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項城行宮到安陽袁林,話說袁世凱的一步登天和一腳踏空

#頭條帶你遊中國#

在安陽,這個很久以前的一線城市,參觀殷墟和甲骨文是必然之選,可是袁林也不容略過的。因為安陽自公元前後的巔峰滑落,兩千年的燈火闌珊,到了袁世凱,安陽突然靈光乍現,爆發出閃耀全國的光芒。袁林,就是那段忽明忽暗糾結往復的歷史的餘燼。還是值得看一看的。

揣著這樣的思緒,回想著很早就去過的項城袁府,我們出發去袁林。

從項城行宮到安陽袁林,話說袁世凱的一步登天和一腳踏空

袁世凱

袁府,位於周口市項城縣袁寨村,是袁世凱的老家。而安陽袁林則是袁世凱如今的墓寢安身處。按高速公路路線,這兩地僅有400公里五個小時的車程,而一代梟雄、民國大總統、洪憲皇帝,從生到死、兜兜轉轉,卻用了漫長而又短促的五十八年。站在今天看,他一生的攀爬爭鬥輝煌落寞都已清零,生死竟然就如此簡單。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從項城行宮到安陽袁林,話說袁世凱的一步登天和一腳踏空

袁世凱故居:項城袁府

袁府距項城市區七公里。清朝咸豐初年,袁氏家族看中袁寨這塊風水寶地(當然了,那時這塊寶地不叫袁寨),花巨資買下,並開始擴建,歷時三年告成。佔地270畝,明清特色和傳統風格的各式建築248間,周圍1800米長、10米多高的寨牆,優美別緻的花園一座,炮樓6座及護城河三道。建築群由傳統磚瓦、木材、白灰等建築材料構成,整體按中、東、西三軸線佈局,分東、中、西三組縱深院落,且院落幽曲相連,渾然一體。其間雕廊畫棟、危簷高閣、山木池魚,奼紫嫣紅自不待言。因為是早些時候去的,印象已經不那麼清晰。總之,雖不如紅樓賈府那般雍容華貴,但也頗具達官氣象。

但是這個袁府,給袁世凱的回憶並不全是美好,袁世凱在飛黃騰達之後並沒有經常回來,袁府被稱為行宮純粹是袁家後人的一廂情願。

從項城行宮到安陽袁林,話說袁世凱的一步登天和一腳踏空

項城袁府

袁家的發跡並不像袁世凱自誇的那樣自三國的袁紹始,他究竟是不是袁紹的後代現在已不可考,古人總是想把自己往名人顯貴上靠倒是不假。李白不是還自稱是漢將李光之後嘛。

袁家的崛起源於袁世凱的叔祖袁甲三。他這個叔祖官至漕運總督,參與鎮壓太平軍和捻軍,是朝廷的紅人,也是這個家族的頂樑柱。袁世凱也就在這樣的深宅大院裡,飫甘饜肥,長成了墩實的一米五三的小個子。(事實證明,女人不是嫌棄小個子,只是嫌棄沒有實力的小個子,當然這是題外話)

按常理來說,袁世凱並不是袁甲三的嫡孫,是袁甲三的弟弟的孫子,享受不了太多袁甲三的庇廕,何況袁世凱還是庶出(不是大老婆生的,這在那時候可是低人一等的)。他的生父袁保中即袁甲三的堂侄,雖為項城縣的地主豪紳,也才捐了個同知官位並且還是後來的事。可想袁世凱如果想靠家世出頭,也不是沒有難度(當然,你世代農民的讀書郎就不要比了)。

但是命運的轉盤誰也控制不了。袁甲三領兵之時偏偏帶走了袁世凱的親叔叔袁寶慶,這個叔叔屢立戰功受到清廷封賞官至南京道臺。

這和袁世凱也扯不上太多關係呀?別急,偏偏袁寶慶的兒子,和袁世凱同日出生卻早夭,袁世凱生母又沒奶,所以袁世凱早早就和叔叔嬸嬸一起生活。叔叔身後無嗣,袁世凱順理成章過繼給了叔叔!

