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与“周易”类似,却被历代“禁绝”,专家也说:最好不要学

古有“上下五千年”,如此漫长的岁月也诞生了诸多璀璨文明,甚至今人难以理解的事物,其例证可谓举不胜举,且不说上古年间的“洛书”、“河图”,即便至今流传的《奇门遁甲》和《三易》(周易、连山易和归藏易)就令专家为之头疼;这里说一本稍微“浅显”的《鲁班书》,历史地位虽不能与“周易”相提并论,但“玄奇”程度也不次于奇门遁甲。

这本书与“周易”类似,却被历代“禁绝”,专家也说:最好不要学

说到这或许有朋友会说“鲁班不就是个木匠嘛,他能有什么著作?”解释一下,历史上的鲁班可不仅是木匠而已,他还是建筑、石匠、瓦匠,甚至是武器制造的“祖师”,因此又被尊奉为“百业之祖”;更要强调的是,《鲁班书》也不仅是介绍木活得,其“玄奇”色彩更加浓厚。或许又有朋友要问了“前面说‘鲁班书’浅显,怎么这里又成‘玄奇’了?”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书中内容寻找答案。

这本书与“周易”类似,却被历代“禁绝”,专家也说:最好不要学

说《鲁班书》浅显,指的是书中文字并没有奇门遁甲、周易等那么生涩;说它“玄奇”,是因为书中少有木工,更多的却是各种“咒语”、“灵符”等。更让人奇怪的是,灵符上即有“急急如律令”等道家符号,同时也不乏“菩萨”等佛家用语;说到这或许有朋友要开始嘲笑了“一看就是假的,鲁班是春秋战国人,佛教在那个时候还没在中土出现,再说佛道两教是不同支脉,怎么可能出现在一张灵符上呢?”

这本书与“周易”类似,却被历代“禁绝”,专家也说:最好不要学

这似乎有些道理,但故宫博物院藏有“万历本”、国家图书馆有“崇祯本”的《鲁班书》,内容虽有不同,但也有相似之处;专家解释:《鲁班书》既不属于道家,也不属于佛教,而是“巫傩术”。这里先从鲁班本人开始说,从历史角度看,鲁班原名公输班,是古代伟大“木匠”;但以《鲁班书》为根据,这位“木匠”可就没那么简单了。大抵来看,鲁班出生时“白鹤群集,异香满室,经月弗(不)散,人咸奇之”;鲁班七岁无师自通,按理说这是件好事,但小小年纪“会的多”反而让父母十分忧虑和害怕。

这本书与“周易”类似,却被历代“禁绝”,专家也说:最好不要学

今天来看,出生时“天有异象”的名人不止鲁班一个,或是古人故意的夸张言辞;但鲁班“会的多”可不仅是民间传说,史料也多有记载,例如鲁班帮助楚国制造武器,即后世的“云梯”。但同时代还有位名人,即主张“非攻”的墨子,他认为鲁班制造武器是荼毒生灵的行为,且进行了严厉谴责;从某种角度看,云梯是古人智慧的体现,鲁班被墨子谴责当然不服,就以“奇效”回击,两人还发生了载入史册的一场“吵架”。当然,后世还延伸出了“机关术”等说法,这里暂不做评论;总之,鲁班并没有因为墨子而放弃制造武器,据说弩箭、战车等皆出自他手。

这本书与“周易”类似,却被历代“禁绝”,专家也说:最好不要学

据《鲁班书》记载,其“无师自通”后仍不满足,为了提高自己开始游历四方,十五岁时拜了一位师父,更夸张的是“不数月,逐妙理融通;度越时,流愤诸侯,僭称王号”;直白点翻译,没过几个月鲁班就超过了师父,而且开始瞧不起各诸侯国的工匠,自称是手艺人中的“王者”。或许是十五岁的鲁班太过年轻,到各诸侯国“找工作”时,别人皆因他的“自傲”而弃之不用,鲁班负气而走“徙归而隐于泰山之南小和山”;说到这或许有朋友会认为“以鲁班的经历来看,他不过是个骄傲自大的人,未必有史料中记载的那么伟大。”

这本书与“周易”类似,却被历代“禁绝”,专家也说:最好不要学

公正的说,“骄傲自大”是不被鼓励的,但鲁班却是个例外,这就引出了《鲁班书》尤为特殊的规定,即“缺一门”;简单的解释,学习《鲁班书》的人要在“鳏、寡、孤、独、残”中选择一项作为代价。这里说明一下,《鲁班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为道术,下册是解法和医疗法术,也可以理解为“白巫”和“黑巫”;“缺一门”主要指的是“黑巫术”,今天专家的解释是:古代匠人地位低下,一些富豪恶霸会故意拖欠工钱,对工头及工匠行业构成严重损害,《鲁班书》有助于惩恶扬善,保护自身利益。

