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視率不是“假”,而是瘋狂

撰 文丨桃 梓

編 輯丨鄭 文

文娛價值官解讀:

ID:wenyujiazhiguan

《知否》《都挺好》《小歡喜》被擠出年度收視前十?!

當電視劇收視率造假再次被提出時,

我們已經不是聊收視率本身,

而是再次挖掘電視臺當下所處的困境。

收视率不是“假”,而是疯狂

CSM的收視排行中,年度電視劇收視排名

收視率再被質疑

“現在的觀眾數,能支持破2嗎?”

臺灣藝人高以翔在參加浙江衛視《追我吧》錄製時猝死,引發社會和媒體一片譁然,而對於綜藝的整頓不會只讓浙江衛視一家承擔,會是所有衛視一起“背鍋”的嚴峻現實,而這件事讓原本就腹背受敵的電視臺,陷入更深的危機當中。

電視臺最近負面話題不斷,除了綜藝害嘉賓過勞,收視率疑似造假再次被提出。文娛價值官發現,近期微博上不少行業KOL對收視率集體發出質疑,而指向也非常明顯,為什麼破圈的《知否》《都挺好》《小歡喜》都沒有擠進2019收視前十?

對此現象,大V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傳媒挑戰者表示:今年電視劇有多假,收視就有多假……就像隨便破1上下的周播劇,隨便破2的週日檔綜藝,買的價格便宜了也瘋狂了吧。收視率是電視臺的指標而已,僅此而已。

收视率不是“假”,而是疯狂

@衛視圈子表示:現在已經不是假不假了,而是瘋狂了。這種數據基本就是完全失衡狀態,純人工編數據也編不出這麼離譜。

收视率不是“假”,而是疯狂

@追劇料理館表示:其實就算買收視也騙不了廣告商,他們不止看59城,也看全國網、酷雲數據,還有網絡相關數據,一部劇真的好,基本所有數據是匹配對應的。

收视率不是“假”,而是疯狂

@衛視小薄荷貼出一張東方衛視綜藝《我們的歌》的分城數據表示:真敢啊!這是新公司嗎?不做調研的嗎?現在的電視觀眾規模能支持破2嗎?

收视率不是“假”,而是疯狂

再來看看用戶的反應,顯然,大家並不“盲”:

收视率不是“假”,而是疯狂
收视率不是“假”,而是疯狂

一位資深製片人告訴文娛價值官記者:“電視臺收視造假一直存在,但是今年前所未有的嚴重,晚黃檔幾部戲一起破1,然後0.9的跟著排隊。”記者問她,“那麼買收視的錢誰來支付?是衛視和臺裡?”“怎麼可能呢?當然是電視劇的片方買單,電視臺不可能花錢又買劇又買收視吧?電視臺首先要滿足廣告商的收視標準,為此指導我們去電視臺指定的數據公司買,否則尾款就別想了。還有些片方,是片方主動溝通買到一個標準的,這樣能給比較好的檔期。”

文娛價值官記者回想起2018年9月15日,郭靖宇在微博上發佈長文怒揭某衛視總監脅迫《娘道》購買收視率,未遂後遭報復的“舊事”。

收视率不是“假”,而是疯狂

郭靖宇按照某臺總監的授意,見到賣收視率的“某大神”,對方告知:一集售價90萬,不保第一、第二……80集的《娘道》,購買收視率成本需要7200萬剛好是他拍一部《最美的青春》的總成本!此大神囂張地對郭靖宇透露,2017年某收視率破2的電視劇是由三家公司共同購買的收視率;而2018年兩個明星主演的某劇,因為不是從他公司購買收視率,最終即使買了收視率,衛視也不會給他們結尾款的;而反對買賣收視率的尤小剛導演,因得罪了他們被戲弄,“讓你今天漲一點,明天跌一點”。

而這家衛視之所以信任此大神,則是因為真實收視數據只有0.2-0.3,收視業績全仰仗大神“做出來”。

雖然郭靖宇將“買賣數據”曝光後,曾激起行業整頓和治理的大規模討論,最終卻“風聲大雨點小”並沒有落實到具體新規出臺。

文娛價值官記者回憶,收視數據“造假”已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來看一下2012年到現在的收視率造假事件時間軸。

收视率不是“假”,而是疯狂

然而,從2012年開始抨擊的“收視率造假”不但沒有被遏制,現在卻形成了一個巨大灰產和利益共同體,價值官記者和一位衛視職員聊天時,對方透露

:“沒什麼好說的,用《慶餘年》皇帝的一句話來形容一下我們臺的情況——’只要能辦事,說點謊話也沒什麼。’”

收视率不是“假”,而是疯狂

不造假會怎樣?