當然袁世凱也絕不是尋常紈絝子弟可比。

從項城行宮到安陽袁林,話說袁世凱的一步登天和一腳踏空

項城袁府

雖然刻苦讀書連年不第,但是於刀槍棍棒卻情有獨鍾,喜愛兵法,立志學“萬人敵”。又隨袁保慶宦遊濟南、揚州、南京諸地並學習武藝。“喜遊覽山水,復善騎射,課暇則策馬登覽清涼山、莫愁湖、太平湖諸勝蹟”,袁世凱自小嚐自謂“我手上如果能夠掌握十萬精兵,便可橫行天下。” 重金蒐羅兵書戰策,被人譏笑為“袁書呆”。13歲時袁世凱曾制聯“大野龍方蟄,中原鹿正肥”。寥寥數字,足證袁世凱的雄心。

可是不久,養父因霍亂死於任上,袁世凱扶柩歸鄉,家境、前途陡然堪憂。

命運又一次假借叔叔之手拉了袁世凱一把。叔祖袁甲三有個兒子叫袁寶恆的,也是個大官,回家度假時一眼就瞧中了這個侄子,隨即帶他進了京城。袁世凱重新過上了優渥的富二代生活。

但是這個叔叔要求也不低。為了能得叔叔青睞,袁世凱著實下了一番苦功,讀書作文、閱世經綸都終得叔父讚賞。

好景不長,這個叔叔也病死了。袁世凱失了依靠,只好灰頭土臉回到故鄉,準備娶個媳婦,老婆孩子熱炕頭就此終老了。這時候袁府也因為無限膨脹又群龍無首,終至父輩們分家,袁世凱因是袁寶忠兒子袁寶慶養子,也獨得一份家產。也就在期間,結識了一生的摯友、謀士、兄弟徐世昌。

其實,完婚的袁世凱並不甘心鄉紳終老。三試不第後,只好外出巡遊。李白不也是這樣仗劍出門去嗎?可是他比李白幸運,再一個叔叔幫了他(他這前輩子就贏在叔叔多上了)。

當時淮軍將領吳長慶與袁保慶“訂兄弟之好”,為了報答袁保慶的恩情,此時寫信給袁世凱,“招其往學軍旅”。袁世凱便前往山東登州(即今蓬萊)投奔駐防當地的吳長慶。吳長慶幕府中名士眾多,袁世凱在他們的指導下砥礪磨練,紈絝之氣逐漸消失,“謙抑自下,頗知向學”,於是被破格任命為幫辦營務處。

袁世凱雖厭倦科舉但也沒有其它出路,在吳長慶幕府中繼續讀書,準備功名。

清朝屬國朝鮮的突發事變,改變了袁世凱的人生軌跡。

讀到此,你是不是不禁掩卷呼喊:蒼天啊,沒有好爹,有幾個好叔叔也行啊!(當然,自己不努力有好叔叔也是白搭啊。)

袁世凱就此算是離開了自己的家鄉,開始演繹一路開掛的人生。

從項城行宮到安陽袁林,話說袁世凱的一步登天和一腳踏空

袁世凱,字慰亭,號容庵、洗心亭主人

僅三年時間,隨世叔吳長慶出征朝鮮有功,23歲的袁世凱以幫辦朝鮮軍務身份駐藩屬國朝鮮,協助朝鮮訓練新軍,開啟了袁世凱練兵的先河。

期間結交朝鮮高官,政績斐然,在朝鮮被稱為“袁司馬”;平抑朝鮮政變,粉碎日本覬覦圖謀,年僅26歲的袁世凱成為“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位同三品道員,左右朝鮮政局,儼然朝鮮的太上皇。也就在這時候,嶄露頭角的袁世凱受到了大清第一重臣李鴻章的賞識。當然,李鴻章不是叔叔。袁世凱這時候已經不再需要呵護自己的叔叔了。

