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楼步明

“今天是我第一次来到上陆村,村庄面貌、整个环境、基础设施远比我想象的差很多,我顿感这个第一书记不好当。但是,我在心底暗暗下定决心,决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要为上陆办点事。”这是2017年2月15日,缙云方溪乡上陆村第一书记楼步明上任当天,在他的工作笔记中写下的承诺。

从1979年就职盘溪财税所,楼步明一直在税务机关工作。2017年2月,他被组织派驻上陆村担任第一书记,此时,楼步明刚从重要岗位上退下来不久,再过三年,即将退休。楼步明没有犹豫,欣然接受了组织的安排。

两年来,楼步明把一个脏乱差的偏远山村、一个零基础的“省级集体经济薄弱村”,打造成了省级卫生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6万余元的美丽乡村。10余个项目在两年内全部建成。在他20多万字的工作笔记中,你能清楚地看到一个村庄的蜕变轨迹、一名党员的初心使命。

从“城里人”变“村里人”

“来养老的吧?肯定是挂个名号,估计人都见不到。”楼步明一上任,这样的“负面舆论”就开始在村里发酵。

楼步明倒是也没有急于辩解,他找到村党支部书记沈根木,叮嘱他尽快腾一间闲置的办公室,再支上一张简易的床。沈根木不明就里,但还是照办了。

很快质疑的声音就不攻自破,村民们惊诧地发现,楼步明不是来“养老”的,他竟然把“家”安在了村里,没事还总是上门问东问西。

没过多久,他有了个新的外号——“上门书记”。

楼步明工作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凡事他总喜欢事先调查,摸清情况。为了能尽早熟悉上陆村,每天清晨,他就拉上村会计陆积根,挨家挨户登门走访,了解每家每户的详细情况后,在他自己设计的走访表格中,收集村民们的“愿望清单”。

从“城里人”到“村里人”,楼步明的角色转变得很快。两个月不到,他就从一个不了解村情的外来人变成了上陆村的“百事通”,不管是村庄的“轮廓”还是“细节”,不管是外出人口还是留守村民,他都了然于胸。

全村无产业,农民无所依,集体无收入,这是楼步明摸出的上陆村的“底”。比一穷二白更让他担心的,是缺乏激情的村两委班子。

人心不齐,发展就无从谈起。他在办公室里苦思2个晚上,琢磨出了一套破解的方法:谈心谈话、凝聚人心;强化党务、村务公开;党性教育、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帮扶群众。

“四招”走完,“‘一盘散沙’变成了‘一个拳头’。”方溪乡党委这样评价当时的上陆村两委。

为了检验成果,楼步明小试牛刀。他从环境着手,以垃圾分类这件小事“试水”,要求每位党员联系到户,责任到人,对联系户垃圾分类来承担管理责任。村两委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每月进行打分,对全村前10位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从这件小事里,楼步明看到了村干部精气神的转变,原本自由散漫的班子,开始变得讲团结、顾大局、守纪律、重实干。仅仅一年后,上陆村就被评为了“省级卫生村”。

“就没见过这样的书记。”村民李美玲说,楼步明到村里的这第一项工作,就让大伙刮目相看,大家都觉得这个“书记”似乎不太一样。

事实也证明,这个不太一样的“村官”,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几乎再造了一个上陆村。

精打细算的“抠门书记”

“一年打基础,三年大变样”,得到信任的楼步明,开始着手实施他的计划。

在前期收集的“心愿清单”中,村民们对于修建生态堰坝的呼声较高。方溪是上陆百姓的母亲河,也是丽水人民的“城市大水缸”,一汪碧泉穿村而过,却始终难成景观,村民也不甚亲近。

老楼决定,一定要把这个“民心工程”做成。他一边亲自撰写项目书,向乡里递交,一边抓紧咨询工程细节,准备对外招标。他心想,如果顺利,年内村里就将建好四座生态堰坝。

可等项目批下来,楼步明彻底懵了。4座堰坝县里批下来3座,90多万元的工程预算,县里也只拨付了20多万元。剩余的60多万元,需要村里解决。

“村里的账上空空如也。”老楼皱起了眉头,心里打起了算盘,“没有钱,怎么办?自己建!”

