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葉縣:立足土地做文章 因地制宜奔富路

河南縣域經濟網平頂山訊:(孫苗苗 通訊員 王夢琪)

11月26日,在水寨鄉伍劉村的友順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幾名村民正在整理土地。“在這幹活不算重,一天還能掙60塊錢。”水寨鄉伍劉村70歲的貧困戶劉丙義說。

葉縣:立足土地做文章 因地制宜奔富路

今年45歲的劉自超是水寨鄉伍劉村村委委員、葉縣友順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他以農業種植合作社的形式,帶動本村及周邊200餘名貧困群眾種植紅葉石楠300多畝,實現年人均增收6000元,成了遠近聞名的“種植大王”和致富帶頭人。

伍劉村位於水寨鄉政府北1公里,共275戶1057人,其中貧困戶71戶230人,耕地面積1540畝。人多地少、產業單一,多年來村民主要經濟來源是外出務工和種植小麥、玉米等傳統農作物。

“自己是村幹部,如果自己都富不起來,還怎麼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劉自超經常坐在自家的田埂上陷入沉思。

2012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劉自超得知市場上對紅葉石楠需求量很大,這應該是一條致富好門路。劉自超詳細諮詢專業人士,發現紅葉石楠的耐寒性比較強,園林綠化上用途廣泛。

葉縣:立足土地做文章 因地制宜奔富路

隨後,劉自超隨後找到相關技術人深入瞭解,詳細算了一筆經濟賬,發展一畝紅葉石楠,包括土地、種苗、農藥、化肥、人工等成本總計投入約4000元,如果管理得當,一年後苗木即可進入銷售期,毛收入可達2萬元。而伍劉村的土質疏鬆、肥沃、溼潤,非常適宜各類苗木的生長,有得天獨厚的種植條件。

劉自超說幹就幹。他先摸著石頭過河,實驗種植了2畝,結果第一年就比種莊稼收入翻了好幾倍。嚐到了甜頭,第二年又種了15畝,結果大獲成功。收穫了希望,劉自超更堅定了致富信心,在繼續擴大種植面積的同時,還經常外出學習、反覆試驗,成功研究出一套大田小拱棚扦插技術,使苗株成活率達到90%以上,而傳統扦插法成活率僅在70%左右。這種技術還可以節省一半用地,生長週期縮短一半時間。

葉縣:立足土地做文章 因地制宜奔富路

有了豐富經驗、掌握了種植技術、還賺到了第一桶金,劉自超總結髮現,苗木繁育成本低、見效快,既是增收致富的優選項目,也是面向“綠水青山”要“金山銀山”脫貧致富之路。他孕育了一個更大的夢想,“自己富不算富,小康路上都要富”。

2015年,在水寨鄉黨委政府和伍劉村“兩委”的大力支持下,劉自超成立了葉縣友順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持續發展至今,常年務工人數穩定在300人左右,其中貧困戶務工200餘人,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合作社年收入近300萬元,為當地經濟發展和脫貧攻堅工作作出了突出貢獻。

據劉自超介紹,合作社最多時一天需要50多名務工人員,按照工種每天工資從60元到150元不等。“身為村裡的帶頭人,就得以身作則幹實事,我有信心能夠帶領更多的村民致富!”劉自超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