1894-1895年,是大清也是中國的恥辱之年。袁世凱在甲午戰爭前線10個月,目睹清軍無能的慘狀,萌生了用西法練兵的設想。在眾人舉薦得以覲見光緒皇帝時力陳利害,上書萬言,提出了12條西法練兵的主張,還草擬了編練新建陸軍章程。因袁世凱在朝鮮時期表現突出,有“知兵”之名,加上光緒帝及朝廷重臣的支持,袁世凱正式入主天津小站,開始用西法編練中國首支新式陸軍。

從項城行宮到安陽袁林,話說袁世凱的一步登天和一腳踏空

因為祖籍周口項城,也被稱袁項城

小站練兵,對於中國來說是一件大事。可以說,是袁世凱奠定了中國新式陸軍的基礎,他的小站練兵歌至今大家還耳熟能詳。當然他的功勞遠不止於練成新軍。這一點我們後文再述。

正如美國學者鮑威爾所說:“袁氏的軍法雖嚴,他仍然為士兵所愛戴,這並非意外,因為他親自照管他們,並且按時發餉。再者,他向他們灌輸了忠誠的觀念,不過主要只是向袁世凱而不是向皇帝效忠”。

袁世凱聘德國軍官十餘人擔任教習,又從天津武備學堂中挑選百餘名學生任各級軍官,並引用和培植一批私人親信,以加強對全軍的控制。這些人以後大都成為清末民初的軍政要人。如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曹錕、張勳等。北洋新軍亦逐漸成為袁世凱個人的政治資本,使其成為北洋軍閥的始祖。

餘下的事情,諸如袁世凱如何扶搖直上、如何戊戌告密、如何不惑之年竟出任封疆大吏、如何在李鴻章之後成為左右大清走向甚至中國時局第一人等等已經不用多說,大家在電影小說中已經多次領略,並且也和我們這次的遊歷主題無關。

但他的功績我們還是要記住的。袁世凱創造了中國的諸多第一,大力襄贊新政,包括廢科舉、督辦新軍、建學校、辦工業等,第一支中國警察隊伍亦於天津成立,也籌劃修建了中國第一條自主建造的鐵路——京張鐵路,創建山東大學堂(今山東大學)等等。作為一個出身傳統官宦之家、混跡於行伍之人,能有如此遠見卓識,雖然可能是受到李鴻章等人的薰陶,但也已難能可貴。

從項城行宮到安陽袁林,話說袁世凱的一步登天和一腳踏空

簡短捷說到了1906年,袁世凱北洋集團勢力的擴張,已經威脅了滿洲親貴集團的世襲地位,皇室親貴開始上疏彈劾袁世凱。這時候袁世凱審時度勢,主動辭去各項兼差,並將部分北洋軍交陸軍部直接管轄。

之後光緒帝和慈禧太后相繼病死,溥儀年幼,其父攝政王載灃想除掉袁世凱。袁稱疾返回河南,回到了河南彰德府(今安陽)的洹上村。在當年小站練兵時買下的宅地,也就是如今袁林的附近,蓋起來一座叫“養壽園”的別墅,過起了吟詩垂釣、閒雲野鶴的生活。

那一年,袁世凱將近五十歲。

可是誰也想不到,命運的轉盤再次加速,但這次已經說不清是恩寵還是嘲弄,恩寵的是他不久將登上他夢寐思服的人生頂峰,嘲弄的是他的陽壽只剩下寶貴的十年,他未來很多的悔悟根本來不及更改!