楼步明把村民组织起来,召开了村民大会,将情况如实向村民讲述清楚,并给大伙指了条道:“如果大伙出工出力,咱自己的家自己建,过年等乡亲们回来,咱这条‘破溪’就变景观河了。”

“楼书记太‘精明’了。他把工程款用于支付材料费和村民工资,大大节约成本的同时,还给村民增加了收入,更调动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真是一举多得。” 沈根木说,这种共建共享的模式,不但改变河道面貌,更改变了全村人的精神面貌。

精打细算的老楼,硬是用20多万元的项目款建成了4座质量过硬的生态堰坝。今夏来势汹汹的台风“利奇马”带来的强降雨过境上陆村,4座堰坝毫发无损。

一些“老江湖”也输给了楼步明的“精明”。在他自己拟定的工程合约中,总有一条不起眼的小条款,“工程款需在项目资金到位后再行支付”,这样的小“心机”却让一大批项目得以在短时间内开工建设。

于是,在老楼的精打细算下,两年多时间里,村里先后建成了10多个工程项目。拆除61处老旧危房、修建了543米游步道、200平方米的党建广场、修建沿溪景观墙180米、天马山公园游步道380米、旅游公厕、村庄道路提升2800米、尚书房修复、全村饮水工程提升……上陆村的村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上陆村在“颜值”不断提升的同时,也迅速地将其转化为了美丽经济。2018年,上陆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26万余元,其中经营性收入达10万余元,顺利摘掉了“薄弱村”的帽子。

不怕丢脸的“担粪书记”

村民陆积旺的心里,一直藏着一件事,这件事始终让他心怀愧疚,却也因此对楼步明心服口服。

2017年,楼步明带领村两委决心拆除一批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和公共安全的破旧危房、简易厕所。这是村两委一直想做,却始终难以推进的一项工作。

“涉及到群众的个人利益,推进的阻力比较大。拆除前我们前后开了15次会,家家户户走访讲政策,用了2个月时间做前期工作,仍然有一些村民想不通、不配合。”楼步明回忆道。

顶着巨大的阻力,楼步明还是启动了拆除工作。等到拆除陆积旺家的旱厕时,派去的挑粪工人被骂了回来。

楼步明又找到了沈根木,吩咐他去找两副扁担。“走,咱们俩去挑,看他给不给这个面子。”时逢7月,暑热难当,恶臭难忍。两位书记挑着150多斤的担子,走了好几里山路把粪便浇到了村民家的田里。

连续两个来回,汗水湿透了衣衫,陆积旺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你们赶紧歇会,以前村里事情说了都没有结果,这回想不到下了这么大决心,自家的粪我自己处理”。后来,陆积旺不但处理好了自家的旱厕,还帮着村里做通了其他几个人的工作。

盯工地、挑粪担、抬棺椁……没人干的事,楼步明总是冲在前面;别人干不了的事,楼步明总是能想到办法。在上陆村2年多的时间里,楼步明在这一桩桩小事、实事中,走进了群众心里。

“楼书记不容易。”沈根木还清晰记得,有段时间楼步明突然每天晚上回县城,早上再赶到村里,这反常的作息,让大家十分好奇。后来得知,那段时间楼步明的妻子病危住进了监护室,当时村里正值拆除攻坚期,楼步明若是不在,恐怕工作又要搁置。

于是他白天干工地,晚上到医院照看生病的妻子,每天不辞辛苦,来回奔波60多公里。她的妻子抢救治疗了整整66天才脱离生命危险,楼步明也在煎熬中度过了66天。

今年,原定的挂职时间已到,考虑到老楼的情况,原本组织要换一位“书记”到上陆村。可上陆村的村民、方溪乡党委听到后坐不住了。乡里再三向组织申请,想把这个村民心里的“好支书”留下来。

组织找到楼步明,询问他的意向,楼步明答应再干一年,直到明年退休。他的心里也舍不得刚有起色的上陆村。“再有一年,上陆村就上正轨了,那时候我再走,也安心了。”

很多人都问楼步明,“这个年纪,到底图个啥啊?”楼步明总是笑而不语,但他的答案其实已写在了他的工作笔记里,“做任何事情必须有奉献精神,第一书记要有第一责任人的担当。”(来源:丽水日报 记者 姚驰 刘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