这本书与“周易”类似,却被历代“禁绝”,专家也说:最好不要学

乍一看,专家的解释合情入理,但《鲁班书》还是让人不寒而栗。熟悉历史的朋友或许知道,先秦时代是没有“医生”的,占主导地位的则是“巫医”,先秦巫术不仅可以治病,而且几乎囊括了祭祀、战争、生活的各个方面。说到这或许有朋友表示怀疑“春秋战国没有医生,扁鹊是哪来的?”解释一下,先秦时代虽有扁鹊“神医”,但并非占主导地位,甚至多数人宁信“鬼神”也不信“医”;扁鹊在春秋战国仅是个云游四方的“走脚医生”,且有流传至今的“六不治”,其中就有“信巫不信医者,不治”,由此证明,先秦时代中医与巫医之间的斗争有多激烈。

这本书与“周易”类似,却被历代“禁绝”,专家也说:最好不要学

再回到鲁班身上,专家说其属于“巫术”并非毫无道理,先秦时代小到住宅,大到排兵布阵,皆以巫术定方位、测输赢;以故宫博物院藏“万历本”为例,开篇即:木克土,土速遁形,木精急退,免得天嗔,一切魔鬼,快出户庭,扫尽妖氛,五雷发声,柳枝一洒,火盗清宁,一切魔物,不得翻身,吾本天令,永保家庭,急如老君律令。今天看来,这是一段颇具“迷信”色彩的“咒语”,但在《鲁班书》中,这却是“万业总章”;也可以理解成,鲁班在干活之前,会以这种方式进行事先的消灾祈福仪式等。

这本书与“周易”类似,却被历代“禁绝”,专家也说:最好不要学

或许有朋友注意到“急如老君律令”,这段咒语似乎应属于道家;其实道家子弟是不承认《鲁班书》的,甚至认为是“邪法”,这也跟“黑巫术”有很大关系。举例,《鲁班书》中颇为著名的有:工匠给人营建房屋时,如果遇到“不公正礼遇”,会在隐匿处嵌入刀斧利器或符咒之类,如此房屋虽然建成,但这家人也会在居住过程中遭遇难以想象的灾难;除此之外的“传说”还有很多,如风水术、合合术、隐身术等,或许有朋友会感觉“好神奇”,但还要看什么人在用,或许这就是鲁班不被道家承认的主要原因。

这本书与“周易”类似,却被历代“禁绝”,专家也说:最好不要学

古有“阴阳三代灭,道师三代绝”的说法,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百姓对《鲁班书》的恐惧,因此在古代一般没人“得罪”木工、瓦匠;不光百姓,就是历代王侯同样如此,《鲁班书》虽至今仍有流传,但在古代却是被“禁绝”的。巫江就有很多《鲁班书》的传说,曾有修习者精通“合合术”,此人会将“符水”洒与十字街,如果有女子不小心踩到,那么后果颇为严重,据说会“心甘情愿”任由施法者摆布;类似传说还有很多,或许有朋友会问“既然鲁班书这么神奇,为什么又要定下‘缺一门’的规矩呢?”

这本书与“周易”类似,却被历代“禁绝”,专家也说:最好不要学

如果从历史角度看,“缺一门”未必是鲁班定下的,因为他本人就属于“缺一门”。鲁班聪慧过人,曾造一只会飞的木鸢,结果摔死父亲、又造“自行车”,又弄丢了母亲;尤为著名的是,鲁班曾被强征,为和妻子团聚造了一只“木鹤”,来往驰骋如风似电。这么看,鲁班造“木鹤”应该是件好事,但他的妻子非常好奇,一日偷偷学着鲁班的样子骑上“木鹤”飞入云中嬉戏,却忘了自己已临近分娩;结果体出污血沾到木鹤,“法术即破”从高空坠落,从此鲁班性情大变,开始“诅咒”天下手艺人。

这本书与“周易”类似,却被历代“禁绝”,专家也说:最好不要学

总之,《鲁班书》虽被历代禁绝,但至今仍有流传,至于是不是“真本”就无从考究了;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图书馆虽藏有不同版本,但专家强调“仅作为考古和学术研究,最好不要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