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冉閔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靜夜說史


冉閔,字永曾。魏郡內黃(今河南內黃)人。其祖父冉隆是早期乞活軍(西晉末到東晉活躍在黃河流域的武裝)首領。後被石勒打敗,冉氏宗族幾近滅亡,冉瞻(冉閔的父親)年少勇敢被石勒收留。



冉閔所在的後趙是十六國時期最強大的,開國皇帝石勒是胡人,他規定胡人可以任意搶掠漢人,漢人不能稱胡人為“胡”,要稱“國人”。冉閔憑著戰功,基本生活的不錯。

石勒死後,他兒子石虎繼位,石虎的兒子們互相殘殺,石虎氣死,他的九子石遵殺了小皇帝自立。他知道到冉閔在朝野有聲望(被石虎收為假子,改姓石閔),任冉閔為輔國大將軍,錄尚書事。

冉閔看著漢人像牲口一樣被屠殺,自己為石家賣命,並不得到信任,於是心中有了想報復的仇恨。一天夜裡,趁著石遵在下棋時機,冉閔帶人殺了石遵。石虎的三子石鑑僭位,不料他也不信任冉閔,要殺他。


永和六年(公元350年),冉閔殺石鑑,建立自己的漢族政權,國號大魏史稱冉魏,年號永興。

冉閔一登基,馬上下令“與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於是“趙人百里內悉入城,胡人或斬關,或逾城而出者,不可勝數”。

冉閔看到這種情況,知道胡人不會為自己所用,隧宣佈《屠胡令》:“諸胡逆亂中原已數十載,今我誅之。今若能共討之者,可遣軍來也。暴胡欺辱漢家數十載,殺我百姓,奪我祖廟,今特此討伐。……”


冉閔接著宣佈:“內外六夷敢稱兵仗者斬之……人(漢人)斬一胡者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三等,武官悉拜牙門”。時中原廣大地區,山東,山西,河陝西,江淮等地,紛紛起兵對中原數百萬胡人展開進攻。

冉閔建立漢人政權後,“儒學後門多蒙顯進,…”。《屠胡令》使北方漢人地主武裝又逐漸強大,漢族人口得以穩定恢復增長,漢族得以喘息的機會。

《晉書》等官方史多說冉閔做皇帝不正統,殺胡人師出無名等,歷史教科書上很少提起冉閔。


公元352年,冉閔被前燕慕容恪打敗被殺。冉閔政權雖然短暫,卻掀起了漢人爭取權利的熱潮,使胡人不再小看漢人的力量,開始拉攏地方漢人勢力,給後來隋文帝楊堅滅胡統一國家,創造了有利的外部條件,使漢文化得以延續,沒有就此中斷終結。

冉閔一直是很有爭議的歷史人物,可能是由於《屠胡令》的原因。但是,“五胡亂華”長達三百多年,戰亂血腥暴力不停。史載,西晉滅亡時,全國人口約兩千萬,,北方至少有一千五百萬人以上,五胡亂華後,北方人口銳減,最多隻剩四百萬左右。


根據《通典》記載,“西晉時,周,齊每以騎戰,驅夏人為肉籬,曰:當銼漢狗飼馬,刀刈漢狗頭,不可刈草也”。血腥屠殺漢人,導致漢人人口減少到五六百萬人。以此,就不難理解冉閔的《屠胡令》了。

冉閔,是在民族亡種之際,橫空出世的英雄,他改變了歷史前行的方向,為漢文化的傳承,起到了承上啟下關鍵的連接作用。可惜的是史書卻沒有為他立傳。


路遙lgy


冉閔(322?-352),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今河南內黃西北)人,漢族。十六國時期冉魏政權的建立者,公元350-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稱。350年稱帝,建立冉魏政權。


冉閔最為今人所知的是其屠殺胡人的命令,即殺胡令(“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也因此成為一名頗有爭議的歷史人物,後人對其的評價褒貶不一。352年,冉閔為慕容儁所執後斬於遏陘山,後被追封為武悼天王。冉閔後人的墓誌上稱冉閔為“平帝”,有學者認為這可能是冉魏政權給冉閔上的諡號。 冉閔所處的朝代當時正如古書所描繪“北地滄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屠殆盡。”漢人冉閔忍辱二十年得機起兵造反,力圖匡復華夏,滅胡無數,血洗親人之仇,亡國之恨!及至群胡圍攻。首戰,冉閔以五千漢家子,大破胡騎七萬。次戰,漢騎一千,敗其三萬。再戰,誅胡軍三十萬,凡此十數戰,項羽再世鏖兵金匱,校戰玉堂也不復如此矣。漢家軍威振於北朝,冉閔立我漢家精神,不復為任人屠割之羔羊。