“百年心事總悠悠,壯志當時苦未酬。野老胸中負兵甲,釣翁眼底小王侯。思量天下無磐石,嘆息神州變缺甌。散發天涯從此去,煙蓑雨笠一漁舟。”這是袁世凱閒居洹上的詩作,平心而論,這個行伍之人也頗有幾分才情。但他雖然用了李白的典故,也斷不肯象李白那樣,“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那樣的詩句,也只是他以弱示人、韜光養晦的幌子罷了。

當年的雜誌曾經刊登了他一張《蓑笠垂釣圖》,給人印象很深,他頭戴斗笠,身披蓑衣,儼然一副漁翁模樣,垂釣的地方就在養壽園內。但背地裡他家的電報房整天滴滴答答響個不停,各種密電情報往來於他與他的部下或其它達官貴人之間。他的那張照片也是專門派人到天津一家照相館請來攝影師拍的,是他在苦苦煎熬中作秀,給清王室的人看的。

從項城行宮到安陽袁林,話說袁世凱的一步登天和一腳踏空

袁世凱: 蓑笠垂釣圖

袁世凱之所以閒居洹上而不回老家,是有原因的。安陽地處京畿,交通方便,便於他蒐集輿情掌控全局;他自認為是三國袁紹的後代,而袁紹的發祥地就是安陽;他是庶出,並且他在山東巡撫任上,為了在老墳安葬母親時,遭受了來自袁家嫡親長子的羞辱,他對項城那個老家的感情是極其複雜的,他不想回到項城老家。(所以今天有人說,當初是袁世凱讓鐵路改線以免破壞項城的風水,是沒有依據的。)

既然不能回或者不想回老家,他就不得不早作打算。古人都有落葉歸根的傳統,並且袁世凱還多了個令他心神俱亂的心頭陰影,所以他早在小站練兵時就在安陽洹上買了這塊地。

那個心頭陰影就是“花甲之讖”:據說有一高人曾經給他起卦,說他活不過60歲。而實際上,袁家自袁世凱回溯兩代男性,壽命均不超過60歲。所以這一虛一實兩相疊加,不啻於他頭頂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這個無時不在的壓力勢必對他今後的人生抉擇有重要的影響。

武昌起義給了袁世凱東山再起的機會。大清手指頭掰斷也找不到能平定民亂之人,只好起用袁世凱。袁世凱硬是兩頭示好又兩頭使壞,翻覆雲雨手法高超,逼得清帝退位,自己還當上了中華民國的大總統。

真是人生暢意如此,夫復何言?!

從項城行宮到安陽袁林,話說袁世凱的一步登天和一腳踏空

可是當局者迷。身處全世界共和洪流之中,憑藉一己之力成功推動清帝和平退位,為中國社會進步立下奇功的他,竟然貪心不足、鬼迷心竅玩起了當皇帝的遊戲。剛剛一步登天卻立即一腳踏空了!

他哪裡知道,他命運的轉盤再次加速,留給他沉醉於帝王寶座的時間也僅僅剩下80幾天了!連花費幾十萬大洋定製的龍袍新衣都沒來得及穿上,就龍馭上賓了。據說死前悔得流鼻血,把蠱惑他稱帝的小人罵個臭死,但縱有千般懊悔,萬頭羊駝奔騰,也無力迴天!可憐乎?滑稽乎?我覺得都有,但應該再加上悲哀。

可是這悲哀,僅僅是袁世凱自己嗎?當時及以後,有多少中國男人當然不僅限於男人,不也仍然做著皇帝夢嗎?只不過沒有實現的條件罷了。當然,真正悲哀的是中國多災多難的普羅大眾。

假如沒有那個“花甲之讖”,也許袁世凱不會那麼急切地圖窮匕見匆忙稱帝,83天只不過是眼一睜眼一閉的時間,袁世凱就可以國家英雄共和領袖的榮光完美謝幕,他的墓寢是不是也可以像南京那樣稱陵了呢?

又或者他不是這麼短命,以他的膽識機謀、雄才大略、苦心經營、消除異己,廣積糧不稱霸,平定各個山頭,再皇冠加身,誰又攔得住?

又或者假以時日,他終於看清世界潮流,聽從了二公子袁克文的良言勸誡,在內心掐滅稱帝的野火,即使履政平庸,僅憑他逼滿清遜位之功,袁大總統不照樣可以光照千秋嗎?

