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投資賺不到錢,總是虧損?

股民經常犯下這樣的錯誤,股票一定要等到賺錢才肯賣,否則是捂住。或許在牛市,還有快速扳回的機會,但是一旦遇到熊市場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多數人處於虧損狀態時,會極不甘心,寧願承受更大的風險來賭一把。

雖然現在是在牛市之中,但依然要不斷的提醒大家,風險的控制和止損的設定才是是投資常勝將軍的法寶。

得與失對人所產生的心理價值是不對稱的。損失帶來的痛苦遠大於收益帶給我們的滿足感。打個比方就是:撿的100元所帶來的愉悅,無法抵消丟100元所帶來的痛苦。所以當我們作有關收益和損失的決策時表現出不對稱性。

為什麼你投資賺不到錢,總是虧損?

1

損失厭惡

大多數人對損失和獲得的敏感程度不對稱,面對損失的痛苦感要大大超過面對獲得的快感。

假設有這樣一個賭博遊戲,投一枚均勻的硬幣,正面為贏,反面為輸。如果贏了可以獲得500000元,輸了失去500000元。請問你是否願意賭一把?

請作出你的選擇。

A.願意 B.不願意

從整體上來說,這個賭局輸贏概率相同,是絕對公平的賭局。但大量類似實驗證明,多數人不願意玩這個遊戲。為什麼人們會作出這樣的選擇呢?

想到可能會輸掉50萬,這種不舒服的程度超過了有同樣可能贏來50萬的快樂。就是人們對“失”比對“得”敏感。

投資客為什麼會賣掉本該大賺的股票

有位朋友,很早就向我推薦一隻股票。作為一名以“價值投資”自詡的投資者,他兩年前就賣掉自己的奧迪Q7大量買入了這隻股票。

最近,該股連續漲停,我打電話問在泰國度假的他。他說早已在接近不賠不賺的價位賣掉了所有的該股票。原來,這位朋友雖然投資頗有眼光,理念也正確,但卻受不了在持有期間該股票價格的起起伏伏。

由於人們對損失要比對相同數量的收益敏感得多,即使股票賬戶有漲有跌,人們也會頻繁地為每日的損失而痛苦,最終將股票拋掉。所謂“知易行難”,一就如此!

一般人因為這種“損失厭惡”,會放棄本可以獲利的投資。

要有100%的利潤,庸眾才會蠢蠢欲動

丹尼爾·卡尼曼和阿莫斯·特韋斯基在19世紀70年代所做的研究表明,“損失”和“收益”對人造成的心理衝擊是不同的。

卡尼曼和特韋斯基曾設計了一個擲硬幣的賭博實驗。現在,擲硬幣來打賭,如果是背面,輸掉100美元。如果是正面,贏得150美元。這個賭局你想參加嗎?

賭局顯然有利可圖,但實驗證明, 大多數人居然會拒絕這個賭局!對大多數人來說,失去100美元的恐懼,遠比得到150美元的慾望要強烈!等額的損失造成的痛苦,和等額的收益帶來的喜悅相比,損失對人的心理刺激明顯更為強烈。

最少收益多少,才會平衡普通人失去100美元的恐懼?卡尼曼注意到,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個問題的標準答案是200美元。也就是說,人們在進行賭博之前,傾向於要求得到至少是其風險雙倍的擔保。

卡尼曼得出結論,等額的損失造成的痛苦,和等額的收益帶來的喜悅相比,損失對人的心理刺激甚至多一倍。當然,這個發現僅僅對普通群眾有效,資本家顯然不在此列。

資本家比普通人更愛冒險。馬克思對此早有精彩描述:“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家就膽大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資本家就到處運作;如果有20%的利潤,資本家就會活躍起來;如果有50%的利潤,資本家就會鋌而走險;如果有100%的利潤,資本家就敢於踐踏人間的律法;如果有300%的利潤,資本家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

對於群眾來說,200元的收益才能抵消100元的風險恐懼。但是,當大多數人都蠢蠢欲動的時候,就算只剩下萬分之一的獲利可能,烏合之眾仍會前仆後繼,共赴風險的盛宴。

2

確定效應

大多數人處於收益狀態時,往往小心翼翼,厭惡風險,喜歡見好就收,害怕失去已有的利潤。即處於收益狀態時,大部分人都是風險厭惡者。

在確定的收益和“賭一把”之間,作一個抉擇,多數人會選擇確定的好處。用一個詞形容就是“見好就收”,落袋為安。

“確定效應”表現在投資上,就是投資者有強烈的獲利了結傾向,喜歡將正在賺錢的股票賣出。

投資時,多數人的表現是“錯則拖,贏必走”。在股市中,普遍有一種“賣出效應”,也就是投資者賣出獲利股票的意向,要遠遠大於賣出虧損股票的意向。這與“對則持,錯即改”的投資核心理念背道而馳。

為什麼你投資賺不到錢,總是虧損?

3

反射效應

多數人處於虧損狀態時,會極不甘心,寧願承受更大的風險來賭一把。也就是說,處於損失預期時,大多數人變得甘冒風險。

“反射效應”是非理性的,表現在股民身上就是喜歡將賠錢的股票繼續持有下去。統計數據證實,投資者持有虧損股票的時間遠長於持有獲利股票。長期持有的股票多數是不願意“割肉”而留下套牢的股票。

前景理論指出,在涉及收益時,我們是風險厭惡者,但涉及損失時,我們卻是風險喜好者。人們並不是風險厭惡者,他們在自己認為合適的情況下非常樂意賭一把。

歸根結底,人們真正憎恨的是損失,而不是風險。

迷失於稀有事件

前景理論還揭示了一個奇特現象,即多數人具有強調小概率事件的傾向。何謂小概率事件?就是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件。比如天上掉餡餅,這就是個小概率事件。掉的是餡餅固然好,但掉下來的不是餡餅而是陷阱呢?那也屬於小概率事件。

你親眼見過彩票中大獎的人嗎?我只知道電視、報紙上幾乎每天都在報道。

事實上,很多人都買過彩票,雖然贏錢的可能微乎其微,99.99%是支持福利事業和體育事業了,可還是有人願意冒這個風險。同時,很多人都買過保險,雖然倒黴的概率非常小,可還是想規避這個風險。人們的這種傾向,是保險公司經營下去的心理學基礎。在小概率事件面前人類對風險的態度是矛盾的,一個人可以是風險喜好者,同時又是風險厭惡者。傳統經濟學無法解釋這個現象。

投資盈利也是很簡單的事,超越人性,超越自我,方能成就大我!從此刻開始忘記市場,忘記自我,順應趨勢,投資龍頭,賺錢盈利也就自然而然了!

為什麼你投資賺不到錢,總是虧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