世人只知冉閔殺胡令,而不知其為何殺胡。做為唯一活躍在中原北方保護漢族,免遭異族屠殺的悲情英雄,論其勇能以其一己之力扭轉自黃帝創立的華夏漢人為五胡屠宰滅絕,是謂鐵血英雄。他面對鮮卑國主質問仍大呼:“天下大亂,爾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

《資治通鑑》、《二石傳》原文“天下大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晉書》中的《石季龍載記》(鮮卑前燕官文獻,後被收入《十六國春秋》)記載為“閔曰:‘天下大亂,爾曹夷狄,人面獸心,尚欲篡逆。我一時英雄,何為不可作帝王邪!”

冉閔死後被其對手追封為“武悼天王”,一個武,一個天王,入木三分地體現了胡人對其深深的畏懼。諸胡亂中華時,北方漢人被屠殺的只剩下四五百萬,最主要的兇手是匈奴人和源於東歐高加索山到黑海草原地區的白種羯族(這個民族有拿人頭祭祀的習慣)。冉閔滅羯趙,殲滅三十多萬羯族與匈奴為主的胡兵,後來在鄴城對羯族屠殺了二十幾萬,加上全國各地的復仇屠殺,羯族與匈奴在血腥的民族報復中被基本殺絕。


公元350年,冉閔率軍於淩水河畔大敗鮮卑燕軍二十萬,擒斬燕軍七萬餘人,斬首上將以上三十餘名,焚燒糧臺二十萬斛,奪鮮卑北燕郡縣大小二十八城,威震中原。後冉閔推翻羯趙,稱帝建國,年號永興,國號大魏,史稱冉魏。挾勝利之勢,突襲各路胡軍。先後經歷六場惡戰。幾番大戰,打出了漢家鐵騎的威風,各地漢人紛紛起義響應,史載“無月不戰,互為相攻”。一舉光復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陝西、甘肅、寧夏。匈奴、羌、氐等胡人勢力被迫撤出中原。      

公元352年,冉閔將城中的軍糧分給百姓。獨自帶領1萬人馬(步兵為主)去爭糧。結果被鮮卑的14萬大軍包圍。在拼死突圍的冉魏士兵掩護下,冉閔連殺三百餘人,終於殺出包圍圈,但那匹和冉閔一樣勇猛的朱龍戰馬卻因過度疲勞而倒下,冉閔被俘,他的手下仍然在和敵人拼命,一直殺到最後一人……燕將慕容恪捉到冉閔後,獻與前燕國主慕容俊,慕容俊嘲笑冉閔:“你只有奴僕下人的才能,憑什麼敢妄自稱天子?”冉閔怒道:“天下大亂,爾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慕容俊大怒,令人鞭之三百,然後送至龍城,斬於遏陘山。冉閔死後,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蟲大起,從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驚,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閔為武悼天王,當日天降大雪,過人雙膝(正史記載,決非杜撰)。


冉閔死後,冉魏國的臣子絕望至極,紛紛守節自縊,少部分逃往東晉,無一投降前燕者。秦漢魏晉從來沒有亡國後自殺的大臣,因亡國而自殺,是從冉閔的魏國開始的。冉魏幾十萬漢人不甘受辱,紛紛逃向江南,投奔東晉。東晉軍未能及時接應,使得幾十萬百姓中途受到截擊,死亡殆盡。晉將自殺謝罪。


由於冉魏王朝時間很短,大臣多自殺殉國,沒有人給冉閔寫書立傳。後來統治北方的北魏(鮮卑王朝)在史書上把冉閔大罵一頓,而後代又只能根據以前遺留的資料來整理。所以,某些後世史學家據此強調冉閔的殺胡,而不說明冉閔殺胡的原因。想想冉閔一聲令下,中原百姓和入塞胡寇無月不戰,日日相攻。可見殺胡令是順應民意的,並不是冉閔有心挑撥,而是當時的民族矛盾不可調和。屠胡令所到之地,中華子民紛紛響應,也正因為冉閔,漢族方才免於被屠殺殆盡的噩運。


