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即位之初若没有窦皇后的限制是否会成为第二个杨广呢?

牛顿大军炊事班


窦太后这个人,早年身世坎坷,遭遇也多有酸辛,年少之时,曾经在宫中伺候过吕后,点点滴滴,一路走来,直到其夫代王刘恒继位,窦氏以其子刘启立为太子故,汉文帝立窦氏为皇后。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病逝,其太子刘启继位,是为汉景帝。又尊文帝皇后窦氏为皇太后。


所以,当汉武帝刘彻继位之时,窦太后正是春秋鼎盛,而汉武帝刘彻的最初皇后陈阿娇即为窦太后唯一亲生女儿大长公主刘嫖的女儿。更因为窦太后的直接过问,刘彻才能够得以成为储君,进而当上了皇帝。


那么,“汉武帝刘彻即位之初若没有窦皇后的限制是否会成为第二个杨广呢?”


窦太后其人,一直是喜欢黄老之术,甚至要求汉景帝也要尊崇其道,以至于在汉景帝一朝,儒家博士都循规蹈矩,没有重用这些人。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想推行新政,一些措施上触犯了窦太后的界限,于是,当时的政坛就地动山摇,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被逮捕下狱并且很快自杀,当时的丞相窦婴、太尉田鼢也被追究责任撤掉了职务。丞相和御史大夫等职务窦太后亲自任命新人,全盘否掉了汉武帝刘彻的新政。

汉文帝与窦皇后的时期,崇尚黄老,勤俭自奉,以无为而治、不轻易震撼国本。而汉武帝时期,逐渐开始与民争利,同时施行严刑峻法来压服臣民。


汉朝初年,本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可是,到了汉武帝时期,农民起事造反开始出现,所谓盗贼遍山野。


尤有甚者,汉武帝常年对匈奴用兵,钱财上几乎耗掉了文景两朝的积蓄过半,人丁损失了整个汉朝将近百分之五十的人口。


而在窦太后掌握国柄之时,即使是汉武帝这样彪悍、冷酷的君王,也只能隐忍不发,眼睁睁看着窦太后铲除自己的臣僚,废除自己的新政。


做为窦太后来说,她处于对汉朝江山的维护之心,不允许新的皇帝破坏掉文景之治延续下来的大好局面,也不允许汉武帝刘彻动辄就兴兵黩武,大动干戈。


这种情况在汉武帝登基初期,表现得极为明显,因为窦太后用不着和谁商量,丈夫与儿子两朝努力延续下来的和平局面不容破坏。朝堂之上,都是窦太后的势力,她坐定三朝,出口即为法度,不容置疑。


窦太后在世之时,汉武帝不能与之争锋,直到窦太后去世,汉武帝才真正的掌握了政权和军权。


子由


刘彻的母亲王娡在怀他时,梦见“日入其怀”。告诉刘启后,当时,身为太子的刘启说:“此贵征也”,刘启继位成为汉景帝后,刘彻才出生。刘彻原来的名字叫刘彘,由于喜欢读圣贤的书,看过之后又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所以,汉景帝刘启觉得他彻悟能力过人,在他七岁的时候,给他改名为刘彻。作为皇子,先是被封为胶东王。“金屋藏娇”的故事发生后,才成为太子。


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刘启驾崩,太子刘彻登基。这是位胸怀大志、踌躇满志的少年天子,由于对景帝以来缺乏生机的朝局相当不满,他决心变革。为此,刘彻招贤纳士,亲自考问诸位古今治世之道,严格把关后,留下了一百多人。

丞相卫绾为给武帝新政呐喊助威,同时也想试探代表守旧势力的太皇太后窦氏对新政的看法,率先上了一份奏折:“所举贤良,或治申、韩、苏、张之言乱国政者,请皆罢。”六月,身为皇帝老师的赵绾、王臧分别担任御史大夫和郎中令,魏其侯窦婴(窦漪房堂侄)升任丞相,武安侯田妢(王太后王娡的递弟)晋位太尉。


赵绾与王臧在武帝身边辅政,不拘一格地宣示武帝改革的正确与必要性,还请出隐士申公出山担任改革的顾问。申公是两位帝师的老师,已年逾八十。熟谙世故的他洞悉武帝改革的阻力所在。他虽不好看好这次改革,但他珍惜出仕的机会,所以接到征召后也来到了长安,为年轻的武帝提供技术支持。

