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巴彥棚改“難言之隱”》)
在期盼中又熬過一個春天,兩個夏天、兩個秋天和一個冬天之後,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巴彥縣兆麟小學片區的260餘戶居民中,已有部分人變得彷徨、焦躁,甚至否定了自己之前的判斷:“棚戶區改造,這是中央給咱基層老百姓制定的民生好政策,從省裡到市裡抓得也都很實在,縣裡領導不為別的,就是為了自己的政績也會把這項工作做好……”
2018年7月,巴彥縣人民政府房屋徵收辦公室發佈了當年的第二份《房屋徵收通告》,擬對本縣兆麟小學周邊地段範圍內國有土地上的房屋實施徵收。《通告》對於該片區260餘戶居民的意義非常之重大,意味著“停滯”近兩年的城中村棚戶區改造項目得以重啟。
有居民告訴《民生週刊》記者,實際上早在2017年之前,就有本地房地產開發企業“助力”該片區的“棚改工作”,並給予他們“拆1平方米舊房還1.2平方米新房”的補償安置條件。
然而,就在260餘戶居民同意此條件,等待開發商“拆舊建新”,企盼能夠早日住進“不用自己燒煤取暖”“自來水管子不怕凍”“解手能在屋裡”“能在陽臺上晾衣服”的樓房時,2017年年初,一位新任的縣委主要領導卻叫停了以開發商為“徵收、實施”主體的棚改項目建設模式,決定由政府作為徵收主體。
受訪居民稱,在與開發商簽訂了“拆遷補償與安置協議”後,很多人都認為“回遷房”很快就能建好,於是他們放棄原住房,轉而自己掏錢租住“週轉房”。唯有一些經濟條件一般、有“老宅情懷”的中老年居民選擇繼續留住。
2018年秋季和2019年夏季,巴彥地區降水量超過往年同期。由於兆麟小學片區房屋的房齡普遍在50年上下,且年久失修,造成了“屋裡屋外一起下雨”,因此部分留住居民想自行修葺一下老房的屋頂,卻被當地政府部門有關人員喝止,理由是:《通告》有一年的“封閉期”,也就是說,從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該片區的居民不得新建、擴建、改建房屋和改變房屋用途等不當增加補償費用的行為,如有違反規定實施的,不予補償。
無奈之下,一些六七十歲的留住居民也和之前搬走的鄰居一樣,不得不在城區內四處尋找“週轉房”。
“棚改新房沒有入住之前,老房子雖破但修修還是能住人的,總比花錢到外面住強。”一位72歲的老者認為這是一種沒有必要的“折騰”,但他當時還是覺得,只要當地政府能夠積極落實中央的棚改精神,按時推進棚改工作,能讓他在活著的時候享受黨的好政策,“再怎麼‘折騰’都值。”
問題的關鍵是,“政府大包大攬地做了棚改徵收主體後,其工作效率反而比不上之前的開發商。《通告》下發至今已經一年多了,我們既等不來政府和我們談徵收條件,也不見任何有關這個棚改項目的進度說明。”有受訪居民表示不解,並批評當地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吊棚改片區老百姓胃口,就是在漠視群眾利益……”
“棚改地產”藍海
棚戶區改造是中央為改造城鎮危舊住房、改善困難家庭住房條件而推出的一項民生工程,始於2009年。
這一年,擁有57萬常住人口的巴彥縣,還戴著省級貧困縣的帽子。而據不完全統計,居住在該縣城區危舊住房裡的困難群眾,總量接近城區人口的10%。隨著棚改政策深入人心,“改善現有住房條件、移居新的居住環境”已成為這部分群體的共同夙願。
於是,在棚改需求量激增的背景下,特別是在三四線城市房價日趨抬頭的2010至2016年間,巴彥縣顯現一片“棚改地產”藍海。20多家或是本地,或是外來的房地產開發企業,紛紛派出“情報”人員“潛伏”在縣城老舊居民區,一旦覺察有棚改意願的居民超過半數,“徵收與安置補償”的談判團隊便會緊隨其後……
