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養豬,未來在哪裡?

對於散養養殖戶來說,養豬真的那麼容易嗎?如果討論說,誰對豬本身的瞭解更多,我想沒有人能比上散養戶的一線人員。這類養豬人,沒有專業的知識,沒有藥理學的培訓。沒有高科技的設備。但是他們每天生活在自己養的每一頭豬的身邊。可以說閉上眼睛都能準確的說出,第幾排第幾個豬是什麼情況。因為這既是他們一家的希望,又是他們對未來的期盼。

散戶養豬,未來在哪裡?

哪怕他們如此瞭解自己的豬了,但是養豬對於他們真的容易嗎?先從疾病影響來說,他們這類養豬人缺少專業知識,但是多了對豬的悉心照顧。幾乎把自己家的豬當成了家裡成員的一份子。但是他們每天從精神上,還是提心吊膽的生活。承受者巨大的壓力。

咱們在說說外在因素,散養戶這類人群,養豬年齡一般偏大,現在四十歲到六十歲為主力軍。咱們拿一個十年的以上的散養養殖戶來說吧。這類人一般都是從十頭母豬,經過資金積累,經驗積累,一家老小,用十年時間發展到現在應該是五十頭母豬到一百來頭母豬的規模。十年前,國家對土地,環保,等其他規範還不是嚴格。十年前村裡剛修上馬路,社會治安發展剛步入規範平穩,對於這類人來說,建設豬場首選就是靠近馬路,道路交通方便,自己家村頭巷尾。這樣既顧家,又是本村人,各方面鄰里街坊 都能好溝通。這是當時十年前大多數散養戶的心態。經過十年的發展。十來個豬的小場地,慢慢的變成了有門有院,母豬,育肥,保育,產床,等初聚規模的小農場了。十年的心血,一代人用最寶貴的時光為家庭農場的努力。在政府的一紙環保,因為離村莊近,離道路近,離生活區近,而禁養。從國家的長遠發展,這些是好事。可是對於養殖戶來說,不能養豬的養殖場地,就是一堆廢鐵,一個廢院。在想換成錢,根本不可能。搬也搬不走。十年的心血就這樣化為烏有。

有人說,那豬可以換成錢啊。這個是肯定的。但是大家也很清楚。豬是有豬週期的。養豬人的資金流在好行情的時候也用在養豬一部分,家裡開銷一部分,多餘的會用來改善豬舍,改造豬的環境,因為他們想讓自己家的豬吃最好的,用最好的,更相信了科學和先進設備。,就這樣慢慢的滾來滾去,資金主要在豬的身上。豬賣了,是可以迴流資金。但那是要在豬的好週期,比如今年後半年。但是禁養因素恰恰在去年是最為嚴格。也恰恰是一個豬的低估期。在這個時候能保本就很不錯了。我說的保本是喂的豬成本保本。但是一禁養建設豬場的投資卻是付之東流了。

有人說禁養區不是有賠償嗎?這個可能是有的。但是要各個方面手續都完善的場地才可能得到。比如土地使用手續,檢疫防疫手續,營業資格證,環保評估等等等等,你都要有,可是十年前 這些當時的養豬人 本身學歷就不高。哪裡懂得弄這些。手續不合格。你就不合法。政府就有權利不給賠償。

現在很多被禁養的養殖戶政府又鼓勵養殖,但是養殖戶真的敢養嗎。首先他們在最低谷退出,現在是最高谷進入。他們有資金嗎,已經陪進去半生心血。更不知道養出來豬是否還能趕上高谷期。再有就是原來的土地禁養,肯定不能在本村的地方繼續養殖了。政府就是給找來了土地。在一個陌生的地方。人生地不熟的。人際關係維持是一個多數人的心病。找麻煩的,無端搞破壞的,人生地不熟的這些誰能給保證呢。

所以啊,十年前的這類散養戶或許已經拼不起了。

現在國家鼓勵專業人士踏入這個行業。畜牧養殖專業本身門檻不高,家境好點的,可能是家族企業,才報考這個專業,有興趣的,或許就是想畢業以後進一個好的農場。但真想踏入進來,建設自己的農場。我感覺難度還是很大的。現在的建個豬場。基本是一頭母豬一萬到兩萬的投資。五十頭母豬到一百頭母豬的新建養殖場,差不多前後投資就是百萬元以上。別說新養殖戶了,老養殖戶也沒那麼多資金投資。這是資金的困難。

現在再來說說疾病控制風險。非溫或許是目前最大的養豬業困境。如果去年被吻過,那是徹底被打垮的。豬,資金,場地,對於散養戶來說,都是致命一擊,想在復活是非常非常困難的。如果沒被吻過,又沒被禁養,那麼恭喜這類養殖戶,今年是賺的盆滿缽滿,可以把這十年的光陰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可是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有了資金,也會慎重考慮。誰知道接下來,會不會遇到非溫。

所以對於散養戶,養豬是不容易的。哪怕今年僥倖賺了錢,也是應該的和必然的。但是對於大企業的瘋狂進攻養殖業。大肆擴張,他們的優勢是我們散養戶不能比的。他們技術高於散養戶,設備高於散養戶,飼料成本低於散養戶。

但是我們國豬肉消費全世界第一。所以不管如何,還是有散養戶的生存空間。如果散養戶想進入養殖業。考慮清楚。現在門檻高了,養豬或許現在是高回報率,但是也要接受低谷期和疾病的風險。不知道能不能給大家產生共鳴,寫了那麼多,歡迎大家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