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區張卜街道賈蔡村“追夢夕陽紅”舞蹈隊,為美麗賈蔡添佳彩

高陵區張卜街道賈蔡村“追夢夕陽紅”舞蹈隊,為美麗賈蔡添佳彩

賈蔡村追夢夕陽紅舞蹈隊是一支由來自本村平均年齡在6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自發組成的以“健身求快樂,追夢享康寧”為宗旨的操舞隊伍,

高陵區張卜街道賈蔡村“追夢夕陽紅”舞蹈隊,為美麗賈蔡添佳彩

平常堅持每天廣場舞、健身操訓練活動,從不間斷,

並不定期地做大型操舞展演,豐富村民文化娛樂生活,接受社會各界觀摩,

受到當地村幹部和廣大村民的支持和熱情關注,反響非常強烈。參與人數不斷增加。

高陵區張卜街道賈蔡村“追夢夕陽紅”舞蹈隊,為美麗賈蔡添佳彩

自購統一服裝,積極參加展演人數最多時超過60人,

陣容強大,規模空前,為美麗賈蔡添佳彩,

已成為賈蔡村的一張名片,與渭河美麗的風景相得益彰。

高陵區張卜街道賈蔡村“追夢夕陽紅”舞蹈隊,為美麗賈蔡添佳彩

組織(音響):趙雲斌

舞美:蔡香亞 彭 獨

高陵區張卜街道賈蔡村“追夢夕陽紅”舞蹈隊,為美麗賈蔡添佳彩

高陵區張卜街道賈蔡村“追夢夕陽紅”舞蹈隊,為美麗賈蔡添佳彩

高陵區張卜街道賈蔡村“追夢夕陽紅”舞蹈隊,為美麗賈蔡添佳彩

高陵區張卜街道賈蔡村“追夢夕陽紅”舞蹈隊,為美麗賈蔡添佳彩

高陵區張卜街道賈蔡村“追夢夕陽紅”舞蹈隊,為美麗賈蔡添佳彩

“賈蔡村”人文概況和歷史變遷

賈蔡村廣大區域位於高陵區張卜街辦南白蟒原上,南依渭水,原體高曰20米,西有210國道和西禹高速,交通便利,原隸屬張卜村委會,因行政村過大,管理不便,於1987年8月析出,建立賈蔡村委會。轄賈家、蔡家2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村委會駐賈家,距鎮政府駐地南偏東1.88公里。2011年有620戶,2510人。耕地3400畝,均可灌溉。糧食作物種植面積526公頃,總產3887噸,公頃產7389公斤。有小學、醫療站各1所。

高陵區張卜街道賈蔡村“追夢夕陽紅”舞蹈隊,為美麗賈蔡添佳彩

劉軍華作白蟒原

此處有四坡溝:也叫“駱駝溝”,位於高陵縣張卜鄉賈家村東。自古以來,是通往東渭橋必經之官道,村人稱此溝由“駱駝項”“鳳凰嘴”“簸箕掌”三部分組成。唐代日本遣唐使經過此地,日本平安時代著名僧人靖益僧圓仁隨第十八次遣唐使就是從此下原過東渭橋進入長安城的。村中還有有沙家溝,位於高陵縣張卜鄉賈家村中部。楊家溝,位於高陵縣張卜鄉賈家村西頭。因毗鄰渭河,風景宜人,鳥類、魚類繁多,也構成賈蔡村一道風景。

高陵區張卜街道賈蔡村“追夢夕陽紅”舞蹈隊,為美麗賈蔡添佳彩

高陵區張卜街道賈蔡村“追夢夕陽紅”舞蹈隊,為美麗賈蔡添佳彩

賈蔡村周邊自然生態 (劉志傑攝)

村落

賈家,位於鎮政府駐地南偏東約1.88公里處,西鄰蔡家自然村。有270戶,l060人,早期村民多依原窯居。明代成村。因賈姓最初在此開店而得名賈店,後稱賈村或賈家。明嘉靖二十年(1541)和清雍正十年(1732)《高陵縣誌》均記作“賈店”。當時已為大村。清光緒七年(1881)《高陵縣續志》分三村記作“賈東村、賈中村、賈西村”。民國30年(1941)《高陵縣區保總圖》始標為今名。《高陵縣誌》(2000)亦記為此名。

蔡家,位於鎮政府駐地南約2公里處,渭河北岸、奉正原南二級臺地。有350戶,1450人,過去窯居者甚多。據傳,清中葉以村民姓氏得名。據董國柱《高陵碑石》所錄“蔡家東西二村灘地碑”載:“我村古號興馬”。清雍正十年(1732)《高陵縣誌》即記為“興馬村”。光緒七年(1881)《高陵縣續志》記為“蔡家”。《高陵縣誌》(2000)亦記為此名。

