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榮:金融業要找準應用場景 防止蹭區塊鏈熱點炒作

法眼君

在12月1日由新華社瞭望智庫主辦的“第四屆中國新金融高峰論壇2019”上,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指出,要結合經濟社會活動場景需求,提升金融科技供給質量;著力推進制度建設,引導金融科技守正、向善。

一是緊密結合經濟社會活動的場景需求,提升金融科技的供給質量。

長期的金融發展實踐表明,任何金融創新如果脫離了實體經濟的客觀需求,就會偏離方向、違背規律,從而走向或自我循環、或過度膨脹、或非理性繁榮。這樣的金融創新要麼因為價值缺失而被自然淘汰,要麼因為與實際需求不吻合而難以為繼,只有那些真正符合實體經濟、符合經濟規律、深耕業務場景的金融創新才可能有持續的生命力。因此,發展金融科技要始終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和人民生活作為我們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科學、冷靜、務實的態度,切實抓住經濟社會和人民群眾最需要的金融服務場景,所提供的金融服務應該是接地氣的,從而不斷地去提升金融科技供給對多元化需求的適應性和有效性。

近期,金融業對區塊鏈的討論和實踐非常熱烈,其中也出現了一些將區塊鏈神化、泛化的雜音。其實,區塊鏈作為一種技術集成創新,在促進數據共享、提高協同效率、建設可信體系等方面確實具有突出的優勢,在金融領域確實具有很好的應用場景。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區塊鏈各組件技術的成熟度存在差異,不同金融場景對區塊鏈安全、性能、功能等要求也不盡相同。當前區塊鏈更多的是應用於供應鏈金融、貿易融資、市場證券化等存在多方交易且信任基礎較弱的特定場景,並不是所有的業務都要用區塊鏈,也並不是所有的數據都要上區塊鏈,更要防止有的人借這個機會來蹭熱點和炒作。我們應該負責任地向社會普及相關的金融和科技知識,讓群眾能夠清楚地瞭解到這些背景情況。所以在金融行業只有找準了應用場景,並且與其他技術有機地、有效地結合使用,才能使區塊鏈技術創新優勢和經濟社會價值真正得到充分彰顯。

李東榮:金融業要找準應用場景 防止蹭區塊鏈熱點炒作

二是著力推進制度建設,引導金融科技守正、向善。

自古以來,科技都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它能夠造福人民,促進發展;用得不好,就可能打開潘多拉的魔盒,帶來問題和風險隱患。近年來,我們看到很多從業機構都在提倡守正創新、科技向善的經營理念,我認為這樣的理念是客觀務實的。當然,再好的理念也還需要有制度的保障,當前在新技術、新應用、新模式不斷湧現的情況下,要確保金融科技始終走在守正向善的發展道路上,我們更應該注重制度的激勵約束作用,按照強基礎、補短板、零適用、延遲性的原則,以金融數據治理和信息保護、金融科技應用安全管理,金融科技產品檢測認證,金融科技知識產權保護,金融機構與科技公司合作規範等內容為重點,與時俱進地補充完善,包括法律規定、監管規則、自律標準、內控機制等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加快形成多層次的金融科技制度體系,把金融科技創新放在制度的防火牆內,把金融科技風險關進制度的籠子裡,把金融消費者置於制度的保護下,堅決避免“唯技術至上”、“有技術可任性”等一些錯誤的理念和行為。

三是積極發展監管科技,增強金融科技的治理能力。

縱觀人類金融發展史,金融創新與監管總是在你追我趕的動態博弈和螺旋式上升中尋求更高水平的平衡。當前,金融科技蓬勃發展,金融賬戶數據的關聯性和交互性不斷增強,金融活動的實時性和不間斷性越發明顯,金融風險構成的交叉性和複雜性更加突出。所有的這些變化都對金融監管的實時性、精準性和穿透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必須按照國家金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綜合地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應用程序編程接口等前沿技術,依法合規地建立跨部門、跨地區、跨層級的公共數據融合和監管信息共享機制。對側重於機構監管、分業分段監管、事前准入監管的傳統監管模式進行適應性的調整優化,要與時俱進,不斷優化,逐步地實現規則數字化翻譯、數據實時化採集、風險智能化分析、結果可視化呈現等監管科技功能,使金融監管部門在防控金融風險,特別是系統性金融風險方面能夠更為主動、更加有效。

四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夯實金融科技智力支撐。

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的資源,也是金融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在全球金融科技競爭中,科技硬實力也好,政策軟實力也罷,歸根到底還是要靠人才來實現,根據這些年我們的一些調查研究,有很多機構普遍反映,目前引才難、引才貴、育才慢、留才難是當前金融科技創新發展面臨的共性難題。當前,我國金融科技人才總量緊缺與結構失衡並存,領軍型專家、複合型人才和創新型團隊相對不足,金融人才的科技素養和科技人才的金融素養有待提升,國際金融科技人才資源與國內市場融合機制亟待完善。上述這些問題還需要依靠政府、市場、社會多方的力量,採取多種措施逐步地加以解決。

建設現代金融體系是一項長期、複雜的重要任務,金融科技在其中大有可為,我們相信,在正確方針政策指引下,金融界與社會各界團結協作,共同努力,金融科技在促進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方面一定能夠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