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籌,善意經不起殺雞取卵式的消磨

——本文系紅網第五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水滴籌又出事了。這一次,不再是籌款人造假,矛頭直指的是平臺本身。11月30日,一則報道揭露了水滴籌地推內幕。報道稱水滴籌大量招募籌款顧問,這些顧問以“志願者”的身份在醫院“掃樓”。若患者有意向發起籌款,顧問們就開始幫患者撰寫求助人的故事,地推員們對募捐金額填寫隨意,對求助者財產狀況不加審核甚至有所隱瞞;並且,籌款顧問宣稱在籌到錢之後,公司不會調查籌款去向。(11月30日 梨視頻)

過去頻發的“騙捐”醜聞,我們還可以將其歸結為籌款人的造假、平臺的審核不嚴。但此番內幕的揭露,卻向我們暴露了水滴籌內部存在系統性“造假”問題。地推團隊掃樓籌款之舉,不僅是在消費人們的善意,更是在消費眾籌平臺的公信力。

誠然,水滴籌的地推初衷是為了讓年紀偏大、互聯網使用水平低的患者獲得幫助,但當扶貧濟困的初衷變成了利益驅動和保險推銷的工具,良善就變了味。水滴籌對外宣稱“籌款0手續費”,不在用戶籌款金額中抽成。但公司運轉的資金從何而來,給地推人員的工資從何而來?其實根本靠的是流量,為的是向其保險業務引流。水滴籌、水滴互助在水滴公司業務板塊的設計中就是兩大引流的利器,真正走向交易閉環依靠的是水滴保和水滴商城。在盈利壓力下,自發來籌款的患者數量遠遠不夠,籌款顧問也就應運而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團隊掙到錢,也就成了地推亂象的源頭。

“在互聯網健康領域,經營信任是關鍵。”水滴公司創始人兼CEO 沈鵬曾經說。地推內幕一經曝光,倒下的不僅是水滴籌單個平臺的公信力,還動搖了大眾對於整個互聯網互助平臺的信賴。這樣的做法無異於殺雞取卵,扼殺的是整個互聯網眾籌行業的未來。

善意是一個高貴而溫柔的詞,但同時也是一個經不起摔打的易碎品,尤其是在缺乏保障和監督的個人籌款平臺上,一次的失信就是一道觸目驚心的裂痕,稍有不透明,就會耗費信任資本、透支社會愛心。

事後,水滴公司稱會組織人員回爐學習,但亂象的根本在於企業自身運行模式,找到合理的盈利模式才是解決之道。我們往往會譴責社會的冷漠、善意的缺席,但世界上永不缺少善意,缺少的只是善意傳達的合理途徑。當善意能夠被準確合理地傳遞到需要幫助的人身上,而不是在中途被資本攔截利用;當善意有了平臺自治和法律監督的保駕護航,而不是沉浮於別用有心者為非作歹的亂象中,水滴籌才能真正籌到人間的愛和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