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一個華語電影在世界影壇的高光時刻

電影藝術從起源到如今,不過短短百年,在這一百年的時間裡,通過世界各地的電影人努力,現如今電影藝術已經成為了流傳最為廣泛的,得到大眾普遍喜愛的藝術形式。華語電影在世界影壇的起步並不算晚,在上世紀的30年代,老上海灘就曾掀起了一股電影熱。當年華語影星阮玲玉自殺,在上海街頭自發為她送行的觀眾將近30萬人,她的這場葬禮,被美國記者成為世界最大的葬禮。由此可見當年電影在中國觀眾中的影響力,但是隨後因為連年戰亂等各種原因,華語電影的中心由上海逐漸轉移到了香港。

2002年,一個華語電影在世界影壇的高光時刻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有些電影人選擇到香港發展,例如費穆、李翰祥、胡金銓、張徹等人。有些電影人則留在了內地,如桑弧、石揮、周旋等人。但是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內地的電影在一段時間內,幾乎停滯了,當年人們對於中國內地電影的理解,更多地停留在《小兵張嘎》、《地道戰》等影片的印象中。而這段時間,香港電影因為特殊的地理原因,卻迅速的發展了起來,這其中的代表,便是邵氏電影,一時間香港電影成為了華語電影中的一面旗幟。

2002年,一個華語電影在世界影壇的高光時刻

但是這段時間的香港電影,更多的追求的是商業價值。所以無論是李翰祥還是胡金銓,他們除了從電影中尋找中國人的文化內涵,他們更多的還要通過電影藝術和中國文化的結合,找到一個普遍的電影商業模式。所以在這段時間裡,他們作為華語電影中的一代大師,分別利用“黃梅戲”和“武俠”等類型片,為華語電影建立了觀眾基礎。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電影憑藉古裝片和武俠電影,在世界影壇逐漸引起了關注,這其中以李翰祥和胡金銓為代表的一代華語電影大師功不可沒,他們通過對電影技術的研究,將中國傳統的文化內涵,刻印在了大銀幕中的畫面裡。這其中特別是胡金銓執導的武俠電影《俠女》,這部影片雖然票房不佳,但是在經過導演剪輯後,在戛納電影節上引起了轟動。這部影片讓世界影壇第一次感受到了武俠的魅力,這個特殊的中國文人創造的江湖情節,不僅畫面飄逸,而且意境深遠。

2002年,一個華語電影在世界影壇的高光時刻

後來在70年代,以李小龍為代表的功夫片迅速風靡全球,一時間功夫電影成為了華語電影的代名詞。在李小龍猝然離世之後,彷彿整個華語影壇都在尋找李小龍的接班人。成龍和李連杰接過李小龍的衣缽,他們又根據自己不同的特色,讓全世界觀眾,看到了更多樣化的中國文化和功夫電影。甚至在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成龍和李連杰還分別分別進軍好萊塢。當年在香港影壇,幾乎同時有一大批電影人進軍好萊塢,但是真正最後取得成功的卻鳳毛麟角。

2002年,一個華語電影在世界影壇的高光時刻

不幸的是,因為大量的電影人才流失,香港電影卻遭受了重創。與此同時,中國內地電影經過了幾十年的恢復,漸漸有了新的面貌。這其中以張藝謀和陳凱歌為代表內地導演,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代表中國電影,幾乎橫掃了全世界各大電影節。但是這其中有很大一個問題,內地電影雖然在各大電影節上獲得了很多殊榮,但是在商業電影領域中,與歐美等國成熟的商業電影模式還有很大的差距。這個嚴重的問題,隨著上世紀九十年代內地電影市場逐漸開發,而迅速地顯現了出來。看著《泰坦尼克號》這樣的大片在國內院線橫掃票房,我們的電影大師們終於按捺不住了。

在本世紀初,香港電影和內地電影因為不同的麻煩而苦惱著,香港電影的苦惱在於電影人才的流失,以及隨著內地電影對歐美等國外電影的市場開放,香港這個被稱為“東方好萊塢”的電影工業體系,明顯的敵不過純正的美國好萊塢模式。而內地電影的苦惱在於,因為對於市場運作的不嫻熟,內地市場很難抑制歐美大片對內地票房的攻城掠寨。他們為了挽回各自的頹勢,在2002年的時候,分別推出了兩部華語電影中的重要大片。

