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放棄萬科40%股份對他影響有多大?

路上草根


當年萬科股改上市,王石作為創始人放棄了40%的股份,在當下看來是一種巨大的無私精神,但在當時也是有長遠的考慮。

我們從市場經濟發展到現在,很多事情在今天看起來理所應當,但是在30年前並不是這樣,姓資還是姓社是一個很嚴肅的政治話題,作為企業家稍有不慎就會頃刻間顛覆。

在1984年是中國的企業元年,當前很多著名的企業都是當年成立的,比如聯想,比如萬科,在當時成立的時候並不是私營的企業,而且帶有“國有”屬性的,比如聯想當年是中科院出資出人孵化出來的,當年並沒有所謂的股權設計和頂層架構,都是先把事情做了,後面再談產權的事情。

周其仁教授說:中國的市場經濟改革的本質是產權的改革,這個話是很深刻的,王石當年是放棄了40%的股份,但是如果他能夠毫無風險的拿到這40%的股份,那麼他想必是不一定會放棄的。

正是因為他如果拿了這40%的股份是有巨大的風險的,所以在權衡之下才選擇了放棄,也成全了自己的“名”,當然這個事情的後果就是管理層獲得了極大的管理權力,開始是深圳國資委的企業,然後在90年代末變成央企華潤的下屬企業,最後又回到了深圳國資委的懷抱,在整個萬科的發展過程中,管理層都擁有足夠大的權利。所以也形成了中國特色的職業經理人制度和文化,這個在中國的企業中也是獨一無二的。

雖然王石也有顧忌風險的考慮,最後放棄了40%的股份,但是仍然能夠說明他是一個高風亮節的人,他在名利之間,在那一刻開始選擇了前者,所以他才會更加重視自己的羽毛,頻頻在媒體亮相。

企業的產權改革是很危險的事情,紅塔山褚時健和健力寶李經緯都是典型,海爾的張瑞敏當年差點就被郎鹹平搞成顧雛軍了,幸好躲過一劫,否則張瑞敏今日是否也和顧雛軍一般處境也未可知。

聯想的產權改革完成後,柳傳志他也不敢給自己多少股份,因為他也不敢拿,太燙手了,求名即可,求權即可,名利權三者不可兼得!


壹號股權


王石作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這是無可置疑。從1988年開始王石出任了改制後的萬科董事長兼總經理的角色。在其接手的30多年間,帶領著萬科披荊斬棘,經歷了很多次戰役,萬科對於王石來說,應該就如同自己孩子一樣。看著它一步步的成長,陪伴萬科成長的路途中,我想也只有王石深諳其中的艱辛。也讓萬科成為了當時中國房地產毫無爭議的龍頭老大,同時王石也成為了旗幟性的企業家。

1988年王石毅然決然的放棄了自己40%的公司股份,去扮演萬科的職業經理人的角色。不難看出對於萬科,王石願意付出一切去呵護它,成就它。就這樣在王石的帶領下。萬科也成功的轉變成依靠制度運轉,而不是對個人過度依賴的公司。在當時環境來說,此舉引發了市場的一片譁然。同時萬科的成功上市也印證了當時王石做法的正確性。

隨後股權的分散後導致了萬科多次成為惡意收購的目標。就在1994年王石就差點被君安證券掀翻,也就是“君萬之爭”。雖然結果是有驚無險,但是萬科的團隊並沒有從根本去解決問題,仍未將控制權收回。

正是因為這樣的萬科始終存在著一枚定時炸彈,也為2015年的萬科和寶能股權風波埋下伏筆。從2015年伊始,寶能系前身(前海人壽)通過惡意的購買萬科A股,持續增持萬科股份。企圖爭奪控制權。即使華潤通過兩次的增持短暫解除了危機,但是對於一心想要獲得控制權的寶能,肯定不會善罷甘休,買買買,將持股分數到達25.04%。一躍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後來華潤退出,深鐵,恆大相繼加入,開啟了拉鋸式的併購反併購。

最終在2016年6月份,寶能提出將王石踢出局的決定。王石當時說:“我的成功應該是不需要我這才是成功,現在看,我還不大成功,因為還有一個重點,把我踢掉可以。如果鬱亮可以代替我,我當然退出。”

王石沒有采取積極的私有化方式來奪回控制權,而是選擇特殊的“事業合夥人”持股方式。來完成回收控制權。因為萬科的行動不迅速也加劇了萬科股權之爭,王石被踢出局的結局。通過王石的種種方式不難看出王石對於萬科的愛是多麼的深沉。即使面對被踢出局的局面,還可以自信滿滿的微笑面對風波。足以看出王石人格魅力和內心多麼的強大。


