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击与反伏击,战争史上那些精彩绝伦的较量

平地惊雷,火光四起,杀声震天,万弩齐发···

被伏击,是所有军人的噩梦!

因此,自古以来,行军方想尽各种办法反伏击,而伏击部队也想尽各种办法破坏对方的反伏击!

伏击、反伏击的较量,不绝于史,精彩绝伦。

破伏击方法1:以迂为直,出敌不意

伏击,是一种常见的作战形式。

马陵道,孙膑更是以一场精彩绝伦的伏击歼灭战,成就了千古英名。

伏击与反伏击,战争史上那些精彩绝伦的较量

孙膑以一场漂亮的伏击歼灭战,成就了千古英名。

当然,许多伏击战,规模没有这么大,却更为常见。

比如:伏击阻击战。

以伏击的方式,迟滞敌军前进速度,给主力部队争取时间。同时,由于位置隐蔽,伏击部队打起阻击来也往往不必搞得太悲壮,差不多了扭头就撤,换个地方继续伏击阻击!对方只能不断在行军队列和作战队列间不断切换,烦都被烦死!

所以,对于可能的伏击,能别惹就别惹,因为:大家都很忙,真心耗不起时间!

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孙子兵法》

汉景帝时期,七王之乱爆发。周亚夫领命出征!

周亚夫在长安接到任命后,风尘仆仆就往荥阳赶去。

走到灞上,被一个叫赵涉的哥们拦下了:“吴王有钱呀!他养了很多死士!你现在去荥阳的路上,要经过崤函、渑池,极易被伏击!要不您换个道?绕路走武关,周折是周折一点,但安全!

周亚夫一听,有道理!马上换道,取道武关,抵达荥阳!


伏击与反伏击,战争史上那些精彩绝伦的较量

河北衡水的亚夫陵园。

周亚夫没时间去搭理崤山、渑池伏兵,有人有时间呀!周亚夫派遣搜索部队前往,果然,搜出了一大批吴王死士!

好险!差一点就让人”擒贼先擒王“了!

在这个战例中,堂堂周亚夫当然不怕一群死士了!可是,比起和死士耗来,尽快抵达指挥位置是更为重要的、刻不容缓的任务!

因此,周亚夫换路走了,另外派人去搜索伏兵了!

伏击部队反制法1:多种方案,立足于敌军最大可能的路线,兼顾其他路线

我西北野战军也吃过类似的亏。在榆林战役中,国军钟松部36师居然绕道塞外沙漠,绕开我军伏击,直接增援榆林,使我军被迫撤退。

不过,作为以伏击战起家的军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我军在伏击战的组织上,不断变得更缜密、更完善。


伏击与反伏击,战争史上那些精彩绝伦的较量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在宜川战役中,我军就充分预计了敌军增援部队的3种行军可能(走瓦子街大道、走黄龙、走进士庙),并判断敌军采取第一种行军路线可能最大。

因此,我军果断采取了“立足于第一条路线,兼顾其他两条路线”的伏击计划。

最终,万无一失,全歼刘勘部,取得了宜川战役的伟大胜利!

在这种较量中,双方指挥员的判断力和应变能力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破伏击方法2:提前搜索

对于可能的埋伏的地方,预先进行搜索,也是常见降低中伏概率的手段。

军行有险阻、潢井、山林、葭苇、翳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孙子兵法》

说到最可能遭到埋伏的地方,自然是山地了!


伏击与反伏击,战争史上那些精彩绝伦的较量

武汉三国城里的邓艾像。

邓艾在伐蜀之战中,偷渡阴平。在前半段,都是人迹罕至的区域,主要是爬山涉水、连滚带爬,被伏击的危险倒不大。

不过,接近江油时,就危险起来了!

钟会派田章率军来支援(出剑阁西,径出江油)。田章出来后,不出百里,就击败了蜀军三校伏兵!

三校就是4、500人!可以说,如果不是田章击败这三校伏兵,就邓艾那饥肠辘辘的部队,恐怕是扛不住伏击的!

同样,在唐朝时,与大勃律作战,封常清轻松击败对手,准备追击。段秀实表示:大勃律没有这么不经打吧!这摆明了是在以弱兵引诱我们呀!请搜索这片山林,肯定能抓住敌人!

封常清觉得有理,就派兵搜索山林,果然搜出了伏兵,悉数歼灭!


伏击与反伏击,战争史上那些精彩绝伦的较量

有些地形中,伏兵还真不是你想搜就搜索得清楚的。

在进入热兵器时代后,这种搜索方法也多样化起来。

除了派兵侦察,为了争取时间,提高行军效率,行军方(日军、美军)往往预先对可能设伏区域进行火力打击,在完成火力打击后,再进军,降低中伏概率!

伏击部队反制法2:伏击纪律

当然,这种方法,在遇到伏击高手时,常常失效。

比如,抗战时期,日军的战术素养非常高,常常排除尖兵进行搜索。

可是,八路的伏击纪律非常好,日军的搜索常常无法发现我军设伏。

在神头岭伏击战中,日军就预先排除骑兵部队搜索我军踪迹。陈赓下令军队不许动工事的旧土和草,如果有踩到的草,必须顺风扶起!

有时候,日军士兵搜索部队离我伏击部队只有咫尺之遥,我军都强忍怒火,一动不动!