以上述巴彥縣兆麟小學片區為例,2012年前後,有一家本地房地產開發商決定幫其棚改,並制定了相應的安置方案。經過4年的努力,260餘戶居民中,除4戶選擇了貨幣補償外,其餘居民都接受了“拆1平方米舊房還1.2平方米新房”的補償安置條件,同時簽訂了安置補償協議。
這意味著,開發商拆掉260餘戶居民現有的危舊房屋後,便可騰出約10萬平方米的樓盤開發用地。一旦樓盤竣工,除交出260餘戶居民的原址回遷房外,餘下的便可進入商品房交易市場。
在受訪的居民心中,2017年應該是兆麟小學片區舊房拆遷年,新樓奠基年,但卻遲遲不見開發商有任何動作。片區居民派代表追問答案,開發商答覆,縣裡來了新領導,要規範現有的棚改環境,並告訴居民代表,縣裡的其他“棚改項目”也停了。
據知情者透露,2017年前後,包括兆麟小學片區項目在內,巴彥當地在建未完工或擬建未開工的“棚改項目”有六七個,至少涉及“待棚改”居民3500戶。
《民生週刊》記者通過向巴彥縣住建部門相關負責人求證,確認從2017年起,凡該縣確定為棚戶區改造的項目均由縣人民政府作為徵收主體,不再允許任何單位和企業作為徵收主體,並強調這是“該縣新的一屆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作出的重大決定”。
△房齡長、層高低且年久失修,是兆麟小學片區房屋的普遍現狀。圖/鄭旭
初心,不僅始於治亂?
在向巴彥縣住建部門求證過程中,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2017年以前,巴彥縣存在棚改拆遷項目,多半是國務院新條例出臺前以及新舊條例交替階段遺留和出現的項目,拆遷主體多為房地產開發企業,也因新條例的缺項,使拆遷管理工作無從入手,進而使拆遷市場十分混亂,補償標準參差不齊。
“開發商給出的補償標準遠遠超出了棚戶區改造的有關補償政策,1:1.5的比例基本成了拆遷補償起步價的潛規則標準,1:2或1:3的比例屢見不鮮,更有甚者出現了高達1:8.9的比例。”上述負責人強調,混亂的拆遷市場導致拆遷週期超長,昂貴的拆遷代價致多半開發項目虧損,使巴彥縣的開發建築市場走上了惡性循環,最終導致超千戶居民多年不能得到回遷安置。
據此,該負責人認為,新一屆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的初心,是想改變以往棚改徵收和拆遷補償出現的種種亂象,目的是保障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公共利益,使全縣棚改工作有條不紊地向前推進。
“近3年來,我們共完成了棚戶區改造近1500戶,總拆遷面積近15萬平方米,解決歷史遺留回遷問題235戶。”上述負責人欣慰地說。
然而,對於當地住建部門給出的“初心始於治亂”的說法,曾“助力”當地棚改工作的幾家房地產開發企業負責人在受訪時卻有不同的看法。
有受訪的企業負責人稱,2017年初,新來的縣委主要領導上任後,便向全縣幹部引薦了某央企下屬企業的兩位負責人,並在不同場合或明或暗地表示,自己在另一個縣做縣長時就與他們熟識。而後,巴彥縣政府以固定資產形式出資兩億元,某央企的下屬企業出資8億元,共同組建了巴彥縣某城市投資公司。
“2017年春節之後,這位縣委主要領導在一次全縣大會上公開強調,以後全縣的重大建設項目都要通過這個城投公司來完成,尤其是棚改項目。”一位巴彥本地企業負責人說。
另一位外地來巴彥“助力”棚改工作的企業負責人則發現,在這個城投公司成立後僅一個月,當地政府便以“一號文件”的形式,出臺了《巴彥縣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相關規定》。
