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有什麼危害?


★房顫的危害很大,千萬不要忽視。

房顫最大的危害是中風。房顫者發生中風幾率是正常人的5倍,約15%-40%的房顫患者會發生中風。



【一個真實的病例】

男子,六十多歲,體檢中查出房顫,但因身體沒有症狀拒絕了治療,三個月後他中風了。

和同齡人比,他還算是一個比較注重健康管理的人。雖然,患糖尿病、高血壓多年,但他一直堅持吃藥,每年也有定期體檢的習慣。

那年,他和往年一起去體檢,結果心電圖提示心跳異常。在體檢醫生的建議他,他去了心內科複查,後被告知有房顫,建議抗凝治療,以預防中風的發生,這也是房顫患者的二級預防措施。

然而,他拒絕了。

理由很簡單:我自己感覺沒什麼不舒服的,等有症狀了再做也不遲。

疾病總是在人們僥倖的時候不期而至。

三個月後他中風了,左側肢體完全喪失了知覺,再也動不了了。

≡≡為什麼房顫會引發中風?

這是因為隨著心房顫動,心臟每次泵出去的血都會有“殘留”,當“殘留”在心臟裡的血越來越多,就會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脫落,中風就會隨之而來,重者可危及生命。

≡≡怎麼判斷自己是否有房顫?

除了定期去醫院進行專科檢查外,有一個自己在家就能判斷的方法:

拿起你的手,摸摸脈搏,我們就能感受到自己的心跳,砰、砰、砰、砰……恭喜你,心跳正常!

如果摸到砰砰、砰、砰砰砰、砰……時快時慢、強弱不等的心跳,一定要引起警惕,這可能是房顫的信號。

≡≡房顫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65歲以上,有糖尿病、中過風,外周動脈栓塞者等是房顫的高危人群。

≡≡房顫的症狀有哪些?

胸悶、氣急、心慌、心律不齊、心臟亂跳、活動耐量下降等都是房顫的常見症狀,但部分患者也可以沒有症狀。換句話說,沒有症狀並不代表沒有危害,有症狀也不一定就會中風。


沒有症狀者可以通過多測一次心跳來早期發現房顫。


方法很簡單:去社區醫院,或者自己摸著脈搏數一下心跳,若兩次結果相差5次以上,應及時去醫院做動態心電圖。

臨床上,對房顫患者有個評分系統。一般來說,評分≥2分就要進行抗凝治療了。

遺憾的是,臨床上能夠接受抗凝治療的患者並不多,尤其是沒有症狀的人。


有數據統計,在我國三甲醫院確診為房顫的患者,僅30%的患者會進行抗凝治療,非三甲醫院則不到10%。


眼下氣溫驟降,中風進入高發期,房顫患者尤其要當心。


-END-


小葛聊健康


現在房顫的病人是越來越多,特別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的佔1%左右,隨著年齡的增加。房顫患者的發病率是越高。

房顫患者可以見於正常人,一般在飲酒、運動、情緒激動、手術後可以發做作。但是一般是陣發性的發作,可以自行恢復。


房顫最主要的病因可以見於風溼性瓣膜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冠心病、肺心病、擴張性心肌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

房顫患者如果心率不快,心率小於100次/分,房顫是沒有任何症狀。如果心率比較快,大於100/分,房顫就有心慌、胸悶、嚴重胸痛、氣促的症狀。

所以,房顫單依據症狀是不能夠確診的,房顫的確診主要是依據心電圖或者是動態心電圖。其他的檢查,比如胸片、胸部CT、心臟彩超等不能夠診斷房顫。

由於房顫心房有效的收縮消失,心臟泵血較正常時減少25%或者是更多。在血液渦流的過程中,容易形成血栓。血栓存在左心房,大部分是在左心耳部,隨著血液的流動,栓子容易脫落,脫落的栓子是容易堵塞動脈,特別是容易堵塞腦血管,導致腦栓塞,其他的下肢動脈、腸繫膜動脈、肺動脈也容易栓塞。

如果栓子栓塞腦血管,導致腦栓塞,又叫腦梗死,出現一側肢體偏癱、肢體活動無力或者伴有言語不清、流口水、口角歪斜,嚴重的會出現意識不清、大小便失禁、抽搐、昏迷等。所以導致腦栓塞的後果是比較嚴重的,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致殘率、致死率都是比較高的。


房顫患者如果長期心率特別快,心率大於150次/分,導致外周血管供血不足,出現心絞痛的症狀,表現為胸悶、胸痛。如果時間太長的心率快沒糾正,會導致心力衰竭,早期表現為活動後呼吸困難,逐漸加重導致端坐呼吸,不能夠平臥。

房顫危害特別大,一旦有房顫需要到醫院就診,決定怎麼治療,儘量減少併發症。


楊爽醫生


房顫常見的危害是有較高的發生體循環栓塞的危險,因心房有效收縮消失, 血液淤滯,形成栓子,造成心或腦栓塞。風溼性心臟病患者因房顫導致瓣膜贅生物脫落,形成栓子造成心腦栓塞。房顫同時可以造成心功能障礙,導致心力衰竭。房顫發作時患者心慌氣短、乏力多汗,生活自理困難。由於肺淤血,容易肺感染,加重呼吸困難。有人認為房顫增加腦卒中的發生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