歷史記載

唐永泰元年(765)九月,吐蕃、党項羌、吐谷渾、匈奴等發兵30萬,掠涇邠、蹂鳳翔、入禮泉、奉天(今乾縣),京師大震,皇帝命李忠臣屯兵於東渭橋。嗣後,郝遷玉與馬璘率軍五千,亦屯兵東渭橋。

唐建中四年(783),涇原兵在長安譁變,擁朱泚為帝,唐德宗出奔奉天。汝鄭應援使劉德信在汝州(今河南臨汝縣)聞訊赴援,在見子陵西(今西安東南滻水東原),與朱沘叛軍三次交戰。劉得勝後,屯兵於東渭橋。

唐興元元年(784)二月,德宗在奉天詔李晟赴難。晟自蒲津(今山西永濟縣)擠軍於東渭橋。

唐廣明元年(880)十二月,黃巢起義軍攻克長安,自稱大齊皇帝,改元金統。時遣大將碣山朱溫屯兵東渭橋,保衛長安。

唐中和元年(公元881)九月,鄜延節度使李壽昌,夏綏節度使拓拔思恭與黃巢起義軍交戰於東渭橋,被黃巢擊敗。二年(882)五月,李壽昌、拓拔思恭從武功發兵至東渭橋,又被黃巢部將朱溫、尚讓擊敗。三年(883)四月,李克用派遣部將楊守宗率河中將白志遷、忠武將滿存、朝邑將康師貞合兵攻打黃巢於東渭橋。黃巢起義軍因軍糧不濟,三戰三敗。

遺址陵墓

北周佛教洞窟遺址及北周保定四年孫道茂造像碑

遺址位於張卜鄉賈家窯背上,遺存點位於白蟒原南畔,為渭河二級臺地,南距渭河約500米,北靠農田,海拔高度410米。

高陵區張卜街道賈蔡村“追夢夕陽紅”舞蹈隊,為美麗賈蔡添佳彩

高陵區張卜街道賈蔡村“追夢夕陽紅”舞蹈隊,為美麗賈蔡添佳彩

北周保定四年孫道茂造像碑

賈蔡漢墓群,位於賈蔡村北白蟒原上,面積約2平方公里。暴露豎穴土坑墓、券頂磚室墓共20餘座,出土陶罐、倉、樽、博山爐、耳杯及五銖錢、鐵農具等。

人物

賈 家

賈梁,字從善,明弘治年間貢生,曾任雲南陽陵縣千戶所吏目。

賈致順(1835—1917),字和亭,同治年貢生,曾任澄城縣儒學訓導,參與了光緒十年《高陵縣續志》的編纂工作。

高陵區張卜街道賈蔡村“追夢夕陽紅”舞蹈隊,為美麗賈蔡添佳彩

賈致順

趙延壽,民國時為渭河司馬窩渡口水夫頭。曾組織當地水夫幫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河、解放西安。

賈志芳,早年參加革命,1939年到邊區,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新疆自治區組織部幹訓處處長,中共咸陽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高陵區張卜街道賈蔡村“追夢夕陽紅”舞蹈隊,為美麗賈蔡添佳彩

賈志芳

賈騰,1929年生,曾任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副秘書長。

賈安全,1933年生,曾任西安市85中學高級教師。

賈麥盛,1933年生,西安交大二附院副教授。

賈學文,民國時參加青年遠征軍。

趙騰龍,1942年生,高陵師範畢業,曾參與創建張卜中學。

高陵區張卜街道賈蔡村“追夢夕陽紅”舞蹈隊,為美麗賈蔡添佳彩

趙雲斌,1954年生,字金贇,號渭濱人,齋號弄墨軒,一生從教,期間曾任小學校長20年。自幼酷愛書法,弄墨練筆不輟,博覽群貼,廣納眾長,擅長行、草、榜書,多次參加義賣、捐贈、展出並獲獎。現為西安市書法家協會會員,中華書畫家協會會員,陝西三原於右任書法學會副會長,西安葉濃文化藝術研究會理事,三原於書高陵渭濱分會會長,高陵區書法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楹聯學會會員,西安市高陵區詩詞楹聯學會秘書長。

