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恪守君子之道,又要善用帝王之术。萧定权:我真是太难了

古装权谋剧《鹤唳华亭》开播以来,除了其跌宕反转的剧情引发网友热议之外,剧中所讲述的为人、为君的道理也引发一众网友深思。


既要恪守君子之道,又要善用帝王之术。萧定权:我真是太难了


剧中太子的老师卢尚书,是真正的大儒。该角扮演者王劲松老师以其张弛有度的演技,将这个角色正派清流的君子气节诠释得恰到好处。

剧中第七集,太子为了保护老师及表哥不受中书令、齐王等人的迫害,在春闱前便提前设好计谋,准备在中书令等人诬陷老师时反栽赃给齐王。然而,这一切都被卢尚书所识破,他为了保护太子,不惜以身顶罪。

他责问太子道:“恫之以权势,诱之以名利,这是储君应该做的事情吗?”,并且告诫他,作为太子,需要品行端正,不然国祚将会倾斜。他用“君子行路,和小人对抗时不仅要提防小人对自己的伤害,更要提防的是和小人对抗时,自己对自己的伤害。”来向太子说明为何道比术难行。

既要恪守君子之道,又要善用帝王之术。萧定权:我真是太难了


卢尚书是一介大儒,恪守君臣之礼,行君子之道,提倡仁政,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向太子传授的是以儒家思想为主的课业

自西汉武帝以来,儒家思想就取代了道、法思想,成为主流思想,也为后来的统治者们所喜爱。但是纵观历史,在评判历代帝王生平与功过时,我还从未见过他们中的哪一位被史学家们称为“君子”。所以历代帝王真正从内心尊崇儒家思想吗?真的恪守君子之道吗?这里需要打一个问号。

但是如果要说十分擅长帝王之术的皇帝,不用细想就有很多。汉武帝刘彻洞察人心,将王太后和窦太皇太后两股势力制衡为自己所用。唐太宗李世民也猜忌臣子,但是他恩威并施,将李靖和尉迟恭安抚得温顺如绵羊。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设置专门制衡六部的六科。

既要恪守君子之道,又要善用帝王之术。萧定权:我真是太难了


所谓“下者劳力,中者劳智,上者劳人”。我认为帝王之术的精髓在于如何用人,如何使所用之人相互制衡。《鹤唳华亭》中的皇帝萧睿鉴就将此术运用得炉火纯青。

用冠礼换主帅:派太子舅舅去打仗,为安抚太子背后的外戚势力,给早已成年迟迟未加冠的的太子行冠礼。

以玉带换兵权:收回中书令的兵权,为补偿齐王一派的势力,将太子才能佩戴的玉带赐给齐王。

此外他还扶持赵贵妃娘家的势力与顾皇后娘家势力相抗衡,防止外戚顾家一家独大;并且用李刺史来节制武德侯,用同是卢尚书门生的张陆正来牵制陆英等等。

随着剧情的展开,至少在目前播出的剧集中,你会发现皇帝和中书令才是这盘棋背后的大boss。皇帝的每一步棋都走得很精彩,不管是太子还是齐王,都只是他的棋子。

既要恪守君子之道,又要善用帝王之术。萧定权:我真是太难了


仔细想来,皇帝所行的帝王之术其实有与卢尚书所推崇的君子之道相矛盾的地方。

卢尚书告诉太子:“阴险诡诈之主只能招来阴险诡诈之臣,阴险诡诈之主也只会被阴险诡诈之臣所利用。你许他那些荣华富贵,因为这些背叛了道义的东西,你可以贵他,可以贱他,反过来也一样,他可以敬你,也可以叛你。”意在表示,君王要保持正直,君王所选用的人也应该是品行端正的正派之人。并且不能用权势、金钱去诱导人,驱使他们为自己效力,否则很容易被这些贪财贪钱之人背叛。

然而,君王之术讲求知人善用。用君子也好,用小人也罢,只要运用得当,一切在自己掌握之中,有助于自己成大业即可。

既要恪守君子之道,又要善用帝王之术。萧定权:我真是太难了


比如皇帝将朝廷茶马相关事宜交给安平伯。安平伯是市井出身,嗜钱如命,最爱假公济私。这个人的品行皇帝是知道的,但是茶马鬻买之事确实需要一个善于商贾经营的人来管理,而且用他可以扩大赵贵妃娘家势力与顾皇后的娘家势力抗衡。于是,皇帝就将此事交给他来管。

他纵容下属作威作福,鱼肉乡里,将朝廷及百姓银两中饱私囊其实是在皇帝意料之中的。皇帝处罚他,一方面是杀鸡儆猴,告诫中书令齐王一派的势力,另一方面也是想充盈一下国库。

剧中的太子从小受卢尚书儒家思想的教育熏陶。卢尚书要他做到“仁、知、勇”,要他恪守君子之道,保留自己的气节与骨气。然而,母后早逝,父亲不喜,周围又满是小人环绕,作为储君,太子不得不首先学会自保,并且保护唯一几个自己的至亲。

既要恪守君子之道,又要善用帝王之术。萧定权:我真是太难了


就像萧定权在剧中向老师哭诉的一样,他也想做一个纯洁无瑕的赤子,臣行君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但是现实不允许。为求生存,他不得不使些手段,并且作为一个储君,将来登上帝王之位,难免需要陷入权谋的漩涡,做太子确实太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