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後,曹操花費七年消滅袁氏兄弟,緣於二者的內鬥

“官渡之戰”後,曹操花費七年消滅袁氏兄弟,緣於二者的內鬥

大家都知道“官渡之戰”,它被稱為“三國三大戰役”之一。不過“官渡之戰”的意義更多的在於阻擋了袁紹南下吞併曹操的勢頭,給曹操留下了生存發展的空間,而不是說“官渡之戰”之後,曹操就平定北方了。即便在袁紹去世後,還有很多袁氏的殘餘勢力需要曹操來處理,挨個放血。下面小編就來說說曹操消滅袁氏兄弟的過程。

“官渡之戰”後,曹操花費七年消滅袁氏兄弟,緣於二者的內鬥

袁紹埋下的分裂禍根

袁紹做過的最失誤的事情,小編以為一是沒有處理好自己麾下的人才的關係;二是沒處理好自己的家事。前者讓本來還佔據巨大優勢的“官渡之戰”一敗塗地;後者導致自己去世後,袁氏的勢力陷入分裂的局面。

“官渡之戰”後,曹操花費七年消滅袁氏兄弟,緣於二者的內鬥

古代為了避免貴族之間的內鬥,衍生出“嫡長子繼承製”的繼承方式。這樣雖然不能保證繼承者都是賢明的人,但好歹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除繼承人外的其他子嗣的野心。袁紹有袁譚、袁熙、袁尚三個兒子(還有一個有爭議的袁買)。按照傳統的觀念,繼承者應該是袁譚。誰叫人家是老大呢。不過袁尚長得帥,比較受袁紹和妻子劉氏的喜歡,袁紹就想將袁尚立為繼承人。一些投機者也嗅到了這種想法,站在袁尚這邊。到時候袁尚一上位,他們也就會得到豐厚的回報。於是在袁紹軍中隱隱形成兩派:袁譚、辛評、郭圖一派;袁尚、逢紀、審配一派。

《三國志·魏書·袁紹傳》:“紹愛少子尚,貌美,欲以為後而未顯……配、紀與尚比,評、圖與譚比。”

“官渡之戰”後,曹操花費七年消滅袁氏兄弟,緣於二者的內鬥

袁紹也知道,自己廢長立幼的做法會受到很大的阻力,即便袁尚上位了也可能得不到眾人的支持。所以袁紹搞出一個競爭上崗。他把袁譚過繼出去,派到青州、袁熙派到幽州、高幹(外甥)派到幷州,最喜歡的兒子當然留在了冀州。袁紹美其名為讓他們四個競爭,但其實還是有利於袁尚。一來這樣看上去比較公平,能夠堵住那些反對者的嘴;二來雖然袁紹名義上佔據四州之地,但實際上冀州才是他的大本營,青州、幷州、幽州的控制並不完全,袁尚上來就有優勢。

《三國志·魏書·袁紹傳》:“出長子譚為青州……又以中子熙為幽州,甥高幹為幷州。”

這樣做雖然滿足了袁紹想立袁尚為繼承人的想法,但是也促成了袁氏內部的分裂。袁紹在世的時候,他有足夠的威望,能夠控制住局面;袁紹一病死,實力強勁的袁氏也就陷入了分崩離析的局面。這種分裂主要集中在袁譚和袁尚之間。

“官渡之戰”後,曹操花費七年消滅袁氏兄弟,緣於二者的內鬥

袁譚與袁尚之爭

在建安七年(即公元202年),袁紹在鬱悶中病死了。他的目的也達到了,袁尚成為新的袁氏集團的領袖,但袁譚和袁尚的爭鬥也隨之而來了。

一、袁譚與袁尚的短暫聯合

“官渡之戰”後,曹操花費七年消滅袁氏兄弟,緣於二者的內鬥

袁紹死後,袁譚也來到鄴城,但是沒有辦法,於是自稱自己為車騎將軍,兄弟之間產生矛盾。袁紹暴斃,讓曹操認為這是一個進攻袁氏殘餘勢力的機會,於是率軍北上。當時袁譚的軍隊在黎陽,充當袁尚抵禦曹操的前部。袁譚找袁尚要兵,袁尚因為猜忌袁譚,於是親自來到黎陽,共同對抗曹操。曹操先是取得了一場勝仗,奪取了黎陽,一路攻打到鄴城。結果在鄴城,袁尚成功擊敗了曹操。這個時候郭嘉獻計說袁譚和袁尚之間存在矛盾,不如先把他們放在一邊,轉頭去打荊州,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內鬥。曹操採納了這個意見。

《後漢書·袁紹傳》:“操進軍,尚逆擊破操,操軍還許。”

《三國志·魏書·郭嘉傳》:“嘉曰:‘……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後爭心生……’太祖曰:‘善。’”

