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戰阿里、拼多多,京東的第二戰線是什麼?


交戰阿里、拼多多,京東的第二戰線是什麼?

技術背後,隱藏著京東在C端與拼多多、阿里搶奪下沉市場之外的第二條戰線,即企業服務市場。與阿里、騰訊在產業互聯網的浩大聲勢相比,京東企業業務並不高調,但這或許會成為徐雷改變京東及其江湖地位的一個新變量。

撰文 | 藍洞商業 郭朝飛

劉強東定調,技術是京東2020年的核心之一。在京東零售掌舵人徐雷看來,京東零售成為一家典型的以技術驅動為主的公司。

“過去6年,京東的技術投入遠超過收入增長,這也是我們6年來堅持的結果。從今天開始,技術收入有了起色,實際上今年我們實現了技術收入三位數的增長。”劉強東預計,今後5年,技術服務收入增幅將持續超過總營收增幅,成為京東營收和利潤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技術背後,隱藏著京東在C端與拼多多、阿里搶奪下沉市場之外的第二條戰線,即企業服務市場。京東To B,包括京東零售集團下的京東企業業務,京東雲和京東數字科技等幾大板塊。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企業業務事業部總裁宋春正接受「藍洞商業」等媒體採訪時解釋,京東企業業務在整個京東集團的定位是面向B端客戶,提供物資採購和採購周邊的數字化轉型服務。京東雲與京東數科更專注技術領域,京東企業業務則是整合京東技術,包含商品、物流等基礎設施資源,服務整個B端市場的企業客戶。

有這樣一組數據:京東企業業務服務超6000家大型企業客戶,超700萬中小企業客戶,平均幫助企業客戶降低18%的採購成本,提升45%的採購效率。

目前,京東企業業務以採購為主賽道,並將服務擴展至智能供應鏈、智能製造和數據及技術服務。宋春正稱,面對萬億企業市場,京東企業業務致力通過數據共享和資源協同打造企業服務綜合體,與合作伙伴一起用技術的力量推動企業降本增效,助力數字化轉型升級。

“我們跟京東集團的戰略一脈相承,並結合京東企業業務自身的發展需要,接下來還會持續加大對技術領域的投資,包括併購。同時,會增加技術服務收入在整個企業業務中的比重。”宋春正補充道。

巨頭轉向產業互聯網,競爭中多出一個變量。

不做撮合商

在騰訊、阿里大規模轉向產業互聯網之前,京東企業業務已經開展,如今走過7個年頭。

京東企業業務從企業採購切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被稱作京東企業購,其本質上是一個企業採購市場的電商平臺。但京東並沒有將其定位為中間商或撮合商,模式也不是賺差價那麼簡單。

宋春正向「藍洞商業」等媒體解釋,京東企業業務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個貿易商,與合作伙伴也不僅僅是一個通路和所謂的買賣關係。“我們的主要精力在於研究客戶痛點,發現和提供最高效的全流程系統化對接。”

簡單地說,過去供應商是把貨放在平臺上賣,現在京東跟供應商進行系統對接,只要客戶發出採購需求,系統就會把需求自動傳遞給供應商,中間不需要人,但會用到京東的算法、算力,剔除人為干預因素,這就是所謂的智能採購。

京東企業業務並非沒有對手,包括阿里企業採購、蘇寧企業購,乃至數量龐大的線下采購服務商都是這個市場的玩家。以阿里企業採購為例,其包括1688大企業採購、企業匯採、淘寶企業服務、阿里釘釘等四個平臺級入口。

宋春正分析,京東企業業務與對手主要有兩方面差異。一方面,京東企業業務面向的是直接用戶,很多中間環節是不必要的,最好的方法是把上游供應商和下游客戶通過數據化能力連接在一起,這和一些撮合平臺不同。

另一方面,京東企業業務不僅是賣貨的,而是幫助客戶實現數字化變革,只有解決了用什麼方式去賣貨,採購成本才會最大幅度下降,採購效率也才能得到最大化提升。從這個意義上說,京東成了幫助客戶怎麼買的解決方案提供商,這和傳統供應商是有區別的。

“這種不同,也就做成了我們的壁壘。TO B行業,如果沒有長時間的積累,沒有數據,甚至連客戶的行為習慣都不能通過算法推導出來,要推智能採購是不現實的。”宋春正說。

對於起家於B2B業務的互聯網巨頭阿里來說,數據、算法似乎並不是大問題。

今年3月,阿里啟動提升企業服務能力計劃,天貓總裁靖捷調任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助理,併成為阿里數字經濟體企業服務體系的秘書長,幫助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同時,阿里通過1688平臺資源,融合螞蟻金服的電子承兌匯票、供應鏈金融、菜鳥供應鏈服務等生態力量,爭奪企業級採購市場。

京東的策略是將不同企業級用戶進行區分。

針對大型客戶,尤其在政府、能源、電力、運營商、鐵路、航空、政策性銀行、國有銀行等領域,通過“四個智能化”適應大型企業複雜業務需求。

“四個智能化”包括企業採購需求智能化、運營管理智能化、服務智能化和資產管理智能化。


京東零售集團企業業務事業部副總經理李靖解釋,“四個智能化”按照企業全生命週期的使用過程,實現產業鏈上、中、下游資源要素的最佳組合,將此前孤立、無序和多點的服務過程,變成緊密連接、高效協同的體系化解決方案,助力大型企業的降本提效、創新管理和數字化轉型。

