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北方人的季節限定調味料

凍,北方人的季節限定調味料

凍,北方人的季節限定調味料

​冬天到了你想吃什麼?

北方人或許會給你一個與眾不同的答案:想吃冰的。

這不是硬核,而是真相。將食材因地制宜、美味最大化,是各地人民的拿手好戲。而冷,是一種天然的“調味料”,被北方人熟練使用。氣溫驟降,一種季節限定的食物體系——“凍”粉墨登場。

基礎版的“凍”,用於儲存,無需冰箱就可以保鮮;而更深層的“凍”,是食材的重生。

凍,北方人的季節限定調味料

凍豆腐,形成蜂窩組織,讓它更能吸收飽滿的湯汁。從火鍋裡撈出來,蘸一圈麻醬,豆腐會如同海綿般吸收湯底調料的精華。

凍,北方人的季節限定調味料

*馬蜂窩

凍貨水果界的扛把子——凍梨,冰凍後外表變的黑黢黢,內心卻甜蜜到骨子裡,軟而多汁的凍梨甚至可以用吸管直飲,以其粗獷秒殺一眾精雕細琢的甜品。

凍,北方人的季節限定調味料

*網易

凍過的大白菜,清香味被封存,熱水焯一下解凍,香味瞬間釋放,不但味道升級,還擁有了韌性的口感,蘸點雞蛋醬、辣醬,食慾根本擋不住。

凍,北方人的季節限定調味料

除了這些地方美味,烹飪界還為“凍”上升了高度,形成了一套專業的體系。

如果用化學原理解釋,“凍”是膠原蛋白在溫度降至其凝固點25℃以下時,膠原纖維之間發生交聯而形成的。在溫度較高的時候,膠體粒子運動比較劇烈,溫度降低後運動速度放緩,就會變成固體。水分子分散在膠質體之中,凝結成富有彈性的、呈膠狀的半固態物,餐飲業就稱它為“凍”。

簡單來說,此法是運用食材本身的膠質和寒冷的天氣來做菜,精髓在於一定要依賴天然氣溫,冰箱固然可以一年四季使用,但是這種“凍”沒有靈魂。

凍,北方人的季節限定調味料

△《小森林 冬春篇》劇照。/DOUBAN

“凍”是一門古老技法,在《齊民要術》中就曾記錄,豬蹄和肉加水共同烹製,吊在井中,冷卻,凝結成凍。

到了宋朝,《東京夢華錄》中有介紹“滴酥水晶鱠”,清澈的湯底凝成透明晶瑩的凍,所以膠質菜又普遍有“水晶”之稱。

人們還探索出添加瓊脂等物增加膠質的方法。膠質的原料,可分為動物膠、植物膠兩類。植物類膠質的代表是海產石花菜,膠質豐富,是製作瓊脂的主要原料。動物類膠質則是由膠原蛋白彈性蛋白組成,多用來入菜,也是冬日凍菜大軍中的主角,比如皮凍

所有的膠凍都對溫度有很高要求。溫度過高,會化開;溫度太低,會產生冰渣,影響口感。膠質菜是典型的“靠天吃飯”類菜品。

凍,北方人的季節限定調味料

在所有膠質菜裡,北方的豬肉凍有著絕對的統治地位。在這裡,做豬肉凍是過年的信號,計量單位一定要按盆。

凍,北方人的季節限定調味料

*雪花新聞

沒有皮凍作伴的年夜飯是不完整的。它還是正月裡親戚朋友串門兒的救場菜,簡單切盤,再調個蒜汁兒就能上桌,是涼菜中的“硬菜”,能鎮住場子。

豬蹄、豬皮是膠質的主要來源,也可以搭配其他肉類、豆類一起製作,沒有絕對的標準。但如果按湯底區分,豬肉凍一般分"清凍"和"混凍"兩種。

凍,北方人的季節限定調味料

*騰訊網

東北地區的豬肉凍屬於清凍。不加豆子和其他肉類,材料用豬蹄或者是豬皮,清水熬製。一般要搭配蒜末、醬油製成的蘸汁食用才算完整。

凍,北方人的季節限定調味料

北京跟山東的豬肉凍,都是混凍。豬肉凍在北京,有一個新的名字——

豆醬。豆醬不是醬,就是北京版的豬肉凍。“豆”字來緣於豆醬中放的青豆、黃豆、豆乾粒、胡蘿ト;而“醬”,則是因為在皮凍中加入了醬油、老抽,底湯,呈醬色,合稱豆醬。製作豬肉凍的過程也被稱作“打豆醬”。