ThirteenMonths


講這個事情主要得從名和利兩個方面講

從錢方面來講:對王石自然影響最大的個人資產減少,以萬科現在3162的市值來說,單從股票價值來講,40%的股份相當於1264億的身家。如果當時有這個身家,再投資一些別的公司,衝擊首富也不是沒可能。王石不持股也導致後來寶能的野蠻入侵,使萬科當時陷入了十分被動的局面。事實證明管理層還是持股對於公司穩定管理較為有利。

從名方面來講:當時給王石帶來了極好的口碑,王石也一直以放棄股權引以為傲。他自己講主要放棄有兩個原因:一是自信心,不用通過股權控制也能管理好萬科。二是在那個年代,突然有錢很危險。所以在名利只能選其一時,他選擇了名。確實王石放棄股份也使他成為了萬科的金色招牌,也讓萬科走上了強大的道路!

總體來說放棄了利,增加了名。



安南記


有的人為名,有的人為利,為了名,既要捨棄利。

有些人是做企業的,有些人是做公司的,做企業為的是發展,看的是產品,做公司看的是收益,圖的是利潤。

所以,方向,不同,格局不同,追求的不同,得到的自然也是不同的。

就好比,為什麼任正非只享有者1%左右的股份,而把其他99%的股份都給了華為員工呢?

就好比,為什麼許多優質的企業,寧願融不到資,被其他人超越,也不願意上市呢?

其實,就是大家的觀念不同。

王石,作為萬科的創始人,他的格局和理念是和我們完全不同的。

在目前這個“同股同權”的體制裡,你掌握著股權越多,說明你的財富越多,但是公司對你的依賴性也是越大的。

而對於王石來說,錢已經是一個數字,並不是很重要,而他又不是一個追名逐利的人,這也不是他的人生目標,所以放棄40%的萬科股權,無疑是為了萬科更好的發展。

並且在放棄股權的同時,王石制定了萬科的發展中的一條規則:不行賄!這也是萬科能夠一直走下去的重要原因。

所以,我認為,王石的生活態度,以及他的言行,更加體現了他是一個企業家的思維和格局,這個和商人的思維,圈錢的思維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王石至今捏著40%的股權,其實對於萬科來說,不是一件好事。

也就是說,王石的放棄,其實是成就了萬科!

“這個世界是年輕人的,放下萬科,才有萬科”


關注張大仙,投資不迷路,【專欄】有乾貨,歡迎“品嚐”。


琅琊榜首張大仙


怎麼說呢?當時王石放棄萬科40%股權,應該是無奈之舉吧。試想,以王石多年在地產界摸爬滾打的經驗和智慧,是不可能主動放棄40%股權的,是經過周密考慮、權衡利弊後才決定放棄的。

這也為後來的寶能之爭、從萬科退下來,帶來一些名或利的損失。應該說對王石的影響還是很大的,是王石在萬科時代的結束。你說呢?





小小說老張


王石放棄萬科40%股份對他影響有多大,其實這也是跟上市公司的股權政策有關係的,王石當時是萬科的董事長,按照上市公司的規定,董事長是不能夠持有這麼多股份的,只能夠減持到規定的數量了,並且他減持了的股份也是有錢的,對他個人而言錢財問題不是很大,不過後來他被擠出萬科倒是有很大關係,由於股份少了,話語權也少了,最後的影響還是很大的,由於萬科是在他做董事長的期間,才發展為房地產的龍頭公司,現在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反而被擠出了公司,想想也真是造化弄人。

在商場裡就是瞬息萬變,誰也不知道以後會怎麼變化,也算是功成身退了,在商場也算是風雲人物,錢也賺到了,名聲也還不錯,試問也沒幾個人能有他的高度,也是很不錯的成功人士了。





琺菈劦


王石當年放棄百分之四十的股份是不得已而為之!當時企業的股權也很複雜,如果不願放棄部分股份,不但轉制,上市成問題,可能還會有法律,自由之憂。今天重新拿出百分之四十說事,標榜高尚的情懷!我只能說老王:自從整完容以後,迷失本真的你!真的學壞了。


小峰涅槃


呵呵,對個人有什麼影響呢?幾百億幾千億,對他的生活及子女毫無影響,因為花不完。在改革開放的歷程中,總有人奪得頭籌,享受改革帶來的紅利。王石即使全放棄股份,也是站在食物鏈的頂端,問這種問題是尋找心理平衡嗎?


YY知行合一


在那個年代,王石如果不放棄這40%股份,是存在政治風險的。王石不缺錢,他求名不求利,事實上他很成功。


深知曉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dd48000655b8e68d30d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