武帝在接见申公时,向他重申了这次改革的意义,并谦虚地向申公讨教,可谓用心良苦。申公深思良久,只是说:“为治者不至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武帝听后缄默不言,陷入了长久的沉思之中,这场史册有载的谈话在双方的沉默中结束。


改革在深入,刘彻面临的阻碍也越来越大,刘彻的祖母太皇太后窦氏对改革很不满,意见很大。作为刘恒的第二任皇后的窦氏与文帝刘恒一样喜好黄老学说,对儒法不感冒,她一向主张朝政要坚持汉初的“清静无为,休养生息”政策,倡导“无为而治”和 “不扰民、不多事、保稳定”的方略。

但武帝已正式登基,窦氏也不方便直接出面干涉改革,她用隐晦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改革的不赞成。趁着十月淮南王刘安进京朝拜,太皇太后故意给予他超出藩王的高标准接待,还派往太尉田蚡私下拜见刘安,并向他袒露了:“上无太子,王亲高皇帝孙,行仁义,天下莫不闻。宫车一日晏驾,非王尚谁立者。” 。


朝廷各方得知后,都感受到了局势的严重性。 赵绾二人在风口浪尖上,请求不再向太皇太后所居住的东宫奏事,这让窦太后勃然大怒,斥骂道:“此欲复为新垣平邪!”。随即派人调查赵绾、王臧等人罪行,得到确凿的证据后。窦氏直面谴责武帝不能知人善任,接着,窦太后产生了废黜刘彻另立新君的想法。赵、王二人为保武帝皇位,选择自杀以谢天下。 太皇太后窦氏任命李广、程不识二将负责宫中卫戍,增强了自身权威。还改命柏至侯许昌为相,废除之前的一切新政措施。

风华正茂的刘彻经此打击,开始萎靡不振,他唯恐帝位不保,整日处于提心吊胆状态。他的母亲皇太后王娡具有远见卓识又长袖善舞,通过一番努力,动用亲家关系后,刘彻的皇位才得以保全。这场政治风波,使武帝有惊无险,自此开始收敛心性,学会了韬光养晦,算是在帝王的宝座上交了一笔学费。

综上撰述,汉武帝刘彻即位之初,若没有窦皇后的限制不会成为第二个杨广,还会加速西汉的改革的步伐,早日成就作为帝王的伟业。


希望星晨58298869


汉武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汉王朝强盛的局面,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还开辟了辽阔的疆域,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

世宗光光,文武是攘。威震百蛮,恢拓土疆。简定律历,辨修旧章。封天禅土,功越百王。

汉武帝简介

1、汉朝皇帝刘彻具有惊人的记忆力,而且对于知识的渴望非常的强,对于古人圣贤的书看过之后就不会忘记,所以在七岁的时候,汉景帝觉得他圣彻过人,于是给他改名叫做刘彻,原来的名字其实叫做刘彘。汉景帝觉得彻代表了智慧,表示达到了圣德的境界。

2、其母王氏在怀孕时,汉景帝尚为太子,王氏梦见太阳进入她的怀中,告诉景帝后,景帝说:“此贵征也”,刘彻还未出生,他的祖父汉文帝就逝世了,汉景帝即位后,刘彻出生,他亦是王氏唯一的儿子。前元四年,刘彻以皇子的身份被封为胶东王,同年,景帝的长子、他的异母长兄刘荣获封为太子。

3、直至窦太后去世,汉武帝才得以掌握大权,他进一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王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王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同时,他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

治国理念

1、思想上,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儒学教育在中国古代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在长安创立专门的儒学教育——太学,是当时的最高学府。

2、汉武帝时期,汉朝亦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扬儒学的同时,汉武帝亦采用法规和刑法来巩固政府的权威和显示皇权的地位,因此,汉学家认为这更应该是以儒为主以法为辅,内法外儒的一种体制,对广大百姓宣扬儒道以示政府的怀柔,而对政府内部又施以严酷的刑法来约束大臣。

经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等一系列的发展经济与民生政策之后,西汉王朝的国力已蒸蒸日上,汉武帝在承袭这些政策同时,积极准备军事力量的发展。

  

3、在军事上,汉武帝先平定南方闽越国的动乱,后开始着手以军事手段代替带有屈辱性质的和亲政策来彻底解决北方的匈奴的威胁,派名将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收河套地区,夺取河西走廊,征服西域,封狼居胥,将当时汉朝的北部疆域从长城沿线推至漠北。