不僅如此,上述企業負責人還表示,2017年10月,哈爾濱市委書記來巴彥縣調研工作時,這位縣委主要負責人在工作彙報中,突出強調了城投公司的重要性,稱通過這一平臺,可以將資金放大到100億元,可以破解當地發展的資金難題。
“為了給城投公司參與棚改項目建設掃清障礙,用‘土政策’將我們這些接地氣,得到百姓認可的民營企業踢出局,如果領導幹部手中的權力都這麼使用,何來的法治和公平的營商環境?”受訪企業向《民生週刊》記者表達著自己的不滿。
△兆麟小學片區房齡最長的房子早已不具備居住條件。圖/鄭旭
棚改推進遇“錢困”
採訪中,當地一位已退休的正科級幹部向記者透露:就在巴彥縣委主要負責人向上級領導彙報並強調了城投公司的重要性之後不長時間,被引薦的某央企的下屬企業的兩位負責人就出了問題,其中一位朱姓負責人還被當地公安機關採取了強制措施。
“據說這兩個人所擁有的公司根本不是央企的下屬企業,只不過聽起來像個央企罷了。而且在來巴彥之前,這兩個人均以投資為名,在好幾個地方‘空手’拿政府項目,騙政府的錢。”該退休幹部說,這個城投公司有兩個重要功能:一是為政府工程和民生項目融資,另一個是直接參與工程和項目建設。
因“大股東”出事被鬧得沸沸揚揚,巴彥縣棚改建設也開始“動力不足”。
“缺錢,是目前政府作為棚改徵收主體後所遇到的最大困難。去年,巴彥縣主抓棚改工作的副縣長曾親自出面,希望一個開發企業能夠接盤在建的棚改項目,而作為條件,政府給該企業協調了一處建設用地並免繳相關費用。最終,這家開發企業同意‘接盤’。”這位退休幹部說。
同樣是在去年,當得知棚改推進遇“錢困”的消息後,曾“助力”兆麟小學片項目的開發企業向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多次表達了支持政府民生工程建設,滿足片區群眾棚改意願,使項目得以重啟的願望。
“起初有關部門說,縣領導已經明確指出徵收主體是政府,企業不能參與。後來說,如果我們想參與,先交兩個億的保證金再幹。”上述企業負責人說,後來他找了一個關係幫忙說情,2億元的“保證金”被降到了1億元。
《民生週刊》記者從另一位開發企業負責人處也得到了交叉印證:“如果重啟,我們後續工程所涉及的動遷戶並不多,但政府也讓我們交500萬元。”
在上述企業看來,這樣的“保證金”不僅收得過於隨意,而且也讓企業不明不白。“問有關部門這筆錢收的法律依據是什麼,有關部門說交錢才能幹,不交別幹。”
對於交錢就能讓開發企業重啟被叫停的棚改項目的說法,該縣住建部門相關負責人先是告訴記者:不是向企業收錢,而是向企業借錢,可以看作是政府向企業融資的一種行為。
當記者質疑,如果政府單方作為融資主體,那麼有無法律授權時,受訪的相關負責人則改口稱:“其實我們是想通過這種形式來驗證開發企業的實力,把那些沒有實力的企業擋在棚改項目門外,不能讓他們侵害老百姓的利益。”
採訪中,記者也向巴彥縣住建部門以及其他有關部門詢問,“縣委主要負責人與城投公司‘大股東’的關聯性”“城投公司目前的狀況是否會影響全縣棚改工作”,面對這些問題,每一位受訪者均選擇避而不談。
唯一有所回應的是,對於“吊棚改片區老百姓胃口,就是在漠視群眾利益”的批評和指責,巴彥縣有關部門認為當地棚改目前需要量力而行。
“量力而行”實質在於怎麼行。兆麟小學片區被納入巴彥縣2018年的棚改計劃,且《房屋徵收通告》已經下發一年有餘,下一步如何實施?城投公司“大股東”兩人涉案,為何只有一人被採取了強制措施?除了資金困局,當前巴彥縣棚改工作的難點在哪裡?《民生週刊》記者將繼續調查。
(□ 《民生週刊》記者 鄭旭 郭鵬)
閱讀更多 人民日報社民生週刊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