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縣:昔日貧困戶租賃3個村級集體經濟標準化廠房擴大生產

河南縣域經濟網平頂山訊:(孫苗苗 通訊員 吳丁玲 李亞奇)

“多謝鄉政府對我的幫助,讓我能這麼快就擴大生產規模。”11月25日,在水寨鄉杜樓村的村級集體經濟標準化廠房內,該廠老闆左浩偉對記者說。廠房裡的工人有的在切割方管,有的在焊接鐵架,一個個緊張有序地忙碌著。廠房的一角擺放著剛做好的鐵藝沙發、花架、茶几等傢俱,這是一家專門生產鐵藝傢俱的工廠。

葉縣:昔日貧困戶租賃3個村級集體經濟標準化廠房擴大生產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初見左浩偉,他正開著三輪車運送原材料。他做事親力親為,腳上沾著黃土,雙手滿是老繭。今年35歲的左浩偉是水寨鄉桃奉村人,他於2017年底開始創業辦廠,今年6月,左浩偉想擴大規模,便來到村委會,表示想租賃大點的廠房,請村委會幫忙。水寨鄉黨委書記殷高潔得知後,主動到他家查看情況,並邀請他入駐村級集體經濟標準化廠房。

“非常感謝殷書記對我們的照顧,不僅幫忙聯繫廠房,還幫我們辦理貸款5萬元。搬到新廠房,就可以放開手腳大幹一場了。”今年10月,左浩偉租賃了桃奉村、杜樓村和支吳村的3個集體經濟廠房,入駐後他再次投入資金,購買設備,並招聘工人20多人。

葉縣:昔日貧困戶租賃3個村級集體經濟標準化廠房擴大生產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令人想不到的是,如今已擁有3個廠房的左浩偉以前竟是貧困戶。

左浩偉兄弟兩個,父母身無長物,就靠種地把兄弟倆養大。農家總是清貧,長大後的左浩偉作為家裡的長子也想幫助父母分擔家庭重擔,他在自家土地搭上蔬菜大棚,種植蔬菜,然而當時收益並不好,為了賣菜他早晨6點就騎車去趕集,走在冬日的陰雨天裡,身上淋的雨都結成了冰,結果一年下來才賺了6000元錢。

深知這樣不是辦法,他便離家打拼。他曾去深圳打工4年,去鄭州創業賣電子產品3年,但是隨著自己建立家庭,有了孩子,花銷增大,始終存不住錢,也幫不到家裡。

2014年,左浩偉的弟弟左新偉上了大學,使本就清貧的家庭更加捉襟見肘。鄉政府在排查中將他家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當時被評為貧困戶,我認為是非常不光彩的事,所以總想著找到出路,摘掉貧困戶的帽子。”左浩偉回憶道。於是他四處打工,努力賺錢,僅用一年時間就順利脫貧。

2017年底,左浩偉從朋友處得知福建省做鐵藝傢俱的市場很有規模,便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前去考察。到那裡後,發現市場很好,容易操作,不愁銷路,他便留在那裡學習。

回家後,他開始著手創業。為了省去租賃費,他把廠辦在了老家院子裡;為了省幾千元人工費,他找人一起動手給院子搭棚,作為生產車間。就這樣省了又省,他還是借遍了親戚朋友,投資20多萬元購買拋丸機、切割機等設備和原材料,算是把廠辦起來了。為了保護環境,左浩偉還將傳統的噴漆工藝改為噴粉工藝。

當時他的弟弟左新偉已經大學畢業,學的專業是機電一體化,正好與這個行業對口,他便回家幫助哥哥一起創業。兄弟二人分工明確,左浩偉負責生產中的各種雜活,左新偉負責設計圖紙、採購原材料,並通過電商在網上銷售。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由於出貨快且做工精細,創業沒多久產品便供不應求。

自己賺錢了,左浩偉還不忘幫助鄉鄰,他買來兩臺縫紉機放在兩位鄰居家,讓他們幫忙做沙發墊等布藝配件,每天可賺80元左右。

隨著訂單量的不斷增多,左浩偉覺得在家裡生產已經滿足不了銷量,於是便有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工廠目前已逐步走上正軌,月產值可達到60餘萬元。今年10月,左浩偉用自己的名字註冊了“浩偉鐵藝製品有限公司”。

“左廠長入駐我們村的廠房後,除支付租金外,又在我們村招聘了10個人,其中貧困戶5人,可以帶動他們穩定脫貧。”杜樓村黨支部書記杜懷卿說。據左浩偉介紹,工人按件計算工資,手快的一天可賺一百多元,最少的一天也能賺60多元,守在家門口就能月入兩三千元。

“接下來,我要繼續擴大工廠規模,增加用工量,並且購買更利於生產的雙頭鋸、軟包機等設備,趁著年輕好好幹,把事業做大,帶領家人、鄉親一起致富。”左浩偉信心滿滿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