後人有詩讚曰:“五胡鐵蹄踏北國,弱漢無奈唯乞活。棘奴忍辱興漢事,萬代功績話蹉跎!”形象地概況了冉閔的一生。


漢時明月


冉閔是這幾年網上炒作出來的人,前些年老百姓太自卑了,就不斷的炒作英雄人物,神化他們。

冉閔還有個名字,叫做石閔,因為他是石虎養孫。

他的父親叫冉良,是乞活軍將領,抗擊胡人入侵的,被石勒打敗了後,讓石虎收為養子。

隨著冉閔的長大,也成了石虎手下的將領,帶著後趙軍隊衝鋒陷陣,

東晉鹹康五年(後趙建武五年,339年)八月,當時東晉徵西將軍庾亮鎮守武昌,派豫州刺史毛寶、西陽太守樊峻戍守邾城。石虎憎惡,任用夔安為大都督,率領石鑑、冉閔、李農、張貉、李菟五位將軍,兵眾共五萬人侵犯荊州和揚州的北部邊境,另派二萬騎兵進攻邾城。

永和五年(後趙太寧元年,349年),石虎去世,太子石世即位。石世在位三十三天,石虎第九子石遵廢石世自立為帝。

石遵能擅自廢立,冉閔有很大的功勞,石遵當初承諾立冉閔為太子(存疑,跟李世民一樣),當皇帝后,立兒子為太子,後來石遵想殺了冉閔,還沒來得及就洩露了消息。

冉閔就又把石遵殺了,擁立石鑑為皇帝,石鑑也把冉閔當威脅,冉閔於是發動叛亂,控制皇宮。

他知道,胡人不受他利用,只能殺了他們,於是發佈詔書,“內外六夷,敢稱兵器者斬之”。

宮廷內外,六夷凡敢動用兵器者一律斬殺。這就是後來炒作的“殺胡令”。

其實也就殺死了二三十萬,對於數百萬的胡人來說,微乎其微,影響力並不大,也談不上解救漢族,因為他死後三百年,漢人依然也胡人統治下。

他要完完全全自始自終都是為了一己私利,沒有一點民族意識,談什麼解救漢人?他能為了胡人殺漢人,也能為了統治殺胡人,


中國通史視頻


冉閔(約生於公元322年左右,卒於公元352年6月1日),漢族,建立魏,公元352年與鮮卑作戰兵敗被俘,被斬殺於龍城遏陘山。

中國歷史自夏、商、周以來,一直處於中原華夏文明與周邊遊牧民族的爭鋒中,此消彼長,總體來說華夏依靠地域、人口優勢佔上風,進入中原的遊牧民族基本被消滅、驅逐及少量被同化成為漢族的一部分;

商王武丁時派遣軍隊消滅了河套地區的鬼方、土方及西羌;秦始皇派蒙恬驅逐匈奴修築長城;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開始發動大規模對匈奴戰爭,冠軍侯霍去病的河西大戰、衛青、冠軍侯的漠北大戰基本消滅了匈奴有生力量,為東漢的燕然勒石最終消滅匈奴奠定了基礎;隋唐取代了鮮卑政權,唐太宗遠征高句麗,消滅突厥,開啟了盛唐,被遊牧民族尊奉為“天可汗”成為華夏、草原的共主,後世無人能及;五代十國中原再次戰火紛飛,北宋、南宋相繼亡於女真、蒙古之手,元末紅巾軍起義征戰30年消滅了入侵中原的蒙古有生力量,明太祖朱元璋統一天下後,派遣大將軍藍玉出征漠北,在捕魚兒海消滅北元王庭,僅俘虜元貴妃以下7萬老弱病殘,北元滅亡;清代康熙剿滅漠西蒙古準格爾部,滿清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轟然倒地,偽女真退出歷史舞臺,直到新中國建立,形成今天的56個民族,漢族佔92%以上的人口格局!

因此,從歷史風雲看,冉閔身處五胡亂華的動亂年代,身不由己,為了生存努力拼搏,最終因各種原因失敗,在歷史上曇花一現,只能是一代草莽英雄,無法同歷代帝王的雄功偉業相提並論!