在这种情况下,我军躲过了敌军的搜索,成功完成了伏击战!

看来,这种搜索法,比拼的还是双方的纪律性!

伏击与反伏击,战争史上那些精彩绝伦的较量

纪律,是胜利的保障。

我军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养成了极好的纪律性!

抗美援朝战争中,由于美军火力强大,我军为了降低火力伤害,减少冲击距离,有时会采取“阵前伏击”的战术:即提前将攻击部队埋伏到敌军阵地前,一埋伏就埋伏一整天!到了夜晚,发起突击!

这样我军既可以减少冲击距离,提高攻击效率,也利于快速解决战斗,争取时间巩固阵地,防御敌军的反击!

当然,美军也不傻,美军常常对着阵前可能隐蔽的区域进行火力打击!一旦我军有一两个战士中弹乱动,整个伏击计划就会暴露!

所幸的是:英勇的我军将士往往表现出惊人的纪律性,即使中弹也不曾暴露,保证伏击计划的完成!

正是这样英勇的战士,才可能在装备、实力差距如此明显的情况下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

遗憾的是,今天和平环境下,居然有人质疑烈士们英勇事迹的真实性!实在令人震惊!

破伏击方法3:提前控制道路

有的地区,不容易绕过,实施侦察也容易“漏网”,这时候,就要先派部分部队控制险要处,防止被伏击了!

凡军行,人山林翳之地,防有伏兵,先须选矫健三二百人于险阻不防之处偷路过,把其出道。又选骁勇当道搜索,或自高山、树梢,使人审视,审无藏伏,分兵前后,以为领招,然后遣辎重老小先度,以步兵济其后——《武经总要》

伏击与反伏击,战争史上那些精彩绝伦的较量

曹操对用兵的组织、总结,堪称大师级。

比如,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时,在夏侯渊被杀后,因客观条件(散关、沮道已被封锁),曹操只能走褒斜道入汉中。

褒斜道沿途多为悬空栈道,险要且容易被伏击。关键是:两处大山,提前搜索难以保证没有“漏网之鱼”。

因此,曹操派先头部队先占据险要,大军才经道入汉中!

传说中以山地战见长的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也曾有类似操作。

黄土岭战役中,狡猾的阿部规秀发现我军主力有可能在黄土岭周边的峡谷伏击,于是,下令先头部队携带轻重机枪控制两侧高地,部队把队伍拉长,企图交替掩护,破坏我军伏击计划。

在解放战争中,慑于解放军的伏击威力和围点打援,国民党军增援部队往往也是如此:大兵团猥集一处,步步为营,凡遇险要,必派先头营控制稳当,大军才交替前进!

伏击部队反制法3:灵活化解

这种行军方法,确实十分安全!沿途被伏击的概率非常小!

不过,这种方法的行军效率非常之低,给了伏击方(阻击方)调整的时间。


伏击与反伏击,战争史上那些精彩绝伦的较量

汉中之战,刘备最终击败关羽,夺取汉中。

在汉中之战中,刘备就抓住曹操粮运困难的弱点,采取了据险不战,分兵视机袭扰曹军粮食的方法。

最终,曹操打得十分辛苦,消耗极大,却毫无进展,被迫放弃“鸡肋”,退出汉中争夺战!

在黄土岭伏击战中,我军发挥高度的纪律性和机动灵活的优点,巧妙安排埋伏,使日军没有发现我军伏击部队,同时,沉着冷静,把敌人大部放入伏击阵地才突然发起猛攻!随后,又通过对敌指挥所的轰炸,炸死阿部规秀!

当然,阿部规秀的安排确实给我军带来了困难,此战,我军未能全歼敌军。原本一分区还可能遭到批评,直到阿部规秀被击毙的好消息传来!

看来,谨慎行军确实会给伏击方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是,伏击方只要机动灵活,敢打敢拼,往往会有不错的收获!

同样,在解放战争中,面对国军的“谨慎行军”,我军常常也确实找不到好的歼敌机会。

但是,我军往往抓住敌军行军缓慢这一弱点,灵活用兵,实现战役企图。

一方面,我军往往利用敌军的缓慢,以主力猛烈攻击敌军待援部队,或一举歼灭,或迫使敌军加快行军速度,出现破绽;

另一方面,我军往往利用敌军的谨慎,以小部队节节阻击,使敌军更加缓慢、畏惧;

因此,解放战争中常常出现的奇观是:各处国军都报告自己遇到了共军主力的攻击,以至于仗都打完了,国军指挥官还没搞清楚共军主力到底在主攻谁···

伏击战,作为一种古老的战斗形态,今天依然非常常见。


伏击与反伏击,战争史上那些精彩绝伦的较量

今天,无人机、热成像等各种装备辅助侦察,伏击组织难度加大。

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侦察手段多样、通讯速度及时、远程火力组织,英美军号称自己可以“发现即摧毁”,使得对手伏击组织的难度越来越大,

但另一方面,在阿富汗等地,武装分子依然常常通过精心布置伏击,打击英美军队。其中不乏击落美军直升机,歼灭美军小部队的战例!

因此,伏击与反伏击,这对相爱相杀数千年的孪生兄弟,还将在未来战争中一起舞动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