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安順民國往事:懷念爺爺黃元才

貴州安順民國往事:懷念爺爺黃元才
貴州安順民國往事:懷念爺爺黃元才
貴州安順民國往事:懷念爺爺黃元才
貴州安順民國往事:懷念爺爺黃元才
貴州安順民國往事:懷念爺爺黃元才
貴州安順民國往事:懷念爺爺黃元才
貴州安順民國往事:懷念爺爺黃元才
貴州安順民國往事:懷念爺爺黃元才
貴州安順民國往事:懷念爺爺黃元才

沒見過爺爺,就連七十歲的叔叔也對他父親我的爺爺沒有印象……對於爺爺的一切還僅僅是兒時壓在書桌玻璃下的照片,和父輩斷斷續續的記憶。

偶然間,在地方誌和其他安順名人的回憶錄中,爺爺的形象才在我的記憶中慢慢地豐滿起來……一九三七抗戰時期,沈守鴻在接到王若飛如何貫徹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以及利用當地條件組織抗日遊擊武裝等問題的重要指示,聯絡了在安順的以及從省外回安順和付永超、封忠猷、田昌彥丶項光宇、肖序敏、劉芳型、齊慶南、葛世周等交流思想,取得共識共同發起成立“安順縣大學生協進會”的宗旨是:平時協助促進地方建設和教育事業,戰時武裝保家衛國、抗擊日寇。“協進會” 選舉爺爺黃元才為會長,沈守鴻為秘書長,向國民黨縣黨部登記備案,在縣黨部禮堂舉行了成立大會。組織武裝抗日,打走日寇後即興辦學校。 1944年11月下旬,日寇侵人貴州,12月初侵佔獨山、都勻,貴州政局大亂,爺爺黃元才等加緊準備工作,但不久因二次世界大戰戰局突變,美機轟炸東京,日軍多處受困,乃撤退出貴州。獨山、都勻先後光復,貴州各級國民黨政權恢復其統治。在此情況下,原開闢游擊區的計劃已不能實行(根據國共合作協議,共產黨只在日佔區開闢武裝工作,不在未淪陷的國統區開闢武裝游擊區)、於是,經黨指示, “安順縣大學生協進會”亦停止了活動。 1944年12月2日,日寇從獨山敗退後,沈守鴻即離開安順,向組織彙報工作。爺爺黃元才回大硐口組建學校,並捐地帶3畝,楊德富捐谷15石。大硐口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經過一個冬春緊張施工,一棟建築面積460平方米,一樓一底,擁有8個教室的校舍於1945年3月落成。當時的安順縣政府即批為“安順縣千峰鄉第二中心小學”。歐陽興任校長。大硐口中心小學的創辦,為今後黨的事業和教育事業的發展莫定了堅實的基礎,附近17個村察的適齡兒:童都到這裡來上學。成為邊遠山區傳播知識、 培養人才的搖籃。經過大硐口中心小學的啟蒙教育和初等教育,上百名大硐口人走上國家各級工作崗位,有的還在從事尖端科學研究。不僅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而且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大硐口中心小學不僅是宣傳革命思想,組建革命武裝的重要基地。解放後,大硐口中心小學為祖國建設培養了數以千計的人才,為提高村民素質發揮了重要作用。經過 60年的風雨侵蝕,石木結構的大硐口中心小學校舍已逐漸變為危房,門窗腐朽,樓板損壞,屋面漏雨,牆體開裂,直接威脅到師生安全。為了既保護學校師生的安全,2004年3月大硐口村民們集資投勞,在原校址上重建一棟9個教室、建築面積800平方米的三層新教學樓。現已完成陳列室,籃球場、校址圍牆修建,為村委和幼兒園使用。大硐口村的幹部群眾下了決心,在保護文物古蹟,培養人才的同時,使之成為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爺爺畢業於雲南大學礦冶工程系,畢業後受聘於貴州大學礦冶工程系任助教。後受安順中學(現安順市第一高級中學)校長黃元操邀請任安順中學教導主任。1952年國家建設時期,爺被省政府調入貴州省工業廳,期間正值銅仁萬山汞礦大規模開發建設,爺爺主動申請調銅仁萬山汞礦。萬山汞礦區位於貴州省萬山特區萬山鎮土坪村。萬山素有中國"汞都"之稱。在唐代時即以"光明丹砂"為皇室貢品。在建國初期至20世紀60年代,萬山汞是我國出口的主要物資之一,尤其作為償還前蘇聯債務的主要物資,為新中國的建設事業和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1960年爺爺積勞成疾病逝……

轉眼間六十年過去了,因為種種歷史原因爺爺依然客死異鄉無法魂歸故里。我們想念爺爺,懷念爺爺,同時更加堅信爺爺勤奮好學、甘於奉獻的優良品質我們會一代接一代傳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