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怪錄》:中唐政壇大佬書生時代的天馬行空

近些年,網文趁著信息時代的高速發展廣泛傳播,特別是各種穿越、玄幻的小說,讀眾頗多,很多還漂洋過海,在文化輸出裡另闢蹊徑,讓洋人如痴如醉,為傳播中華文化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既然今人玄幻小說獨樹一幟,那再往前的時代呢?是不是古人就全是老古板,毫無一點樂趣?這個其實還真不是,寫小說自娛自樂,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的雅事,並且他們往往還會寓教於樂,在其中傳導儒家價值觀,維護傳統道德,通過自己繪聲繪色的故事,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寫進去,承擔起教化百姓的社會責任。我個人認為,今天類似玄幻類的小說,比起古人作的傳奇志怪類的小說差距甚遠,高下立判。


《玄怪錄》:中唐政壇大佬書生時代的天馬行空

說起古人的志怪小說,大家腦海裡的第一部著作肯定是《聊齋》,其次就是《搜神記》了,志怪小說興盛於魏晉南北朝,在唐朝得到進一步發展,今天我要講的就是中晚唐傳奇小說集《玄怪錄》。

選傳奇之文,薈萃為一集者,在唐代多有,而煊赫莫如《玄怪錄》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玄怪錄》:中唐政壇大佬書生時代的天馬行空

魯迅先生說,唐代那麼多志怪傳奇小說,集大成者就是這本《玄怪錄》了。這本書有何過人之處,能得到魯迅先生這麼高的評價,為了一解心中困惑,我查閱了相關資料,然後,我就一步步被折服了。

當年,政壇大佬還是個落第少年

先說這本書的作者——牛僧孺。

一說這個名字,大家可能有點茫然,這位仁兄名字有點熟,是不是在哪裡看到過。是的,我們都在課本上學過,如果高中歷史還沒全忘光的話,大家回憶一下中晚唐的歷史,馬上會有一個詞——“牛李黨爭”浮現在腦海裡,是的,這個牛僧孺就是“牛李”中的牛,政壇黨派的帶頭大哥。


《玄怪錄》:中唐政壇大佬書生時代的天馬行空

當然,如果歷史學的一般化的同學也不要灰心,不知道“牛李黨爭”沒事,我再捋一捋。寫“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李商隱肯定認識吧,當然他不是“牛李黨爭”中的李,但是他一生仕途不得意,就是因為在此次黨爭中被當成了兩面派,詳細的在李商隱的人物生平裡都有介紹。這和後來蘇軾在王安石變法中的遭遇差不多,這充分告訴我們,既然跟了大哥混,就不要輕易改換門庭,也不是說要一條道走到黑,但是至少在乾的過程中不要搖擺,那樣肯定兩頭不討好,人們往往都能接受一個失敗後的投降者,但是很難接受想兩邊下注等雙贏的人,誰都不是傻子啊。

再回到正題上來,牛僧孺何許人也?如何能坐上一黨領袖,在中唐政局裡呼風喚雨?

牛僧孺,字思黯,仕唐歷德、順、憲、穆、敬、文、武、宣八朝,三任地方重鎮節度使,五進尚書省各部,兩執宰輔,兩任東都留守,爵封“奇章郡公”,贈太尉,諡文簡,“牛李黨爭”中牛黨的帶頭大哥,雖然在鬥爭中屢遭貶謫,但在官場上能混到這地步,也算不枉一生,在世間走了精彩的一遭。可是,優秀的人什麼都讓人羨慕,牛僧孺的文學成就也不低,先不說他這本開傳奇先河的《玄怪錄》,他年少時就有文名,和白居易、劉禹錫等大家來往頗多,《全唐文》有他文章十九篇,《全唐詩》有他詩五首,當時就有“太牢筆,少牢口”之稱