價值官記者承認,很長一段時間裡,收視率是一個個電視臺的KPI,更是吸引“金主爸爸”的重要指標。

某衛視商務人員劉暢(化名)告訴文娛價值官記者,收視率數據不佳最直接的損失,就是會失去金主的投放。部分代理公司會根據收視率與廣告主結算

例如某時段年廣告額標價為3000萬,廣告代理公司若以2000萬買斷廣告時段,收視率為1的話,廣告主支付廣告費5000萬,若收視率為2,廣告主則需要付出1億。

劉暢告訴文娛價值官記者,這種做法實屬無奈,衛視每年廣告額的70%都要與收視率掛鉤,四大衛視一集電視劇的收視率能提高0.5%,那整部劇的廣告收入就增加了1500萬,收視率過3%,廣告收入就能達9000萬接近1億。“大環境就是這樣,我們也沒辦法。我能理解片方,但這麼大個電視臺都是重資產,還有這麼多號人要養,我也能理解領導們的難處。

但是隨著視頻平臺的崛起和日漸掌握話語權,廣告商們也不“吊在一棵樹上”了,某乳品飲料廠商PR就這樣告訴文娛價值官記者:“我們老闆又不傻,難道不知道他們作假嗎?現在又不是就那兩三家數據公司的時代了,我們會橫向縱向綜合對比數據、口碑、圈層影響力,最終再進行評估採購。”這個PR表示,很多公關有一個共識,看收視率是否真實可以觀察它的廣告投放情況,

如果廣告很少且客戶知名度不高,那多半數據注水的可能性更大。

而收視率對出品方的影響不如電視臺大,充其量是收視率高的,和網絡平臺的談判籌碼更高一些,但是基於平臺背後用戶的特點,平臺購劇和電視臺又有很大區別,所以收視率不是平臺最為看重的因素。2017年以來,由於視頻平臺的分流,導致電視臺廣告商收入斷崖式下跌,而越是沒有廣告商的惠顧,電視臺數據注水的行為也越猖獗,只是這部分成本都被片方承擔了,電視臺坐享其成。

收视率不是“假”,而是疯狂

酷雲CEO李鵬曾就90%的電視劇參與收視率買賣一事,給出過這樣的評價:“買收視率有進攻和防守兩種目的。進攻就是自己的劇同一檔期必須買第一名;還有一種是內容做得還不錯,也得買,不買的話數據就掉地上了,慘不忍睹。”在李鵬看來,想要根治完全不可能。因為這個產業鏈不只是由劇方和電視臺組成的,它還涉及到廣告主的權益,而且這個產業鏈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這個閉環加起來可能有幾萬家公司,讓幾萬家公司聯盟在一起反對自己的利益,顯然是不現實的

收視率新系統為何姍姍來遲?

2019年的收視率亂想背後,其實隱藏著一個根源,業內人士向價值官記者爆料,因為要換收視率系統,才會有這換之前這條產業鏈的瘋狂大甩賣,而目前購買收視率的市場價比較低,所以今年的交易量才非常大。”

收视率不是“假”,而是疯狂

的確,為了防操縱、抗汙染,解決收視造假,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去年在北京舉行新聞發佈會上宣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播電視節目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基本建成,並開通試運行。

收视率不是“假”,而是疯狂

該系統數據採集、清洗、分析、呈現等各環節無縫銜接,全流程自動化、封閉化處理,可有效防範人為操縱。基於海量大數據統計,個體樣本數據汙染對統計結果的影響可忽略。同樣對於500萬用戶的某城市,如果針對某節目汙染500個抽樣中的5個樣本用戶數據,該節目的收視率可提升或降低1%。如果該節目的真實收視率為2%,統計偏差可達50%。對本系統而言,這種情況僅會對該節目的收視率影響百萬分之一,統計誤差基本可忽略不計。

早在2016年,廣播電視規劃院牽頭,組織多家廣播電視臺、網絡傳輸機構、科研院所、高校、企業開展技術研發,先後制定發佈了收視數據元素集、交換接口、清洗規則等多項行業規範。2018年,廣電總局組織十餘家單位完成涵蓋有線電視、IPTV、互聯網電視的千萬級樣本規模收視調查技術實驗。專家對實驗的評審結果表明,該系統可以滿足對超大規模、多源異構收視數據分析與節目綜合評價的需要。

開通試運行的廣播電視節目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主要通過建立與網絡傳輸機構之間的安全通道,匯聚大樣本用戶收視行為數據,經清洗、轉換、分析與挖掘,輸出開機用戶數、觀看用戶數、收視率、市場佔有率等 30 項核心指標,該系統一旦被推行,對於之前的行業亂象必然起到治理和淨化作用。

可惜,新的收視率系統遲遲沒有推行,從而才有今年這讓人瞠目結舌的收視率排名。

結語:文娛價值官記者相信,“唯收視率”已經進入後半程階段,5G時代視頻平臺所帶來的衝擊,無疑會激發出電視臺絕地反擊的全新狀態,而電視臺真正保障的不應是收視率,內容的創新、人才的維護、科技的融合等等,這些才是電視臺要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去探索的目標。

收视率不是“假”,而是疯狂

2.轉載開白請在後臺回覆“轉載”查看轉載要求。

3.商務合作微信:shenduo5546 或致電:18610155546

4:媒體合作加微信:yanzhiaozhe0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