無憂谷逍遙子


冉閔,魏郡內黃人,十六國時期稱冉敏大帝,國號大魏,死後被追諡為武悼天王。冉閔是武力值最的皇帝,在冉閔之前一百多年間,塞外五胡對我們漢人犯下了滔天罪行,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他們抓住漢族女俘虜,白天當乾糧吃,夜間就姦淫,`簡直禽獸不如,冉閔對胡人大肆屠殺,殺的胡人聞風喪膽,至此以後,再也沒發生胡人吃漢人的事。冉閔是我們漢人的大英雄。


錦繡河山O88


冉閔後趙天王石虎養子,是漢人,他武勇過人,能徵貫戰,深受石虎寵信,但羯族的石虎殘酷好殺,屠戮漢人,這讓冉閔心裡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石虎去世幼子石世繼位,他哥哥彭城王石遵起兵奪位,許諾冉閔事成後立他為太子,冉閔幫助石遵奪位殺死幼主石世,又剿滅叛亂的石衝立下大功,石遵卻被信改立哥哥石斌的兒子石衍為太子,這讓冉閔大為不滿,石遵又準備殺死冉閔,被母親勸止,

但消息卻走漏,冉閔聯合義陽王石鑑殺死石遵,石鑑稱帝,沒多久兩人又開始爭權,石鑑失敗被殺,隨後鄴城中石虎的子孫被冉閔屠殺一空,他自己稱帝,複姓冉,改趙國號為魏,但後趙疆土此時分崩離析,各地石氏分分起兵,各路大將也分兵自立。

他下令殺死鄴城中的胡人,就連有些長得像胡人的漢人也被誤殺,隨後他帶領勁卒將各地石氏各個擊破,石虎的子孫被他殺的乾乾淨淨,他寫信給東晉朝廷要他們趁亂收復中原,可東晉卻認為冉閔亂臣賊子不足信,誤了重新問鼎中原的最好機會,而冉閔此時也已經山窮水盡,

鮮卑慕容氏的燕國趁此機會來攻打冉魏,冉閔率領一萬步兵對陣五萬燕軍騎兵,卻十次衝鋒十次得勝,燕國大將慕容恪最後用計擒住冉閔,將其殺死,冉閔死後燕都城大旱三月,燕王慕容俊命人用王禮葬冉閔,諡號卓武天王,當天燕都天降大雪,冥冥之中似有天數





北極狼人


冉閔是中華民族大功巨。他的外婆是漢人,從小教育他愛中華,學中華。長大後,他阻止五胡亂華等野蠻摧殘,為樹立漢風做出了巨大貢獻。

冉閔之前,五胡亂華到了極點,中華文明奄奄一息,漢人被逐殺下降到冰點。

冉閔之後,恢復漢文化,保護漢人,消滅兇殘種族滅絕勢力。歷史學家說,中華民族改變了基因,增強了陽剛之氣,吸收了遊牧民族的精華,變得更強悍了。

經受了第一次生死大考驗,冉閔讓中華文明走上了嶄新高度,功在千秋。


用戶5125891399925夏


歷史上飽受爭議的將軍——冉閔

冉閔出生時間不詳,死於公元前352年,字永曾。冉閔的父親叫冉良,是魏郡內黃人,祖上曾擔任過漢朝的黎陽騎都督,其家族世代都是牙門將。後趙明帝石勒擊敗了陳午,復活了冉閔的父親冉良,當時他的父親才十二歲,石勒看著小孩體格健碩虎頭虎腦的,便命兒子石虎收為養子,改名為石瞻,後因為冉良勇猛無敵,戰鬥兇猛,攻城掠地戰無不勝,任命為了左積將軍,並封為了西華侯。


冉良生下一子名叫冉閔,冉閔從小十分聰慧果敢敏銳,石虎看到他如此十分寵愛,如同對待自己親孫子一樣對待他。冉閔成年後身高八尺有餘,勇猛善戰,計謀過人常常以敏銳的軍事嗅覺擊敗敵軍,因此被封為了修成侯,並歷任北中郎將軍。公元338年,石虎在昌黎大戰中大敗而歸,後趙的士兵損傷慘重各種都棄甲而逃,只有冉閔帶領的隊伍有條不紊未曾遭到一點創傷,頓時冉閔在軍中名聲大震,諸多將領對他刮目相看。

