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路上的巾幗書記 記葉縣辛店鎮新楊莊村第一書記王超

河南縣域經濟網平頂山訊:(孫苗苗 通訊員 王迎霞)

“這些資料要趕快錄入電腦,不能耽誤後續工作。”11月25日一大早,辛店鎮新楊莊村第一書記王超便著手扶貧工作。

小個頭兒、快作風的王超,今年36歲,來自葉縣扶貧辦。2015年9月,她被選派到辛店鎮新楊莊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讓鄉親們很佩服。

脫貧攻堅路上的巾幗書記 記葉縣辛店鎮新楊莊村第一書記王超

巾幗不讓鬚眉

新楊莊村位於辛店鎮西部,甘江河畔。轄內2個自然村,4個村民組,253戶100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7戶303人,未脫貧4戶14人,總面積1.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70畝,屬貧困村。

“村裡來了個駐村女書記,可讓我們村裡人捏了把汗,大家都擔心,一個女書記到底能不能扛下脫貧這面大旗?”村民們說。

  為了排除村民們的顧慮,到新楊莊村的第一個月,王超天天走街串巷,瞭解民情,飲食上簡單對付兩口成了常事兒。

王超嚴格帶頭遵守組織生活、班子議事、民主決策等制度,積極調動黨員幹部幹事們的工作熱情,決不當坐班幹部是她的堅守。

即使在2016年左腳踝骨折的情況下,她依然拄著柺杖進村扶貧。跑項目、找資金、美化鄉村人居環境,經過層層努力,逐步解決了多年來制約村經濟發展的難題。其間,村兩委會班子成員看到她為新楊莊村所做的努力,激發了整個團隊的工作熱情,大家都上下奔走,共同為新楊莊村的發展獻計出力。

脫貧攻堅路上的巾幗書記 記葉縣辛店鎮新楊莊村第一書記王超

為村民謀發展

發展特色產業,實施產業脫貧,變輸血為造血,是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王超說,一個村,有了牢固的經濟產業,才能保證村民穩定增收,生活幸福。

入村這4年來,王超帶領村民種植軟籽石榴,並套種西瓜和花生等作物,黑李、花卉苗木也發展了百餘畝。同時,爭取到2017年度科技項目資金50萬元,用於技術指導、補貼樹苗款和購買誘蟲燈、化肥、打井等項目。

牛、羊、家禽也相繼飼養起來,在村民楊鳳雨的鳳雨養殖合作社裡,原來的800多隻山羊不斷繁殖,現有的羊圈已不夠用,如今,正在搭建新的適合冬季保暖的羊舍。

今年4月份,村民陳平旺為了照顧兒子,決心回鄉發展。他曾在河北白溝加工皮包,回村後和村委合作投資20萬元註冊成立了德立達箱包廠。就這樣,新楊莊村的村級集體經濟廠房被利用起來,吸納本村留守勞動力20多人,其中9戶貧困戶。

近段時間,王超又開始忙著購買了烘乾機,誰家的花生收了,就可以來村裡烘乾,按照0.07元/斤算,畝產1200斤的花生,可以為村集體經濟帶來不少收入。

同時,她正著手流轉50畝土地種植黃心油桃,依託劉文祥村的扶持技術,等到3年掛果後,銷路不用愁。

村民都說,王超來的這4年多里,村子和以前大不一樣了……

脫貧攻堅路上的巾幗書記 記葉縣辛店鎮新楊莊村第一書記王超

築牢堡壘聚民心

在王超駐村之前,新楊莊村的民風渙散,時不時會有牌場的“歡笑”、吵架的“熱鬧”。

為了解決這一現象,從2017年開始,王超利用新時代農民夜校、開大會宣講、知識競答、十星文明戶評比、好媳婦好婆婆孝賢模範評比等一系列活動激發了村民的鬥志,讓村民意識到什麼才是新時代的美好生活。

村民楊學志一家,在2017年好媳婦好婆婆評比中落選,追問究竟,得知是因為自己的兒子楊柳平時愛喝酒鬧事,才導致自己慈善的老伴兒和孝敬的兒媳婦沒有被評上。從此,楊柳決心改正,終於在2018年的評比中,媳婦和母親順利成為好媳婦、好婆婆孝賢模範。

在王超牽頭舉辦的各類評比、一票否決的激勵下,新楊莊村如今的民風越來越純樸,牌場、吵架已經不復存在,和諧的鄰里之聲越來越多。就連曾經大肆操辦紅白事風俗,如今也由村委牽頭開始簡辦,在周邊村鎮中形成了一股新風。

王超說,當看到鄉親們洋溢著一張張笑臉,看到新楊莊村一天天的變化,付出的艱辛、流出的汗水,都是值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