而在山東,豬肉凍簡稱為肉凍,也是醬色版本,加醬油熬煮,具體材料十分多樣,黃豆、花生,各家有各家的味道。在製作的過程中,你通常可以吃到三個豬肉凍時刻:

第一個時刻是原味豬蹄。清水將整隻豬蹄煮熟,再把豬蹄拆開,剁成小塊,你能嚐到一碗原味蹄花。

第二個時刻是紅燒豬蹄。拆好的豬蹄會加入醬油、薑片重新回鍋慢燉,等到豬蹄再出鍋,吃到嘴裡的就是一碗軟糯的紅燒豬蹄。

凍,北方人的季節限定調味料

*SINA

至於第三個時刻,就要等到第二天的午飯了。煮熟的肉被裝進一個超大鋁盆裡,放到陽臺。經過一夜寒氣的加持,表面凝著一層豬油的肉凍就成型了。

一勺下去,把顫顫巍巍、果凍般質地的豬肉凍送到嘴裡,舌尖第一秒先被冰涼感刺激,緊接著味蕾就被鮮鹹味打開,然後牙齒開始運作,咯吱的豬皮在口腔中跳動,完成一整套豬肉凍味覺表演。

凍,北方人的季節限定調味料

雖然北方冬日的氣溫環境得天獨厚,但是豬肉凍並非是北方獨有,而分明是一曲南北大合唱。

凍,北方人的季節限定調味料

在包郵區,去掉豬皮的皮凍被點綴在灌湯的點心中,灌湯包、生煎包,麵皮裡的肉凍是個中精華所在。

凍,北方人的季節限定調味料

在江蘇,更有餚肉這樣的肉凍混合派選手。肉是主角,凍是群演,最適合純肉食愛好者,因為餚肉的湯凍透明通透,所以又被稱作水晶餚肉,配以薑絲,略加香醋,是早茶的享受。

在南方,凍的主角不只在豬肉,還解鎖了更多可能。

凍,北方人的季節限定調味料

*SOHU

在蘇州,有一種“凍”叫羊糕。羊肉和豬肉皮同煮,煮好的大塊羊肉出鍋拆骨,鐵盤裡鋪滿羊肉,澆上飽含膠原蛋白的濃湯,一般羊肉跟皮凍的比例是十斤羊肉放一至兩斤皮凍,如果湯放得多,那就是摻了“水份”。

和餚肉如出一轍,羊糕同樣也是蘸醋食用,大塊羊肉伴隨著開胃的酸,讓人十分痛快。

凍,北方人的季節限定調味料

*艾格吃飽了

魚羊二字構成“鮮”,凍菜界也少不了魚。沒吃完的紅燒魚,留到第二天,就收穫了一份新的美味:魚凍

魚凍單吃爽滑,挖一勺魚凍放在熱騰騰的米飯上,更是靈魂時刻。魚凍在米飯上融化,湯汁滲入到米粒中變得飽滿,稍稍攪拌,就迫不及待的想往嘴中送飯。

凍,北方人的季節限定調味料

*SOHU

而在更南的福建,也有一種“凍”,用地域性極強的食材土筍,製作而成。土筍不是筍,學名為可口革囊星蟲,是屬於勇士的人間美味。

真正的土筍凍是不用額外添加任何膠質的,單憑土筍本身就有高濃度的膠原蛋白。經過熬煮,膠原蛋白全部融於湯汁,自然冷卻就能凝成果凍質地,雖然模樣略帶驚悚,但是蘸著醬油蒜泥來上一口,你會明白什麼叫“鮮掉眉毛”。

凍,北方人的季節限定調味料

*TOURL

中國的地域差異塑造了各地飲食的多樣性,食物不只是味道,更包含著天、地、人彼此的交融,這些元素共同形成了各地的飲食文化。“不時不食”是大自然帶給我們的一種幸運,在食物裡體會三餐四季,既是儀式感,又是一種對時序、對己身的提示。

天冷了,該吃凍貨了。

凍,北方人的季節限定調味料

凍,北方人的季節限定調味料

凍,北方人的季節限定調味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