冉閔後來打敗了梁犢在中原地帶聲威更高,高車、胡人、漢人的各族將領無不畏懼與他。公元3049年石世即位,後被石遵廢除自立為帝,當時曾對冉閔說要立他為太子,但是不久便立了他的兒子石衍為皇太子,這使冉閔深深地感到失望,認為自己勞苦功高,心中反意便與李農在如意觀中密謀殺死了石遵,石虎令一兒子得知此消息連忙召集了幾路人馬討伐結果都被擊敗。龍驤將軍孫伏都、劉銖等人集結了三千羯兵暗中埋伏在胡人居住的區域,也想殺掉冉閔等人,結果被冉閔等人殺死。

冉閔殺了孫伏都、劉銖等人,並下令六夷之內凡是敢動兵器者殺無赦,下令後胡人紛紛離城而逃,冉閔得知胡人不為自己所用便昭告天下,凡是講一個胡人的首級送到鳳陽門的,文官都進位三等,武將都任命為牙門,此令就是著名的殺胡令。短短時間內中原地帶血流成河,胡人屍體遍地都是,而且冉閔還親自率領趙人誅殺胡人,血流成為屍如林地丟棄與荒野之外,當地的軍隊依照冉閔的命令殺了他們,當時外表長得高鼻多須的人有一半因濫殺而死。



公元350年冉閔稱帝,改年號為永興,國號為大魏,史稱冉魏。兩年後,慕容儁已攻下幽、薊二州,侵佔土地已達到冀州。冉閔帶領騎兵抵抗,結果被慕容儁所圍困,冉閔左突右衝最終寡不敵眾,被慕容儁生擒活捉,後被送到龍城,並在遏陘山將冉閔斬殺,並追諡號為武悼天王。


離殤15609


冉閔出現在人們的眼中是因為他的一篇《殺胡令》,在中國歷史上,冉閔飽受爭議,向來就引起歷史愛好者之間對立的爭論,一邊是讚美、歌頌,一邊是唾罵、疑惑。

冉閔是十六國時期冉魏政權建立者,以勇猛著稱。冉閔是後趙武帝石虎的養孫,冉閔的父親冉良是魏郡內黃人,其祖先曾任漢朝黎陽騎都督,家族世代擔任牙門將。

給歷史留下諸多疑惑的冉閔,他的身世也是個謎團,因為,有人說冉閔的祖先是孔子弟子冉有,然而冉有的姓氏是姬姓,冉閔能考證出來的祖先,只有他的祖父冉隆,是永嘉年間活躍在陳留一帶,乞活軍頭領陳午手下的小將領。

冉閔和父親冉良、都是漢族人和十六國中後趙的國君羯人石虎的部下將領,併成為石虎養子,於是改姓石。

石瞻在咸和三年(328年)石虎和前趙劉曜部隊交戰中被劉曜部隊殺死於新絳。但記載並無明確說明這位戰死的石瞻便是冉閔之父。

石瞻一生大部分時候都在替石虎賣命,戰場上驍勇異常,石虎自己也是個殺伐無數的屠夫,對自己這個養子肯定是格外欣賞。石瞻死後,石虎把石閔收在身邊,可以想見石虎對石閔也是非常疼愛的。考慮到在後趙的羯族政權裡,漢人身份和出身總是稍顯的弱勢一些,於是石虎一家善待冉閔,並且對其如己出,冉閔的一生都和石家有著牽連不完的聯繫,這就與冉閔隨後改名字為石閔有關吧。

《殺胡令》是冉閔的歷史標籤,描寫了西晉滅亡五胡亂華期間,胡人對漢人犯下的種種暴行。描寫的大量胡人屠殺、吃人的行徑讓人感到震驚,這樣的內容看上去似乎是從一個晉朝漢人的角度來敘述國仇家恨。更是激發了漢人對胡人的不滿情緒。然而,如果我們再仔細一點,就可以發現這篇所謂的《殺胡令》存在諸多的漏洞。

而正史對冉閔的評價也是比較公正和客觀的,比如司馬光:閔驍勇善戰,多策略。虎愛之,比於諸孫。再比如《晉書》:永曾之誅羯士,亦殲其類。無德不報,斯之謂乎!閔幼而果銳,季龍撫之如孫。身長八尺,善謀策,勇力絕人。冉閔殺胡是在公元349年末,當時後趙的皇帝是石鑑,是基於當時軍事政治形勢的考慮,這跟白起坑趙軍,項羽坑秦軍並沒有什麼區別,是後世別有用心的人將這個問題誇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