在对匈奴的战争同时,采取和平手段和军事手段使西域诸国臣服,丧失肥沃茂盛的漠南地区后,匈奴王庭远迁漠北,这就基本解决自西汉初期以来匈奴对中原的威胁,为后来把西域并入中国版图奠定基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由此而始。

  

4、汉武帝时期,汉朝亦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扬儒学的同时,汉武帝亦采用法规和刑法来巩固政府的权威和显示皇权的地位。经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等一系列的发展经济与民生政策之后,西汉王朝的国力已蒸蒸日上。

汉武帝在承袭这些政策同时,积极准备军事力量的发展。汉朝皇帝刘彻在每一个领域都有功绩,但是在位的后期因为巫蛊之祸,给后人留下了一些负面的评价。在公元前87年的时候,汉朝皇帝刘彻去世,死的时候有70岁,葬在了茂陵。

结语

汉武帝开创了空前的丰功伟绩,但晚年的穷兵黩武和巫蛊之祸为其留下负面的污点,不过之后敢于直面自已的过失,重拾汉初的息兵养民、轻徭薄赋的国策,为之后西汉极盛之世的孝宣中兴奠定了基础,可谓善始善终。所以小编认为无论有没有窦太后,汉武帝都不会成为杨广。


细说简史


这个问题包含了一个隐藏前提:刘彻是个败家子,如果没有他奶奶制约,他一早就会把祖宗给他攒下的财富败光。

确实如此吗?

很多人称颂“文景之治”数十年休养生息,取得“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的大繁荣局面。

但从经济学角度看,财富不在于积累,而在流通。治理国家不是土财主积攒家当。大量粮食充盈府库,因为陈陈相因腐败,造成极大浪费。这还罢了,作为租税收取的大量钱币长期不用,等于说人为造成通货紧缩,这样的经济运行方式并不健康,也在孕育着新危机。

所以说汉武帝好大喜功不假,但时代已经发展到一个需要大变革的时期,多年积累的巨量财富必须动起来,才能发挥作用。当然这其中也有海量浪费,但也是没办法的事。

顺便说一下,隋炀帝也是好大喜功,但他做的事也是迟早要做的,只是他太心急了,想要一步跨入共产主义,结果步子大了扯着蛋


真正鳄鱼不哭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汉武帝刘彻的的确确是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故而人称“汉武大帝”!

刘彻15岁登基,一下干到69岁,执政54年,这在历代皇帝中算是在位时间比较长的。

汉武帝刘彻登基之初,汉朝建立已经有六十多年了,国家还算平稳,可是治理泱泱大国,对于一个初中毕业生15岁的刘彻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15岁,一个小小少年,遇事懵懵懂懂,正在发育成长时期,就像一棵小树,勃勃生机,但是很嫩,也可能长成参天大树,也可能长成歪脖子树。

此时刘彻的奶奶窦太后的作用太重要了!窦太后可不是一般的女人,她是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文韬武略十分了得,窦太后之于汉武帝刘彻,就像大家熟悉的孝庄皇太后之于康熙。刘彻15岁当皇帝,康熙16岁亲政,他们后边都有一个政治家奶奶,两位奶奶把他们扶上马、送一程,直至他们独立驰骋疆场!

直至建元六年(前135年)五月窦太后去世,21岁的汉武帝才开始全面掌握大权。

从15岁到21岁,这6年正是一个人从青葱少年,过渡到比较成熟稳重的青年的关键时期。

在这6年中,刘彻身上的不良习气,奶奶窦太后都给纠正了,思想慢慢地成熟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已经养成了,对良莠善恶的分辨能力提高了,治理国家的理念也学的差不多了。

21岁的刘彻临朝执政,英姿勃发,威严威武,一呼百诺。汉武大帝的时代开启了!

假如刘彻没有这么一位政治家奶奶,会怎么样呢?

一,15岁的小小少年登基,也许用不了几年,就被权臣们捣鼓下去了,好的结局是费为庶人,很有可能就被害死。

二,从15岁开始,就算是历经风险熬到21岁,也许长成了一棵不成材的歪脖子树,执政理念也没形成,一身坏毛病,就成了隋炀帝杨广之类的败家皇帝。

三,也许是个天才,他即便是政治天分很高,也难免奢侈淫逸的侵蚀,阿谀逢迎的围绕,纵欲过度,胡作非为,也许早早地英年早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