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之城(10)把根留住

梦之城(10)把根留住
梦之城(10)把根留住

1990年的4月18日,是开发开放浦东迈出了坚实脚步值得纪念的日子。

当年的9月国务院批准设立陆家嘴、外高桥、金桥三个国家级开发区,担当开发重任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公司、外高桥保税区开发公司、金桥出口加工区开发公司也同时成立,两年后张江高科技园区和开发公司成立,基本确立了以四大开发区为引领的浦东开发开放格局。

出发的时候,这四艘小舢板勇敢地跃入市场大潮,推动着浦东开发开放。

今天,这些曾经的小舢板已经组合成为一艘驾驭大潮的舰队,劈波斩浪创造着新的业绩。

在当今转型的大格局中,金桥股份人清醒地看到在这个舰队中争先的舰船:有国家级科级开发园区的张江集团、有自贸区落座的外高桥集团、有转战东滩的陆家嘴集团,还有创造了一座新城的港城集团。那么,我们金桥呢?我们拿什么为这个时代增光添彩呢?

这是一种压力,更是一股子动力!金桥需要与兄弟战舰一起并驾齐驱!

一个机遇来了!

梦之城(10)把根留住

在上海2035新一轮总体规划中,金桥被提升为九大城市副中心之一。

从出口加工区,到综合性的经济开发区,再到有产业特征的城区转换,金桥的转型升级一直在路上。为打造一个新的城市副中心,金桥股份正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紧锣密鼓展开方案的国际招标。

站在浦东的大局看,浦东四大开发区中外高桥保税区、张江高科技园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开发区发展基本定型,是想象力的空间较小的一个地域。

金桥开发区的南侧是张江高科技园区——上海的科技创新中心;北侧是外高桥保税区——上海的贸易中心;东侧是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上海金融中心。金桥开发区处于浦东新区的中心地区。金桥人意识到,相比外高桥保税区、张江高科技园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开发的特点似乎是最不鲜明的。

那么金桥在城市副中心的开发建设中怎样异军突起呢?

梦之城(10)把根留住

东至金港路,西至红枫路,南至锦绣东路,北至杨高中路,在这块约4.5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如何再创辉煌呢?

特别是在制造业生产空间形态老化,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大规模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的内外部挑战面前,金桥下一步何去何从,是一道世纪性的选择题。是崛起为世界级的“新金桥”,还是默默无闻、泯然于众开发区。

这也是浦东、上海甚至是中国需要破解的一个难题。

梦之城(10)把根留住

金桥人在探索,在前行——

金桥有丰厚的底蕴——从1990年金桥出口加工区诞生,在一片农田里崛起为一座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得益于当初“战略至上、规划先行”。回头看当年的规划,已经确定为金桥要按照一座城市而不是一个开发区的目标来规划建设。今天的金桥已经是具有产业、生态、人文有机结合的综合体,为建设未来上海城市副中心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梦之城(10)把根留住

金桥有区位的优势——以碧云国际社区为主体承担起区域高端居住、教育、文化、体育、商业餐饮、教堂、现代服务业等丰富完善的综合功能。这样独特的优势为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在浦东有了一个承载的区域。碧云是上海最著名的国际社区,有“小联合国”之称,现有一些国际文化、体育交流的基础,在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中可以发挥更大作用,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集聚地;

金桥有发展的优势——区域内主要是生产制造功能,已经入驻的有不少全球知名的跨国企业。如华为上海研发中心、通用汽车、特斯拉、夏普、欧姆龙等等,在研发、制造方面具有非常强的实力。未来的金桥将从科技创新和高端智造中心突破,未来的金桥既要前瞻布局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智能终端、航空航天等未来产业,也将有提升现有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并规划布局一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和设施。

金桥有交通优势——快速网络,加强联动。打造智行金桥公共服务平台。拥有公交线路共19条,地铁6、9、12号线贯穿而过,14号线也将于2020年建成通车。金桥将构建以TOD为导向的多元立体交通格局,优化轨道交通与其他地面交通的衔接转换功能,探索中运量和特色接驳公交的组织方式,形成与城副中心定位相匹配的内部道路格局,构建人性化、特色化的道路界面和慢行空间。

金桥股份人说:相信未来,这里将是“留得住人,扎得下根”的地方,更是新一代全球城市副中心的标杆!

本文写作时采用了金桥股份微信公众号《浦东金桥》8月15日刊登的《对标国际先进产业园区,打造全球高品质魅力创新区》一文,特此致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