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已全部摘帽 东阳提前一年完成三年消薄行动计划

75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已全部摘帽 东阳提前一年完成三年消薄行动计划

资料图

这几天,东阳市南市街道梨枫村精品柑橘种植园吸引了市民前来采摘游玩。该村党支部书记刘瑞千说,随着道路畅通,发展空间不断打开、延伸,果园、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产业不断植入,村集体经济增收不少,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2017年以来,东阳市深入贯彻实施浙江省委、省政府实施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各级党委、政府把“消薄”作为重要任务,运用项目带动、靶向发力,集成创新、市场运作,以经济薄弱村为切入点,努力拉动东阳农村经济发展。

2018年初,东阳市经营性收入在8万元以下的村有78个,经营性收入在12万元以下的村还有95个。这些村主要集中在生态山区镇乡,本地资源少,区位条件差,内生动力不足,依靠自身力量无法发展本村经济。

到2018年底,东阳市75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已全部摘帽,提前一年完成浙江省三年消薄行动计划。

精准施策,合力推动消薄攻坚

结对帮扶,第一书记深入一线

东阳市委常委方雪飞表示,东阳市政府始终扛责在肩,始终紧盯产生穷、导致弱的根源,强化精准帮扶,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村一策规划发展路径,严格实行薄弱村销号管理。对于增强村级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壮大集体经济,东阳市在干部队伍、存量资源、项目扶持等环节持续加力。

2019年,东阳市选派32名机关骨干到集体经济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任期两年。他们普遍是85后中层正职和90后年轻干部。这些被选派的优秀干部将延续他们76名前辈的使命,扎根一线破解难题。重点抓好党员分类管理、村干部队伍管理、“红领”青年培养,推动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壮大。蔡旭东是江北街道党工委委员,现任江北街道湖沧小区第一书记。湖沧小区党组织各项工作远远落后于周边小区,蔡旭东与小区两委干部一起,整治环境卫生、剿灭劣V类水、清理并公示财务、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各项事业逐渐走入正轨。像蔡旭东这样的第一书记不在少数,他们在干中学,学中干,利用自身优势,多方协调,薄弱村成功摘帽。

政府“输血”,财政杠杆显身手

项目引领,“造血”细胞活起来

“输血”是为了“造血”。消除经济薄弱村要善于发挥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据了解,除了中央财政、省财政给予补助资金外,东阳市财政也每年安排“消薄”扶持资金。持之以恒的“输血”,激活了土地、房屋等“沉睡资产”。

目前,东阳全市引入产业植入项目98个,完成投资24.88亿元,给几十个乡村带来经济利好;以“最美村”创建为抓手,财政投入2亿元建设美丽乡村示范县,撬动3亿多元民间投资汇入百余乡村;市政府每年安排用地指标,用于“物业联建”“飞地抱团”等“消薄项目”;大力发展民宿旅游经济,让美丽乡村转变为美丽经济;开展千企结千树活动,全年确定企业帮扶项目85个,帮扶资金4685万元,预计可为集体增收1770万元。

东阳“消薄”成果已取得显著成效。东阳注重发挥“物业联建”“飞地抱团”项目引领作用,精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度激活薄弱村发展的体制机制活力。其中有由省财政、市财政、村集体等联合注资1.25亿元的北江农垦场改造提升异地物业联建项目,也是目前浙中地区投资最大的“消薄”项目。该项目对原北江农垦场的低效用地进行改造升级,所产生效益将惠及75个村,年收益400万元,每村每年保底分红5万元,今年11月已经开始首次分红。还有投资3300万元的上卢农房集聚区联建物业项目,在项目中划出区块收益,用于薄弱村的经营性收益来源。该项目已结顶,将惠及66个村,年收益330万元。此外,巍山、南马、横店等省级中心镇分别建设了农房集聚区项目,在补足薄弱村缺资金、缺项目、缺资源的短板,盘活低效土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爱忠表示,今后将切实提高“消薄”标准,力争今年全市所有行政村年经营性收入在5万元的基础上提升至8万元以上,村集体总收入从10万元提升至15万元以上,让山村更美、村庄更富。

据《金华日报》,原标题《75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已全部摘帽 东阳提前一年完成三年消薄行动计划》,作者,杜寅舟 何玲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