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圖畫詩,不僅表現了蘇東坡的幽默,更彰顯了北宋的文化自信


這首圖畫詩,不僅表現了蘇東坡的幽默,更彰顯了北宋的文化自信

文|丁十二


誰題佳句到幽都,逢著胡兒問大蘇。

作為北宋文壇當之無愧的領袖,蘇東坡不僅在北宋境內家喻戶曉,就連周邊的遼、西夏、高麗等國也紛紛習讀蘇東坡的詩文。據傳監察御史張舜民在奉命出使遼國時,就曾在驛站的牆壁上看到遼人所題寫的蘇軾的詩歌。而在遼國的書肆裡,還有專門刊載蘇軾作品的冊集。

元豐八年(1085年)至元祐元年,蘇軾一路從從六品的禮部郎中升遷到正三品的翰林學士。就這樣不到一年的時間裡,蘇軾從一個閒居的謫官,扶搖直上,一夜之間成為朝堂上舉足輕重的人物。

作為翰林學士,蘇軾經常要奉命接待外國使臣,所以蘇軾就算是當時的外交官了吧。

外交場合就是另一個沒有硝煙沒有殺戮的戰場,古來如此。所以表面親切友好的氛圍背後,總是暗藏著一次又一次的鬥智鬥勇。但只可惜對方遇到的是蘇軾,一個詩文卓絕、才華橫溢的段子手。所以,外邦使臣都是興沖沖的來,然後就像拔了毛的公雞一樣悻悻而歸。

這首圖畫詩,不僅表現了蘇東坡的幽默,更彰顯了北宋的文化自信

有一次,蘇軾陪同各國使臣品茗聽曲,皓月當空,美人當前,大家談笑風生,好不熱鬧。

但這時有個遼使素來自視甚高,就想搞點事情。於是瞅著一個空當,趕緊上前對蘇軾拱了拱手,故作謙遜地說:在我們遼國有一個對聯:三光日月星,國中無人能對,蘇大人,在下久聞你的大名,不甚欽敬,不知你能不能對出來?

這蘇軾還看不出遼使心裡那點小九九,所以也裝模作樣地說:這一聯很絕,(對一般人)確實有難度。

聽見蘇東坡這樣說,遼使心裡暗喜。

誰知蘇東坡說:不過,“四詩風雅頌”倒是天生妙對,不知你覺得如何?

蘇軾就是這樣,開玩笑上頭了就停不下來,遼使說全國沒有人能對,蘇東坡想都沒想就對上了,完了還說我這裡還有一個下聯也勉強可以湊數:“四德元亨利”。

這首圖畫詩,不僅表現了蘇東坡的幽默,更彰顯了北宋的文化自信

遼使一聽,差點笑出豬叫,《易經》說的四德不是元亨利貞嗎?蘇東坡啊蘇東坡,原來這種基礎常識你也會犯錯,看我不好好嘲諷嘲諷你!

這樣想著,遼使欻一下站了起來,就準備說話。

蘇東坡忙說:您是想說我忘了一德是嗎?我們是兄弟友邦,您作為大遼的使節豈會不知道,那沒有說出的一德,正是我朝仁宗皇帝的廟諱,怎可直言?

這真是把遼使按在地上使勁摩擦,一般人到這裡知道不是蘇東坡對手也就收手了,但那個遼使不是一般人啊,他始終貫徹在哪裡跌倒就再在哪裡跌倒且絕不起來的優良作風。

於是他繼續搞事情,不過也許是他真的急瘋了還是虐傻了,他居然要跟蘇東坡比寫詩。這不是關公面前耍大刀嘛。

另一邊蘇軾想,既然你不要面子,那我就再摩擦你幾下,讓你知道這是宋朝的地盤。於是蘇軾乾脆說:我覺得寫詩不難,讀詩才難。

那遼使心裡想,讀詩有什麼難的,這裡哪個人從小到大沒有讀了幾百上千首詩。

蘇軾笑笑,叫左右遞上文房四寶,然後隨手寫下一首“圖畫”詩,名曰《晚眺》:

這首圖畫詩,不僅表現了蘇東坡的幽默,更彰顯了北宋的文化自信

遼使率先接過來一看,一臉懵逼,再遞給旁邊的人,二臉懵逼、三臉懵逼…多臉懵逼:這首像畫一樣的詩真的是詩?

蘇軾微微一笑,解釋道:這是一首“神智體”詩歌,畫的內容就是詩歌的內容,以意寫圖,令人自悟。

《晚眺》

長亭短景無人畫,老大橫拖瘦竹筇。

回首斷雲斜日暮,曲江倒蘸側山峰。

這首“圖畫詩”,不僅表現了蘇東坡的才華與幽默,更彰顯了北宋的文化自信。

這讓我想到1955年4月,周總理代表參加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中國因此打開了與非洲國家建交的大門。

但美國記者卻不懷好意地問周總理:“在你們中國,明明是人走的路為什麼卻要叫‘馬路’?”

周總理的回答可謂拍案叫絕:因為我們走的是馬克思主義道路,簡稱馬路。

蘇東坡也好,周總理也好,他們的才華和智慧固然令人稱歎,但這背後折射出的文化自信更值得我們每一個華夏兒女驕傲和自豪。


圖片/網絡

每天共話詩詞,關注十二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