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洪坡村 一個讓人流連忘返的地方

趙洪坡村 一個讓人流連忘返的地方

趙洪坡村裡的古建築

赵洪坡村 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趙洪坡村一角

赵洪坡村 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民俗文化館內的展品

赵洪坡村 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美麗的趙洪坡村

活動策劃:孫玉林 秦培林

圖/京九晚報全媒體首席記者 魏文慧

古色古香的村莊門樓,清一色的明清風格建築,浪漫的紫藤花海與五彩風車長廊交相輝映……走在民權縣花園鄉趙洪坡村,濃濃的鄉村風情,讓人很難想到這裡曾經是一個貧困村。11月19日下午,京九晚報“遊遍商丘”採訪報道組來到這個紫藤花交織的民俗文化村,感受這裡令人如痴如醉的美景。

小村古老而年輕

趙洪坡,這不是一個人名,而是一個村名。在連霍高速公路民權站下路後,沿民(民權)睢(睢縣)路一直南行,不足2公里,便來到這個美麗的小村旁。筆直而寬闊的S211省道,駕車自然讓車輛疾駛。突然,右邊一個仿古村莊門樓吸引了記者的眼球,一問才知道,這就是趙洪坡村。19日下午,在花園鄉政府幹部的帶領下,記者步入了這個如詩如畫的小村。 據瞭解,趙洪坡村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老村莊。據史料記載,明朝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建村,距今已有648年曆史。始祖來自山西太原,馮、趙兩姓,後從山西洪洞縣遷居此地。馮氏村民居村南曰馮崗,趙氏村民居村北稱趙坡。隨著兩村逐步發展壯大,綿延相連在一起,後稱為趙馮坡村。明朝之後,趙、馮兩姓逐漸衰落,他姓遷入,猶以王姓人丁最為旺盛。再後來,村莊由此分化出王莊、老莊兩個自然村,並將原來的“趙馮坡”訛傳為“趙洪坡”。 另據王氏族譜記載,趙洪坡村在明清時期先後出過兩個進士王贊、王敬之,並在村東西各建有一座進士碑亭,鄉賢稱為“一門兩進士,相映照洪坡”,現在東碑即王敬之(字化亭)進士碑尚存在學校東南角,西碑即王贊進士碑已損毀。 花園鄉相關負責人介紹說,2016年,趙洪坡村依託自然資源和交通區位等優勢,按照“一戶一措施,一戶一產業”的原則,把脫貧攻堅與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力求打造集鄉村生態旅遊、民俗文化體驗為一體的宜居宜遊新農村。村裡先後硬化了主街道,整修了小巷,新建了造型花牆和景觀門樓、長廊、文化廣場,村民們還給美化後的村塘起了個新名字——醉湖。村裡,路兩旁都是明清風格的民居,看上去古樸典雅。浪漫的紫藤花海,五彩風車長廊,可謂是一步一景,十步一洞天。 講解員介紹說,前幾年,趙洪坡村不過是豫東平原上的一個普通小村,400多戶人家,1700多人,是國家級貧困村。然而,近幾年來,趙洪坡村卻是聲名鵲起,遐邇皆知。每逢週末或節假日,這裡遊人如織,摩肩接踵,像趕廟會一般熱鬧。

文化氣息撲面來

一路行,一路看。很快,記者進入了小村的民俗文化館,這裡陳列著古老的農具和生活用具。舊式木床桌椅、犁、耬車、石磨等200多件當地群眾生產生活中的舊物陳列展出,成了不少人體驗農家樂趣、回憶舊時光的物件。突然,遠處傳來了一陣傳統織布機的聲音,等走近一看,一名“織女”正在織布機上來回穿梭。織布機的一端,已經有厚厚的一卷手工粗布。講解員介紹說,趙洪坡民俗文化村依建築風格、農耕文化、飲食文化、生態農業以及禮儀、婚慶、休閒、生產等單元全面展現地方民俗特色。 出民俗館,入遊醉湖。漫步湖畔,亭閣樓臺盡收眼底,好不愜意。從鋼筋水泥和人聲鼎沸的城市中,融於趙洪坡民俗文化村,會感受到一種與城市截然不同的民俗風情。小村內的一屋一院,皆展現出豫東鄉村的生機與純樸,獨特的人文景觀和地域風情,讓人盡享返璞歸真之樂。“村景非常有特色,小橋流水,紫藤風車,還有美食、馬戲,非常典型的中原特色小鎮。”一位來自商丘市的遊客笑著對記者說。 游完醉湖,拾級而上,來到了小村的小吃一條街。炸串夾饃、驢肉火燒、羊肉湯、羊肉串、醃製豆糝……應有盡有,上下兩層36個攤位一字排開,觀景樓上的小吃招牌各有千秋,讓人感覺頓時走進了《清明上河圖》裡的街道。花園鄉黨委副書記越濤介紹說,近年來,在民權縣委、縣政府和花園鄉政府的支持下,趙洪坡民俗文化村作為民權縣首批以“村民、旅遊、文化、企業”模式打造的特色民俗村,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

據瞭解,趙洪坡行政村轄趙洪坡、王莊、老莊三個自然村,耕地面積2080畝。依託區位優勢和資源條件,村產業特色主要是大棚蔬菜及瓜果種植。“我們按照‘一戶一措施,一戶一產業’的發展原則,挖掘鄉土鄉韻,著力打造了具有明清風格的‘民俗文化街’。下一步,這條街將逐步形成具有古色古香、老傳統、老手藝等獨具特色的街道,也必將成為未來發展鄉村旅遊的看點、亮點和遊客找回鄉愁的好地方。”越濤介紹說。

另據瞭解,趙洪坡近現代曾是睢杞戰役黃泛區轉戰點之一,在解放戰爭中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

每逢節日遊客滿

記者採訪時發現,這裡的遊客絡繹不絕。“僅今年國慶假期期間,村裡就接待省內外遊客6萬多人,‘十一’當天,我帶領家人來這裡品嚐風味小吃,街道上人山人海,硬是擠不進來,小吃店的座位更是一座難求。”花園鄉村幹部黨一童介紹說。“每到傍晚,附近的遊客都紛紛前來,在這裡欣賞文藝節目、品嚐美食。每逢週末,遊人更是熙熙攘攘。節假日裡,遊客爆滿。”隨行的鄉幹部介紹說。“孩子們來了有遊樂場,大人們來到有美食、美景,這是咱們家門口的免費景點,何樂而不為呢?”民權縣居民門先生對記者說。 據隨行的花園鄉幹部介紹說,趙洪坡村這幾年把生態旅遊與森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不斷加大綠化鄉村建設力度,著力打造集鄉村生態旅遊、民俗文化體驗為一體的宜居宜遊新村。目前,該村創建了生態採摘園300畝、大棚瓜果蔬菜1200畝,村居及農田網格綠化面積80.4公頃,硬化了主街道,整修了小巷,新建了造型花牆和景觀門樓、長廊、文化廣場、醉湖、小吃美食街、遊樂場等,形成了“路有花、林成網、河邊有樹、農家四季香”的新農村景象。 夕陽西下,採訪結束了。在離開村子時,我們突然有種依依不捨的情愫。夕陽餘暉下的小村,又多了一種撲朔迷離的美,讓遊人多了幾分依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