可是歷史從來不給你假設的機會,只有我們這樣的螻蟻才在這裡自作聰明地為它覆盤。“絕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同樣庶出的袁二公子婉言相勸的詩文依然懸在袁林的淨室裡,但他卻早已歸天,眼瞅著後人在他林寢前或扼腕或哂笑。

從項城行宮到安陽袁林,話說袁世凱的一步登天和一腳踏空

民國四公子之一袁克文的名句

好了,說古告一段落,讓我們來看看眼前的袁林吧。

從項城行宮到安陽袁林,話說袁世凱的一步登天和一腳踏空

德國飛行員迪特·格拉夫·卡斯特爾於上世紀30年代航拍的袁林全景

袁林坐落在洹河北岸。雖斑駁蒼涼而終不至於拆毀,全仰仗“留作反面教材”的最高指示。

墓園建築仿明陵而略小,最大的特點是中西合璧,堂院前的部分是明清皇陵的風格,堂院後的墓園部分則具有西洋建築特色,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呀 。

袁林的設計者是德國的工程師。主體建築自南而北依次為照壁、糙石橋、清白石橋、牌樓門、望柱、石像生、碑亭、東西值房、堂院大門、大丹陛、東西配殿、景仁堂、墓臺。

袁林以神道為中軸線,南北綿延兩公里。碩大的照壁是整個袁林的最南端,照壁內側滿飾磚雕圖案,技藝精湛、莊重典雅,是全國現存照壁中規模最大、紋飾最精美的一個。據當地老人說,日軍佔領期,日軍曾對著照壁猛戳練刺刀,可氣!

從項城行宮到安陽袁林,話說袁世凱的一步登天和一腳踏空

石橋

繞過照壁,沿神道北上。我們去的時候,神道正在翻修,嶄新的青石匍匐在地上與周遭的破舊很不協調。跨糙石橋、青白石橋,便是另一座大型建築——牌樓。這六柱五樓沖天式的高大牌樓是用鐵筋洋灰石子築就,雄居神道中央。每個柱子頂端都盤踞著一個闊口仰面的望天吼,為這座建築平添了幾分神秘和威嚴。

從項城行宮到安陽袁林,話說袁世凱的一步登天和一腳踏空

牌樓

牌樓兩旁,漢白玉質的望柱、石像生遙遙相對。望柱,高一丈五尺,柱身六面滿飾十二章紋。十二章紋是中國傳統的帝王專用紋樣,浮雕精細。神道兩旁的文武翁仲們真人般大小而略胖,完全是袁世凱執政時期的裝束。

從項城行宮到安陽袁林,話說袁世凱的一步登天和一腳踏空

碑亭

碑亭,亭內伏臥著一座巨大的石雕,叫作贔屓。墓碑5.5米,蟠龍盤繞。墓碑正面則鐫刻端楷大字“大總統袁公世凱之墓”,蒼勁挺拔,乃袁世凱結拜兄弟、詩書畫冠絕一時的徐世昌手筆。稱謂是大總統,墓葬形制又類似帝王,袁世凱可真是難壞了身後的一干弟兄和下屬啊。

從項城行宮到安陽袁林,話說袁世凱的一步登天和一腳踏空

墓碑

穿過堂院,即達袁世凱的墓冢,據說這是仿照了美國總統格蘭特的墓廬。歐式風格、羅馬式的大柱子、渾鐵鑄就的大鐵門、青石砌成的墓廬,鐵門的上端各有一個八角徽章,徽章的中心仍是十二章紋,反覆強調著墓主人的獨特身份。

從項城行宮到安陽袁林,話說袁世凱的一步登天和一腳踏空

回過身來,在東西值房裡,如今展出了袁世凱的生平介紹、隨身遺物、書法照片以及諸多名人對袁世凱的評價等等。袁克定的那聯著名的詩句就懸掛其中。

從項城行宮到安陽袁林,話說袁世凱的一步登天和一腳踏空

袁林松柏森森,盛夏也有幾分涼意,遊人不多,周圍百姓三三兩兩納涼於此,倒也和諧。

袁世凱的墓寢為什麼叫袁林呢?