在京東與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的合作中,雙方共同打造平臺,打通採購、財務、報銷系統,實現自動校驗釋放預算、自動匹配財務科目、自動歸集成本中心、自動入賬生成憑證,同時藉助區塊鏈在專票電子化方面的應用,改善對賬支付環節紙質發票及報銷的傳統難題。

對比原有采購流程,在接收入賬、報銷付款階段,徹底取消傳統的三單(訂單、發票、接收單)匹配環節,直接通過電子發票在系統內進行結算、核驗、報銷,大幅提高財務運行效率,助推太平洋保險全流程電子化。

對於中小企業服務,京東的邏輯是:傳統線下品牌商缺乏與客戶的數字化鏈接,容易出現數據孤島、商品無法精準匹配等問題;SaaS服務商聚焦垂直領域,服務模式單一,客戶獲取成本高、用戶粘性差。

京東通過整合用戶畫像、行為、交易、服務等數據,打造“企業數據金庫”,開放給上下游。截至2019年10月,企業業務累計為中小企業用戶節省綜合成本超過500億元。


步步為營

京東企業業務並沒有將自己禁錮在採購範疇。

京東零售集團企業業務事業部平臺技術部總經理陳偉說,他們2014年開始打造數字化採購的技術解決能力,三年後佈局智能化採購解決方案,智能採購並非是對數字化採購的簡單替換,前者必須以後者為基礎。

京東企業業務研發了超過200個開放的API接口,幫助企業客戶完成數字化採購平臺的建設,以及智能化採購平臺的提升。京東形成了三個核心產品——採購ERP、神算子數字平臺、採購大腦。

採購ERP是一個針對採購業務的中臺技術型產品,集成採購環節的核心要素與基本組件。技術服務公司通過採購ERP,結合自身技術、產品能力,可以幫助企業客戶快速搭建全流程的智能化採購平臺。

神算子數據平臺是聚焦採購領域的大數據處理平臺,最底層數據源集中了京東集團內部所有與企業業務相關的核心數據,同時還有很多第三方數據。神算子提供兩種數據服務方式:一是基於API的實時數據調取;二是以數據報文的方式,更多是離線與非實時交互數據。此外,神算子支持技術服務公司進行相應開發。

採購大腦基於採購知識圖譜,向技術服務合作伙伴提供AI能力,比如智能識別、智能邏輯推理等,幫助企業客戶以及技術服務合作伙伴實現智能化升級。

幫助客戶實現智能化採購的過程中,京東企業業務開始與客戶內部供應鏈打交道,從採購切入,幫助提升供應鏈效率,向智能供應鏈解決方案延伸。“智能供應鏈給客戶帶來的價值是,包括庫存週轉率、履約率、庫存的預測等相應的核心運營指標,都達到了行業領先水平。”陳偉說。

隨著智能供應鏈的能力建設,京東企業業務從傳統通用物資類採購逐漸進入工業品、製造業。很多工業、製造業客戶反映,傳統制造業基本是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目前市場需求轉變,更多追求的是大規模的定製化生產。

“標準化變成定製化,對工業、製造業的核心能力提出更多要求,其實就是要擁有幾大技術,比如IOT、雲、區塊鏈等等,這對很多傳統型企業都是巨大挑戰。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客戶提出需求,你們幫我們把採購、供應鏈變得智能化,能不能再進一步,幫我們把整個公司也搞得更智能化一些?”陳偉回憶。

這正是BAT、華為等巨頭轉向產業互聯網的大背景,京東企業業務在深入服務多行業企業客戶多元場景需求的同時,其業務邊界也不斷拓寬。

陳偉認為,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最基本的是四項應用技術:以5G為主的通信技術、以IOT為基礎的鏈接技術、以AI為手段的智能化技術和以云為依託的基礎設施技術。

宋春正則強調,京東的原則是掌握關鍵技術,比如採購ERP、神算子數字平臺、採購大腦,很多周邊及其他關聯技術,由合作伙伴共同開發,技術互通,形成服務一體化。

因此,京東企業業務與工業製造業用戶一同研究、探討,提出智能製造解決方案。一方面,依託整個京東的技術能力,比如AI、區塊鏈等,提升用戶的技術能力。另一方面,幫助用戶完成相關業務系統智能化改造,比如內部採購系統、生產系統等。

從智能採購到智能供應鏈、智能製造、數據及技術服務,京東企業業務已能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一站式綜合解決方案。

今年5月,京東企業業務與四川廣電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展開多方面合作。

一方面,京東企業業務依託智能採購技術,為四川廣電搭建會員權益商城,為廣電會員帶來高品質消費體驗;另一方面,京東企業業務為覆蓋四川全省的 3000 多家廣電營業廳提供線下門店智能改造,通過豐富門店提供的商品品類及服務,讓營業廳從傳統的“繳費中心”兼具“居家購物體驗中心”的職能,實現門店的場景升級、空間重構。

與阿里、騰訊在產業互聯網的浩大聲勢相比,京東企業業務相對低調,但這或許會成為改變京東及其江湖地位的一個新變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