(太牢為古代祭祀規格,牛、羊、豬齊備為太牢,因此時人借太牢代指牛僧孺),由此可見其成就不俗。


《玄怪錄》:中唐政壇大佬書生時代的天馬行空

插播他贈給劉禹錫一首詩:

席上贈劉夢得

粉署為郎四十春,今來名輩更無人。

休論世上升沉事,且鬥樽前見在身。

珠玉會應成咳唾,山川猶覺露精神。

莫嫌恃酒輕言語,曾把文章謁後塵。


永貞元年(公元805年),牛僧孺進士及第,但是唐朝進士還不能直接授官,因此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牛僧孺再考賢良方正能言極諫科,也就是特別考試,但是那時候老牛年輕啊,血氣方剛的,胸中韜略萬千,下筆如有神,加上他的過人才華,自然得到考官們的一致認可,成績列為上等,但是他也是,有的沒的,該說的不該說的全說了,針砭時弊,不能罵皇帝,自然就批評了當時的宰相李吉甫,得罪了宰輔,自然文章寫的再好也沒用。並且這次科舉就是“牛李黨爭”的源頭,李吉甫就是後來李黨帶頭大哥李德裕的父親。

但是,牛僧孺在寫《玄怪錄》的時候,並不知道自己以後會成為一朝宰輔,那時候他還是個長安城裡剛落第的青澀書生。而他所處的時代,盛唐氣象已經隨著安史之亂一去不復返,大唐一蹶不振,朝堂上宦官專權、朋黨爭鬥,政治腐敗,地方也是藩鎮割據、不從管治,驕兵放縱,而外敵趁火打劫,突厥、土蕃、南詔不斷入侵,中央李唐王朝一直處在風雨飄搖之中。面對如此積重難返的國家狀態,牛僧孺有一身才學,有一腔報國熱血,但是無奈落第,心中悲憤憂鬱難以排解,自然就只能把哀國憂民、傷時自悲的情緒寫下來,同過志怪鬼神的寄託,表達出內心的想法,所以才有了《玄怪錄》。

沒錯,古人思想也一樣天馬行空

古往今來,宰輔如過江之鯽,那為什麼牛僧孺能以文傳於後世,自然是《玄怪錄》有這個文學地位。

因為唐朝佛道兩家宗教的發展,加上當時中晚唐社會發展停滯,民生凋敝,自然神仙鬼怪之說更加的深入人心,因為大家再當世完全看不到希望,國家動盪不安,內憂外患又多,統治者進一步剝削壓榨卻又不愛惜民力,底層的生活的老百姓只能寄希望於宗教和來世,因此才有了唐代志怪傳奇小說的發展。這也是當今玄幻小說發展的原始形態吧。

《玄怪錄》原作十卷,但在宋代時已殘佚,《太平廣記》錄31篇,《類說》錄25篇,明代陳應翔刻本為四卷44篇,但是其內容有很多出入和與其他志怪小說相混。

其故事內容大體分三類:

神仙類:如《杜子春》,寫道人引杜子春修仙,三次接引,但因為他沒有遵守不說話的要求,失去仙緣,只能抱恨而歸;如《葉天師》,寫葉天師為幫助看守海中寶庫的龍,而與胡僧鬥法;又如《崔書生》,這故事就和天仙配差不多了,寫崔書生因好植花竹而於一美人結合,後因崔母干涉,其妻離去,最後從一個胡僧口中得知,他妻子竟然是王母第三女玉卮娘子。


《玄怪錄》:中唐政壇大佬書生時代的天馬行空

鬼神類:這一類模式比較固定,大體套路就是人的魂魄離體,被地獄勾魂使者帶到了陰曹地府,近距離看到了地府在人間作惡多端被貶為惡鬼們遭受的懲罰與苦楚,而後返回人間,從此幡然醒悟,一心向善淡泊世事。如《王國良》,王國良原來是個言辭犀利,得理不饒人、無理攪三分的主,也就是俗稱的”噴子“,被陰司誤勾了魂魄,帶了地府被判了“杖二十”,但是因為陽壽未盡,又被送了回來,但此後王國良得到了警醒,再也不言語凌人了。