據說墓地稱林只有聖人才行,像孔子的孔林,關羽的關林,而袁世凱的墓園之所以稱袁林,是當初墓地四周種了幾千棵樹因樹木茂密而得名的。

從項城行宮到安陽袁林,話說袁世凱的一步登天和一腳踏空

藏於展室的袁公手跡,自謙中不無自矜

其實,還有另一個說法,當初極力攛掇袁世凱稱帝、不惜假造報紙矇騙老子的大公子袁克定,想把袁墓定名為袁陵,以示與歷代帝王並列,結果遭到繼任大總統徐世昌的婉拒。看來還是結拜弟兄靠譜,這個太子是真坑爹呀。即便如此,北洋政府還唯恐此名字不能孚眾,還煞費心力作出解釋,“查河南舊俗,凡樹木蓊鬱之區輒名為林”。意思是此林乃樹林之林,非孔林之林。哈哈,此地無“林”三百兩啊。

從項城行宮到安陽袁林,話說袁世凱的一步登天和一腳踏空

袁世凱在稱帝之後,立即招致四面八方的指責、奚落和謾罵,倒袁討袁風起雲湧,袁世凱大驚失色,直呼小兒誤我,可是悔之已晚,在彌留之際囑託家人:“扶柩回籍,葬我洹上。”

遵其遺囑,墓園的督建由河南巡撫使田文烈負責,這田文烈是北洋武備學堂畢業,跟隨袁世凱到朝鮮任過軍中文案,是北洋老前輩。當時建造袁林共耗資75萬,政府撥銀幣50萬,差的錢基本上都是袁的舊屬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張作霖、曹汝霖等人捐款的。

袁林佔地138畝,用2萬多銀元從周圍的村子買來。墓園建成後,徐世昌還以大總統身份跑來安陽察看過,並指示在京漢鐵路洹上村車站添建道碑一座,此後每有北洋官員乘坐火車路過淮上村站都要到碑前景仰一番。

袁世凱的那場葬禮可以說是這位風雲人物最後的輝煌。遺體入殮那天全國下半旗致哀,停止娛樂一天,學校停課一天,文武百官停止宴會27天。出殯當日北京城所有廟宇撞鐘101下,80人為袁世凱抬棺,袁的親朋舊故和清代代表及各國公使一路相送,靈柩到前門外火車站,又鳴禮炮101響,而後運送靈柩的專列沿京漢鐵路南下,途中又不時停車受祭,一直跑了兩天才到達彰德(今安陽)車站。

不過也就是十幾年,到1927年,馮玉祥主政河南,袁世凱在安陽的遺產便被充公,熱心辦教育的馮將軍把袁世凱在洹上村的原宅改成了河南省第二高中,墓園內的殿堂和配房也一度被工廠佔用。

從袁世凱入土到現在,百年滄桑。褒也罷貶也罷,很多人並沒有忘記他。據園林附近村子裡的老人回憶說,小時候去園林玩兒,經常見有人跪在袁世凱的墓臺上大哭。

袁世凱妻妾成群,子嗣眾多,所幸他們終於超越華甲之讖。袁克文的兒子、著名的物理學家袁家騮等一大批子孫得享高壽。

歷史學家唐德剛認為:兩千多年帝王專制的政治傳統絕然不能轉變於旦夕之間,袁世凱想做共和大總統,他所處的那個時代就沒有實行民治的社會基礎,他要回頭搞帝王專制,甚至搞君主立憲,在當時的中國也已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所以客觀歷史早已註定,他這個邊緣政客不論前進和後退都必然是個失敗的悲劇人物。

歷史的塵煙散盡,留給人們的,不應該僅是唏噓,還應有思考。有詩云:

萬里江山眼底橫,無緣及第入軍營。

推聲敲韻煙村外,布雨興風朝野中。

邊塞運籌謀要事,沙場遊獵跨青驄。

但惜決策一時謬,古項長留慨嘆聲。

#頭條帶你遊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