高陵區張卜街道賈蔡村“追夢夕陽紅”舞蹈隊,為美麗賈蔡添佳彩

趙雲斌書法作品

賈民民,1958生,1984畢業於長安師範,曾任高陵縣老幹局局長,高陵縣組織部副部長。副處。

賈宏濤,1975年生,高陵一中畢業後,就讀於西北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1998年畢業後至新疆農業大學工作至今,期間,攻讀完碩士和博士學位,曾留學俄羅斯國立農業大學。現為新疆農業大學草業與環境科學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新疆土壤肥料學會副秘書長。主要從事土壤環境與安全相關教學和研究,主持課題10餘項,發表研究論文100餘篇,獲得新疆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各1項,入選新疆天山英才人才計劃。

高陵區張卜街道賈蔡村“追夢夕陽紅”舞蹈隊,為美麗賈蔡添佳彩

賈宏濤

王薛承,1960年生,現任航空航天部第二研究所工程師。

蔡 家

張波濤,1937年就讀於黃埔軍校第一分校(洛陽)第十四期第三總隊第三大隊第十隊,1938年畢業。抗日戰爭中參加了晉南會戰,新中國成立後回鄉務農。

高陵區張卜街道賈蔡村“追夢夕陽紅”舞蹈隊,為美麗賈蔡添佳彩

張波濤

張映濤(超),早年在西安讀書,1937年參加高陵學生救國會,並帶領紅軍名將賴傳珠(新中國成立後授上將銜)及其部隊到耿鎮宣傳救國政策。1939年就讀於黃埔軍校16期第1總隊步科第2區隊,1941年起在國民革命軍第22軍86師、228師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參謀、團副等職,1949年9月在綏遠和平起義,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任西北軍區獨立第4師10團1營營長,師直屬幹部輪訓大隊副大隊長等職。1953年轉業到西安建築工程學校、西北建築工程學院,歷任股長、科長、副主任等職。1980年加入“民革”。歷任陝西省政協支部組織委員、主委,民革陝西省第五屆代表大會代表,省政協文史委成員,陝西省黃埔軍校同學會會員。1997年,參加了全國黃埔軍校同學會第2次會員代表大會,為統戰工作奉獻力量。

高陵區張卜街道賈蔡村“追夢夕陽紅”舞蹈隊,為美麗賈蔡添佳彩

張映濤

蔡樹森(1917—2001),194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4月參加革命工作,曾任高陵縣財政局局長、渭南地區財政局局長、潼關縣革委會主任、渭南地區洛惠局黨委書記、局長。1986年離休,享受副廳級待遇。

高陵區張卜街道賈蔡村“追夢夕陽紅”舞蹈隊,為美麗賈蔡添佳彩

蔡樹森

蔡同順,建設工程兵,因工犧牲,烈士。

蔡文成,1941年生,就讀於陝西機械製造工業學校,曾任蘭州軍區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某團團長,後任蘭州軍區某幹休所所長兼書記,師級待遇離休。

蔡文可,1944年生,曾任潼關縣建設銀行行長,全國先進工作者。

蔡浪珍,1946年生,曾任慶安公司董事長。

何建超,1974年生,九三學社西安市委委員、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實踐導師,西北旅遊設計院專家委員會委員,現任西安市曲江新區文化產業中心副主任,曾主導世界文化遺產——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整體營銷推廣工作,目前主要從事文化產業創新、文化遺產更新保護和鄉村文化創意研究工作。發表有學術論文:《西安市文化產業核心競爭力研究》《大明宮唐代元素符號與創意經濟的融合研究》;出版《大明宮之謎》《大明宮唐詩輯注》《文化遺產城市的崛起》《創意鄉村》四本專著。作品曾獲陝西省新聞獎二等獎、西安市第七屆社會科學獎三等獎等獎項十餘項。

抽水站

張卜抽水站位於賈蔡村西,二級抽水工程,1959年11月建成。原為柴油機抽水,1963年農村通電,改建為電力抽水。安裝12英寸(304.8毫米)水泵6臺,配套電動機6臺,裝機容量395千瓦,總揚程37.53米,有乾渠2條,長7.2公里。主要灌溉張卜鄉的張卜、張家、塬後、東關四個村的土地。設計灌溉面積1.23萬畝,有效灌溉面積8000畝,工程投資15.36萬元。站權屬鄉,設有專管機構和人員。隨著城鎮化加快,抽水站已經停用,當年本地的大工程已經完成它的歷史使命。

賈蔡村周邊區域人文歷史內涵豐富,有待保護、開發、利用。今天的賈蔡村已經從傳統農業轉型新型農業,人民群眾生活幸福指數不斷提升,祝願賈蔡村鄉親們更加幸福、順利,安康。

高陵區張卜街道賈蔡村“追夢夕陽紅”舞蹈隊,為美麗賈蔡添佳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