二、袁譚與曹操聯合

果不其然,曹操這個敵人一走,袁譚和袁尚就開片兒了。袁譚先是以在黎陽被壓制為由,跟袁尚要兵要錢,聲稱要追擊曹操。袁尚要是相信了袁譚,他就是個傻子。袁尚一個子兒也沒給袁譚,袁譚氣急敗壞,率兵進攻鄴城,結果反而被一頓暴揍,退回到渤海郡南皮。

“官渡之戰”後,曹操花費七年消滅袁氏兄弟,緣於二者的內鬥

袁尚又主動進攻南皮,袁譚抵擋不住,又向西南逃到平原。袁尚繼續去攻打平原,袁譚實在是頂不住了,乾脆和曹操聯合吧。於是袁譚聽從郭圖的建議,派辛毗找曹操投降並且求援。本來曹操是想先取荊州再管袁氏兄弟之間的破事的,但是辛毗很有口才,加上袁氏兄弟相爭的局面確實對曹操非常有利,謀士荀攸也建議這麼幹,於是曹操決定對袁尚用兵。

《英雄記》:“郭圖說譚曰:‘……愚以為可呼曹公來擊顯甫……’譚始不納,後遂從之。”

《英雄記》:“郭圖說譚曰:‘……愚以為可呼曹公來擊顯甫……’譚始不納,後遂從之。”

《三國志·魏書·郭嘉傳》:“譚為尚軍所敗,走保平原,遣辛毗乞降。”

曹操進攻袁尚的老家鄴城,袁尚只能放棄平原,回去守鄴城。他手下兩個將領呂曠、呂翔背叛袁尚投靠曹操,屯兵在東郡的陽平。而袁譚暗中拉攏呂曠和呂翔。曹操為了鞏固和袁譚的關係,安撫袁譚的野心,和袁譚結成了兒女親家。

《後漢書·袁紹傳》:“尚將呂曠、高翔畔歸曹氏,譚復陰刻將軍印,以假曠、翔。操知譚詐,乃以子整娉譚女以安之。”

三、曹操重挫袁尚

“官渡之戰”後,曹操花費七年消滅袁氏兄弟,緣於二者的內鬥

看見曹操軍隊撤退,袁尚又率軍去打平原的袁譚。曹操也跟著去攻打鄴城。這次與上次救袁譚不同,曹操是真的鐵了心去打鄴城。他一方面進攻鄴城;一方面切斷幷州到冀州的糧道;又將鄴城北部的一些縣城拔除,讓鄴城處於一種孤立無援的狀態。袁尚得知這個消息,又匆忙趕回來救援鄴城。不過曹操成功擊潰了回救的袁尚,又將得到的袁尚印綬給鄴城中的守軍看,誘使鄴城守軍開門獻城。這樣一來,袁尚的力量大大的削弱,曹操進入鄴城,邁開佔據冀州的重要的一步。

四、曹操消滅袁譚

趁著曹操打袁尚的功夫,袁譚攻打冀州的其他郡縣,並且再次擊敗了逃到中山國的袁尚,收穫了他的殘餘部隊。這引起了曹操的極大不滿,也讓曹操感到威脅,於是曹操決定進攻袁譚。袁譚果斷放棄平原,向北退守渤海南皮。曹操佔據平原,向北繼續追擊,最後擊敗並斬殺袁譚。至此冀州基本劃入曹操的勢力範圍內。

五、對袁氏兄弟的追擊

“官渡之戰”後,曹操花費七年消滅袁氏兄弟,緣於二者的內鬥

袁尚被袁譚擊敗後,跑到了幽州投奔袁熙。不過此時袁氏的力量非常微弱,袁熙、袁尚也被部將焦觸、張南反叛,投奔三郡烏桓。曹操並不放任袁氏兄弟,繼續遠征烏桓,在白狼山大勝烏桓,攻破柳城。袁氏兄弟又想跑到遼東公孫康那裡,還想和公孫康火併,結果被公孫康先下手為強,殺死袁氏兄弟,將首級送給曹操。至此袁氏的勢力基本被剪除,是年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

“官渡之戰”後,曹操花費七年消滅袁氏兄弟,緣於二者的內鬥

小結

從上面的歷史可以看到,曹操雖然擊敗了來勢洶洶的袁紹,暫時保住了自己的力量,但被挫敗了袁氏勢力還很強大。從“官渡之戰”開始算,曹操花費了七年的時間才掃除袁氏的威脅;從袁紹去世算起就是五年。這還是袁尚和袁譚互相攻打的情況下。如果袁譚和袁尚能夠保持團結,一致對抗曹操,那麼歷史很有可能會被改寫。可惜雙方不合給了曹操各個擊破的機會,這也是袁紹生前埋下的禍根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後漢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