2002年,一個華語電影在世界影壇的高光時刻

在2002年,由張藝謀執導,李連杰、梁朝偉、張曼玉、甄子丹等一眾華語頂級明星主演的《英雄》上映。這部影片一經上映,便掀起了全民觀影的熱潮,憑藉龐大的超豪華明星班底,再加上張藝謀對於電影的匠人精神,使得《英雄》的票房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豐收。這部影片當年在國內的票房,佔了全年國內總票房的1/4,由此可見這部影片在商業運作上的成功。而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英雄》這部電影的票房不僅在國內取得了好成績,在美國的成績也依然值得肯定。

2002年,一個華語電影在世界影壇的高光時刻

截止到今天,《英雄》仍然保持著國產電影在海外電影市場取得的票房紀錄,這部影片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功的票房,主要是因為頂著眾多第一的稱號。這部影片被稱為第一部國產商業大片,的確在這部影片之前,雖然國產電影嘗試過很多商業電影類型。但是真正能夠像《英雄》這樣被稱為大片的,真的沒有。因為在這部影片之前,國產電影從沒有耗費如此大的陣容,去拍攝一部幾乎是純商業的電影。但是這部影片雖然頂著商業電影的名號,但是畢竟是出自大師張藝謀之手。

2002年,一個華語電影在世界影壇的高光時刻

作為一名文藝片出身的導演,張藝謀絕不會把自己的電影拍攝成一部爆米花電影。不過從後來張藝謀的表現來看,估計他也真的沒有製作“爆米花”電影的技能。《英雄》這部影片,深層次的解讀了武俠電影中的家國情懷,在影片中,將“居廟堂之高”和“處江湖之遠”進行了巧妙的對立,在對立中,張藝謀讓觀眾們,在銀幕上看到的不僅僅是英雄的表象,而是英雄的精神內核。

而在2002年,香港電影帶給觀眾的,是至今仍然被稱為港片巔峰的《無間道》。人們很難想象《古惑仔》的導演劉偉強竟然也可以完成如此經典的警匪電影,在《無間道》這部影片中,劉偉強一改港片之前警匪電影和黑幫電影的俗套。《無間道》這部影片,巧妙的通過相互臥底的情節,對警匪這個題材進行了更深化的延伸。這部影片由當年仍然堅持在香港發展的劉德華和梁朝偉兩位本土影星主演。這部影片最大的特點是在傳承了很多港片優點的基礎上,進行了突破性的創新,可以說正是因為《無間道》,才使得港片又繼續了將近10年的輝煌。

2002年,一個華語電影在世界影壇的高光時刻

《無間道》這部影片和以往的港片最大的區別在於,這部影片中的反派並不是非黑即白,而在相互臥底的劇情支持和相互碰撞下,觀眾們得以從一個深層次的視角,去窺探社會中的芸芸眾生。“我想做個好人”,這種問題真的可以選擇嗎?“對不起,我是一名警察”真的就是好人的宿命嗎?以及那句“三年之後又三年”不正是生活的寫照嗎?

因為成功,《無間道》這部電影被好萊塢買走了翻拍權。好萊塢翻拍《無間道》的團隊,在好萊塢也絕對是頂級的,這部影片的導演是馬丁斯科塞斯,主演則是當時好萊塢的當紅小生萊昂納多和馬特達蒙。更讓觀眾不可思議的是,由《無間道》翻拍的《無間道風雲》還獲得了2006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獎。

2002年,一個華語電影在世界影壇的高光時刻

雖然《無間道》沒有直接獲得奧斯卡,但是通過《無間道風雲》的成功,依然能夠感受到世界觀眾對於這部影片的認可。當然對於華語觀眾而言,《無間道》絕對比《無間道風雲》更為經典。雖然兩部影片的劇情相差無疑,雖然《無間道風雲》的製作更為精良。

在2002年之後,國產電影因為《英雄》的成功,香港電影因為《無間道》的助力,都找到了各自的信心,雖然問題依然存在,但是畢竟找到了突破的方向。而這一年,華語電影取得的成績,讓成為了華語電影在世界影壇的一個高光時刻,雖然沒有在電影節上披荊斬棘,但是電影除了獲獎之外,它更是一個需要觀眾的藝術形式。能夠普遍的被大眾認可,是電影的重要價值體現。這一年,中國電影在憂患意識下,所做出的成績,成為了華語電影的高光時刻,同時也讓世界影壇刮目相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