月,松下便宣佈完全撤出電視液晶面板生產業務,位於兵庫縣姬路市的姬路工廠已經轉向生產醫療儀器用液晶面板。在宣佈退出液晶面板生產業務後,松下表示,以前的面板生產基地姬路工廠將會保留,作為車載電池等的生產基地加以利用。消息顯示,松下曾力爭在2019財年(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合併財報中液晶面板業務實現盈利,但中期財報陷入虧損。松下稱退出液晶面板業務對業績的影響“輕微”。

在2000年代中期,日本製造業曾被視為液晶面板市場的領導者,然而隨著全球液晶面板行業出現產能過剩,競爭日趨激烈時,日本的製造業巨頭如索尼、日立、東芝等逐步退出液晶面板生產行業,轉而向其他產業佈局。如今,連跟中國在液晶市場上激烈競爭的三星、LG等韓系企業也在減少企業在液晶面板上的投入,液晶顯示行業在經歷高投資高增長的歷程之後,慘烈的競爭帶來的是整個行業的負重前行。

收購三洋布局車載電池

與呈下行趨勢的液晶市場不同,近年來全球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帶動車載電池市場一路上升。有機構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汽車鋰離子電池市場為174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953億美元,預測期內鋰電市場複合年增長率(CAGR)約為17.1%。2019年9月,印度鈴木公司與日本東芝和日本電裝公司合作在印度Gujrat成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車鋰離子電池製造工廠。現在,領跑於全球車載電池市場上的,就有日本的東芝、電裝,韓國的LG等公司。

早在2008年12月,松下就收購三洋電機與三洋大股東美國金融巨頭高盛等三家金融企業達成協議,其中一個目的就是看中三洋電機所擁有的鋰電池市場。2009年,松下已經收購了三洋電機50.2%的股份,將其鋰電池資源和自己的整合。據當年的數據顯示,三洋是全球最大的可充電電池廠商,緊隨其後的廠商依次為索尼、三星SDI、松下、比亞迪和LG化學。松下和三洋的市場份額之和達到了43%。

隨後,松下與特斯拉密切合作,成為特斯拉電動汽車的專用電芯供應商。目前,松下在日本、美國、中國分別有四個、一個、兩個動力電池工廠。其動力電池業務在2017年已達到22.5GWh,預計2020年將達到52GWh。根據過去的公佈的財報數據推算,松下專供汽車的動力電池業務在2015至2017年的收入分別為57.30億元、95.65億元和128.28億元,佔電池業務所屬的汽車和機電系統板塊分別為3.45%、6.10%、7.47%,收入和佔比均逐年增長,明顯已成為推動松下營收增長的重要動力之一。

此外,2018年全球汽車動力電池出貨量排名中,松下以21.54%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從不斷增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來看,松下的動力電池業務將會為企業帶來更大的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