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空襲便可征服英國,如此自信的希特勒,為何敗北英國上空?

不列顛之戰是二戰期間納粹德國對英國發動的大規模空戰,又稱“英倫之戰”。而這次戰爭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空戰,也是人類史上首次空戰。英方作戰部隊除了英國本土的空軍人員還有很多被德國侵略的國家紛紛加入作戰行列。即使是在當時表示中立立場的美國,也組成了“飛鷹中隊”與英國共同奮戰。德方也有意大利給予援助,組成“空軍戰團”與德國空軍一起。最後的戰爭結果是1941年10月12日德國戰敗。

一、英軍戰備條件較好,科技水平較高

剛佔領了法國、比利時、荷蘭等西歐諸國的德國,剛取得軍事戰爭的勝利,士氣高漲,空軍規模急劇擴大,而此時自信滿滿的希特勒也誇下海口稱“只用空襲便可征服英國”看似勝券在握的德國為何會在首次空戰中以失敗告終呢?小編有以下幾點看法。

只用空襲便可征服英國,如此自信的希特勒,為何敗北英國上空?

從英、德雙方的主力戰鬥機上看,英軍的“噴火”和德軍的梅塞施米特-109,這兩種飛機平分秋色性能較強,其次是英軍的“颶風”,而德軍的梅塞施米特-110則最差,整體而言主力戰鬥機上看英軍佔優。再看機載無線電設備方面,德機落後於英機,在空中無法與地面聯繫,特別是在空中飛行時,地面指揮部與飛機“失聯”更是無法指揮其戰鬥,需要完全依靠飛行員自己的經驗來作戰。

只用空襲便可征服英國,如此自信的希特勒,為何敗北英國上空?

相比之下,英軍地面指揮部可以通過無線電有效指揮調度空中飛機,又有雷達加持,因此能夠準確發現德機。無論是從速度上還是精準度上都更勝一籌,以此也體現了當時的英國的科技水平還是略高於德國的。所以整體上從戰備的硬件條件上看英軍佔有明顯優勢。

只用空襲便可征服英國,如此自信的希特勒,為何敗北英國上空?

說到軍事科技水平,之所以會低於英國這完全是由德國當時自身在軍事投入上的失敗造成的。如果單看當時德國的經濟水平,其實還是很高的。

從數據上看,德國當時除了大片侵佔的土地之外,還有很高的煤鋼產量,生產了4億噸煤和3180萬噸鋼。除此之外的勞動力也很充足。如此雄厚的經濟基礎,卻敗在了對軍事上的投入,主要表現在工業部門效率低下,加之軍種之間的內鬥導致的損耗嚴重。最終導致了德國無法在軍事上取得勝利。由此也能體現實際上納粹黨對於國家的控制力並不高。

二、戰爭人員儲備上,德軍懈怠

從戰備人員的儲備上看,英軍的短板就是當時的飛行員數量非常少,特別是可以直接參加作戰的專業人員。於是英方開始強調培訓飛行員質量,並且開設多家飛行員培訓學校,從數量和質量上得到很大改善。當時道丁上將一面開辦新的培訓學校,加緊培訓空勤、地勤人員,一面徵召在英國的法國、比利時、捷克和波蘭等被佔領國的飛行員加入英國空軍。

只用空襲便可征服英國,如此自信的希特勒,為何敗北英國上空?

同時英國還從別的部隊調遣經驗豐富的68名飛行員,並配備相應的空、地勤人員。在這樣緊鑼密鼓的安排下,最終英國空軍飛行員數量上升到1434人,併為每架飛機配備了由機械師和機械師助理、鉗工、無線電等技工各一名組成的地勤小組。這樣專業的地勤小組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出擊檢查,12分鐘裡為剛著陸飛機完成下一次起飛準備,由此,從戰前的人員準備上看人員準備已經做的很充分了。

只用空襲便可征服英國,如此自信的希特勒,為何敗北英國上空?

相比之下的德國,在當時大名鼎鼎的德國空軍司令戈林的帶領下,他戰功赫赫,身份地位僅次於希特勒,並在1935年起任德國空軍總司令,重點發展德國空軍。在1940年7月19日,成為歐洲軍銜最高的軍官享受至高榮譽,這樣的光環籠罩使得他從法蘭西戰役後就徹底沉浸在勝利中,無暇顧及空軍業務,消極待戰,除此之外還樂於蒐集稀世珍寶,舉辦盛大的宴會,總之就是“不務正業”。

不列顛戰役大戰在前,他卻盲目樂觀,覺得僅憑藉德國的空軍就可以征服英倫三島。

三、英軍不屈不撓的作戰意志

在此次戰爭的轉折點來臨之前,德國空軍已對英軍發起了三個階段的空襲,儘管英國倫敦為此傷亡慘重。但這並沒有打敗英軍的作戰勇氣,相反越挫越勇,依舊與德國的空襲相持,並且在這過程中快速恢復了兵力。

只用空襲便可征服英國,如此自信的希特勒,為何敗北英國上空?

1940年9月15日八天的調整和補充之後,英國空軍先後出動了19箇中隊300餘架戰鬥機,迎戰前往倫敦的德軍200架轟炸機和600架戰鬥機組成的大機群。激烈的空戰持續了整整一天,在英軍英勇抗擊下,很多德機漫無目的投下炸彈,匆匆返航。而從損耗情況來看,德軍的戰鬥機損耗是較為嚴重的。

只用空襲便可征服英國,如此自信的希特勒,為何敗北英國上空?

這也成為了此次不列顛之戰的轉折點。從此希特勒也終於意識到,如果沒有拿下英國南部的制空權,擅自進行空襲是非常錯誤的。於是丘吉爾他也將這天認為是世界的空戰史上前所未有的、最為激烈的一天。戰後,英國將1940年9月15日定為不列顛空戰日紀念。

人類史上首次的空襲站以德軍戰敗為告終,這其中除了外部條件的影響,導致德軍在此次戰略失敗的根本原因還是源自德軍內部。德軍對戰局認識不清,對敵人力量認識不清,過於低估對手而高估自己所導致。縱觀整個戰鬥過程,無論是從戰前的準備還是到真正實施的過程。

只用空襲便可征服英國,如此自信的希特勒,為何敗北英國上空?

我們都不難發現德軍自身暴露的問題,在對敵我認識不清時貿然發起進攻,意氣用事多次對英國發起空襲,戰術上急躁冒進。但長期的空襲不但沒給英國造成沉重打擊,反而導致英國越挫越勇,而自身的兵力卻大大折損,真可謂是匹夫之勇。反觀英國的勝利,除了自身的戰略佈局清晰,其他國家的援助,還有自身不屈不撓的意志等因素共同作用主導了此次戰爭的勝利。還是印證了那句經典名言,正義最終將戰勝邪惡。

結語


隨著1941年6月22日德軍開始進攻蘇聯,德國空軍主力轉往蘇聯戰場,對英國的戰略空襲也終於停止。而德軍事先預謀好的海獅計劃也因此失敗,轉而開始了針對蘇聯的巴巴羅莎計劃。人類戰爭史上最驚心動魄的不列顛之戰就此結束。

參考文獻:

《 二戰十大著名戰役 》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