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研報」數據顯示邊際改善,機器人產業拐點到了嗎?

「百川研報」數據顯示邊際改善,機器人產業拐點到了嗎?

產業數據顯示邊際改善,拐點仍需持續觀察

1)產業數據改善力度較弱,Q3交流伺服增速和10月機器人產量增速回正但不到2%,日本工業機器人對華出口降速收窄但仍為負值;2)改善偏上中游供給側,需求側沒有明顯改善。下游汽車、3C產銷降速收窄但仍在下滑,汽車1-10月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增速轉負;3)製造業宏觀環境未見改善,10月份PMI、PMI(新訂單)、PMI(生產)指數相比9月均下滑。

上游:Q3中國交流伺服市場(廠商端)增速 1.6%,結束 4 個季度負增長

中游:10月中國機器人產量增速回正1.7%;Q3日本機器人中國區收入降速大幅收窄至-2.18%;10月中國金屬機床產量降速連續2個月收窄,進口機床增速轉正 22.7%。

下游:10月PMI略下滑;汽車、3C電子產能利用率企穩;1-10月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額增速穩中有增,其中3C電子增速13.6 %,2019年以來增速持續提高,汽車增速轉負;10月汽車、手機產銷降速收窄。

「百川研報」數據顯示邊際改善,機器人產業拐點到了嗎?

產業將進入中速增長期,未來4年複合增速16%

2013-2018年機器人密度和投資回收期具有極其顯著的負相關性。隨著人力成本提高、機器人價格下降,投資回收期持續降低,推動使用密度提升,測算2021 年工業機器人使用投資回收期將降低到1年。假設2023年中國汽車行業機器人密度達到1200,非汽車行業達到 100,整體密度達到 134,對應2020-2023年機器人銷售增量76萬臺,本體市場1194 億元(299 億元/年)、集成4776億元(1194億元/年),2020-2023年市場複合增速16%。

「百川研報」數據顯示邊際改善,機器人產業拐點到了嗎?

中速增長期產業邏輯:應用遷移、供應鏈重構和國產替代

1)從嚐鮮式需求向剛需轉變,下游應用從汽車向3C及長尾行業遷移,滲透率持續提升;2)中國形成完善且低成本的供應鏈,外資巨頭產能持續向中國轉移,中國產能“供應全球” ;3)國產替代是長期邏輯,系統集成環節已實現逆襲。

「百川研報」數據顯示邊際改善,機器人產業拐點到了嗎?

投資建議

看好本體、系統集成龍頭集中度提升。本體環節看好埃斯頓(最像發那科、具備核心技術優勢的國產機器人龍頭);系統集成環節看好汽車電子和3C電子下游,克來機電(抓住新能源擴產紅利的汽車電子自動化龍頭)、科瑞技術(3C自動化領導者,綁定蘋果等頂級客戶)、 拓斯達(掌握3C自動化流量入口,標準化快速擴張),博實股份(石化後段自動化龍頭,高溫機器人等多元驅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