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壽宮的故事,和在宮牆旁的石牆路

從大漢門往裡走,跨過禁川橋,沿路向前走,就是德壽宮了。

德壽宮的故事,和在宮牆旁的石牆路

德壽宮,首爾五大宮殿建築之一,是朝鮮14代王宣祖在壬辰倭亂時期躲避了一段時間後,重新回到這裡時,臨時把月山大君的子孫居住的私邸,改做王宮居住的地方。

德壽宮的故事,和在宮牆旁的石牆路

1592年,“壬辰倭亂”爆發,日本大規模侵略朝鮮,漢城失手,致使城內的宮殿受到嚴重的破壞,正宮景福宮,東宮昌德宮,昌慶宮全被燒燬。1593年,日本戰敗,當時在外地避難的宣祖(朝鮮王朝第14代國王)回京,沒有居所,便將規模較大,破壞不是很嚴重的這座府邸定為臨時行宮,稱作“貞陵洞行宮”。1608年,光海君繼位,以此作為正宮,並改稱“景雲宮”。1611年,光海君遷往昌德宮居住,並把“景雲宮”改稱“慶運宮”。

德壽宮的故事,和在宮牆旁的石牆路

1895年,明成王后被日本人刺殺,高宗逃到俄羅斯公使館避難,兩年後,高宗回到“慶運宮”,將朝鮮的國號變更為大韓帝國,正式結束朝鮮王朝。同時為了突顯大韓帝國的地位,在“慶運宮”內修建多處殿閣,擴大了王宮的範圍,並建造了“石造殿”等多處西方建築,佔地規模相當於當前的三倍,今日貞洞與市政廳前的廣場一帶都屬於當年王宮範圍。

德壽宮的故事,和在宮牆旁的石牆路

1907年,高宗因鎮壓而被迫退位,純宗即皇帝位,並把正宮遷往昌德宮,並把高宗生活的“慶運宮”改為“德壽宮”。高宗便一直生活在德壽宮,直到1919年駕崩。其後,德壽宮被迅速拆解,規模變小,基本上就是目前所看到的摸樣!

德壽宮的故事,和在宮牆旁的石牆路

作為大韓帝國曾經的政治中心,為了塑造皇帝過的地位,高宗曾對德壽宮進行了大舉修建,正殿中和殿當時原為雙層建築,火災後重建時改為單層。殿的基壇踏道上雕刻有龍圖案及漆成黃色的窗格,均透露出當時作為皇帝國的威嚴。

德壽宮的故事,和在宮牆旁的石牆路

中和殿後是浚明堂、即阼堂、昔御堂等木質建築,而在它們的左邊則是石造殿,右邊便是內殿區域,包括德弘殿、咸寧殿與靜觀軒等。“浚明堂”是國王處理政務的偏殿(國王處理政務、接見大臣之地);“即阼堂”則是高宗於1902年“中和殿”建成之前的居所,“即阼堂”現掛有高宗手書匾額;位於“即阼堂”旁邊的“昔御堂”是座木結構建築,並沒有塗刷上宮中御用的油漆顏色,看上去與普通的住宅無異。它是德壽宮裡唯一的兩層木質建築物。

德壽宮的故事,和在宮牆旁的石牆路

德壽宮的故事,和在宮牆旁的石牆路

德壽宮的故事,和在宮牆旁的石牆路

逛完德壽宮,從大漢門出來後,走一段連接貞洞路的德壽宮石牆路,在秋日時光,欣賞從宮牆內伸展出來的銀杏,則是另一種別緻的優雅。

德壽宮的故事,和在宮牆旁的石牆路

德壽宮的故事,和在宮牆旁的石牆路

沿途上,不少的情侶在這裡散步和拍照,完全把如果情侶沿著石牆路散步就會分手的傳說給無視了。因為浪漫的石牆路一直都是深受人們歡迎的約會場所。石牆路的一部分是因為宮牆裡的銀杏,而再走過一點,就發現路的兩旁都是銀杏樹,並且在教堂的紅牆襯托下,幽靜的環境更能吸引人,難怪這裡已成為除德壽宮外的另一個打卡熱點了。

德壽宮的故事,和在宮牆旁的石牆路

德壽宮的故事,和在宮牆旁的石牆路

德壽宮的故事,和在宮牆旁的石牆路

不知不覺間,半天時間就過去了,流連在如此美景中,竟有點不知歸路的感覺。可惜的是接下來還要去另一個王宮,看一場難得遇見的“月光紀行”宮殿夜遊。也只好先告別這裡,等下一次再來的機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