精怪類:這一類就是後來了妖修體系的源頭了,古人倡導萬物有靈,自然萬物也可以通過修行得道。如《元無有》,元無有因躲避風雨進入一個房間,遇杵、燭臺、水桶、鈴鐺修行為人;如《來君綽》,君綽在逃亡途中遇蚯蚓、螺丁修行成人;又如《尹縱之》,寫書生尹縱之與豬精所化女子共度一宿。

這些故事有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有對命運註定與輪迴的侷限認識,還有對當時社會黑暗動盪的影射,這些都通過牛僧孺的筆寫了出來,變成了一個個生動而富有哲理的故事。在那些故事後面,是牛僧孺對當時黑暗社會的不滿與無奈,是他對宦遊離亂、漂泊不定的愁怨,是他對時光逝去、功業未成的悲慨,這些都只能通過故事裡虛構的人物來傾訴,不得不說,這可能就是寫小說的最有意思的地方吧。

再看,巍巍盛唐早已是鏡花水月

《玄怪錄》裡面的故事和人物雖然都是虛構,但是它所依託的社會環境是固定的,就是大唐中晚期的情景,裡面殘存的隻言片語,讓我們能有一個更近的視角去感受唐代的社會風俗,並且直觀地看到千年前的大唐是個什麼樣。


《玄怪錄》:中唐政壇大佬書生時代的天馬行空

一是冠服制度。現在的漢服非常火熱,很多年輕人都很喜歡,這個是很好的現象,因為會有更多人會去學習瞭解漢服背後的故事,也是對中華文化的一種傳播,當然有一些譁眾取寵、張冠李戴的我就不做評價了。既然有社會背景,《玄怪錄》裡就會提及當時人的冠服制度。冠,即冠冕,也就是帽子,高冠博帶自然是高官顯宦,庶人與罪犯不得戴冠,只能戴幘,就是頭巾,並且顏色也有限定,只能是青、黑等重色。服制同樣嚴格,在萬惡的封建社會,衣服穿錯了是要重新投胎的,說句不太合適的話,現在那些動不動龍袍鳳服的,再往前一百多多年都是抄家滅族之禍,唐朝武德四年就明令,服飾不能僭越,違者治罪,龍袍與黃色為皇室專用,紫、緋、綠、青為各級官員服色。

二是婚姻民俗。自古才子佳人就是一個很有話題的點,加上文人嘛,紅袖添香的事不少幹,自然男歡女愛就成為了一個很好的素材,自然就會涉及到婚姻。因此,在《玄怪錄》裡我們就能看到這類故事,如《張老》、《崔書生》,裡面就強調了無媒不婚和良賤不婚兩條原則,以及完整婚禮的流程。在古代,結婚是一個儀式感非常強的活動,從議婚到結婚,每一步都有嚴格的規矩,不是今天領證砸錢就能搞定的,要經過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等六禮,每一個程序都要走到。


《玄怪錄》:中唐政壇大佬書生時代的天馬行空

三是社交禮儀。大家通過電視劇就可以知道,古代人交往,那不是一般的累,裡面道道很多,因此《玄怪錄》就講到了很多唐詩時的社交禮儀。見面禮節:,雙方相遇,地位低者低頭彎腰、小步快走,以示恭敬。:屈膝跪地,頭不止地,頭和腰如衡之平。拱手:雙手合抱舉胸前,立而不俯。作揖:兩手抱拳高拱,身體略彎。唱喏:作揖同時出聲致敬。

古人真的是有趣,每一個人都有很多的面讓人去追尋,就如牛僧孺,以前知他為黨爭之首,多有不屑,但真的靠上去了解他,就會發現他是一個政客,但不僅僅是一個政客。

參考資料:1.冷英,《玄怪錄淺析》;2.張崗,《玄怪錄的文化意蘊及藝術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