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定:探索養蠶致富路

提起養蠶、蠶絲,相信許多人都會聯想到江南、杭州絲綢,人們印象裡這些都是南方特有的事物。而在距離陽泉市區40多公里的平定縣岔口鄉鋪北村,村黨支部書記、平定縣嘉源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梁素明卻把桑樹和蠶“請”到了黃土高坡的山溝溝裡。

山西平定:探索養蠶致富路

今年春天,經過市場考察,嘉源種植專業合作社投資20萬元在貧瘠的山上種下了100畝養蠶專用的不結果桑樹,建起了養蠶廠、試驗養殖兩季蠶,成功收穫約140公斤蠶繭,並委託加工出20多床蠶絲被,每床被子價值1500元至1800元不等。

考察市場堅定投資信心

因當年栽植的桑樹桑葉產量不高,所以合作社重點管理了8畝試驗田,在7月和9月份養殖兩季、4張紙(蠶農通常用“一張紙”計算蠶的數量,一張紙的蠶種大約可孵化3萬條蠶)。9月初,合作社開始養第二季蠶,蠶種來自晉城市陽城縣。

第一次的蠶種是從南方買回來的,但路途遠、成本高,很不划算。梁素明打聽到陽城縣是全國三大優質蠶繭基地之一,“陽城蠶繭”是陽城縣特產、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產品遠銷日本、英國、荷蘭等20多個國家。於是他到陽城農戶家展開考察,想看看這農民養蠶到底怎麼掙錢。他分三次帶領村支“兩委”、鄉政府幹部和村民代表去參觀、考察。

陽城的土壤、環境、氣候和陽泉差不多,只要管理跟得上,在北方特有氣候下生產的蠶繭皮厚、蠶絲品質更優,可拉伸1200米至1500米長。陽城縣蠶農每戶種植1畝桑樹通過養蠶就可以創造2000元的淨利潤,並且種桑養蠶比傳統農作物每畝地為農民增加年收入1000多元。在考察中,梁素明還接觸了當地一家已經形成完整產業鏈的專業公司,從種桑樹、養蠶、收購到製作桑蠶產品一條龍服務,有技術、有市場、有資金,公司董事長帶領管理團隊已經到岔口鄉做了考察,有意願到陽泉投資發展,帶動農民發展養蠶業。

山西平定:探索養蠶致富路

精心餵養積累經驗

9月底,在一個新建的廠房裡,一排排鋼架上整整齊齊擺放著一盤盤蠶。白白胖胖的蠶寶寶忙著吃桑葉,四周特別安靜,“沙沙沙”的聲音就像失眠患者最愛的白噪音一般,聽了讓人心緒平穩。養蠶房裡電暖氣、電暖霸都開著,補充室內溫度的不足。梁素明的愛人耿梅在蠶寶寶住的大盤子上挑揀著長得瘦小的“老弱病殘”,“把它們放到ICU重點監護”。

耿梅是農村家庭婦女,梁素明創業需要技術人員,耿梅成了最得力的幫手。她在江蘇參加了15天的培訓,學習內容從培育小蠶、到一至五齡蠶寶寶管理、消毒等技術。耿梅說,養蠶真的挺簡單的,掌握好溫度和溼度、做好日常消毒殺菌,每天就喂兩回桑葉,讓蠶寶寶吃飽就行。“老人、家庭婦女都能做,在陽城,蠶農一般一個人就要養一兩張蠶。從蠶寶寶出生到結繭就一個多月的時間,一年養三季,忙不了幾天。”

耿梅介紹說,蠶結繭後只要在7天內賣給下游廠家就行,或者用最傳統的辦法煮熟蠶繭,把蛹剝出來,晾乾後送去加工蠶絲被。在她的眼裡,蠶渾身是寶,蠶蛹有營養,可以直供飯店,蠶沙可以裝枕頭。這讓人不由得想起那首古詩詞中的名句“春蠶到死絲方盡”。剛開始幹,梁素明兩口子積累了不少經驗,現在的養蠶房將來要做成育蠶室,然後在桑樹地裡建大棚養蠶。

今年天旱,但梁素明種下的100畝桑樹依然成活率很高,管理跟得上的桑樹到十月份還長著綠油油的大葉子。桑樹成活後蠶農每年都受益,長大就成了灌木,桑樹嫩葉做茶、桑樹枝回收是培育蘑菇的好基質。“總之無論是桑樹還是蠶,渾身都是寶。明年開春繼續種桑樹,再加種一些結果桑樹,將來既可以搞採摘還能做桑葚酒、桑葚飲料。還可以建大棚自己育桑樹苗,這一項就能節約許多資金。“種樹、養蠶期間,也給合作社的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下一步,我們要鼓勵老百姓一起幹。”梁素明說。

山西平定:探索養蠶致富路

帶動更多村民共發展

養蠶過程中,梁素明記錄各項收支數據,撰寫了《平定岔口發展種桑養蠶產業可行性報告》,報告通過嘉源種植專業合作社對重點管理的8畝桑樹試驗田及4張紙的收支核算,得出了一組組客觀數據,並對第二年的同樣8畝成林桑樹的產值做出了預估:一畝成林桑樹一年兩季養兩張紙,8畝地兩季16張紙,產蠶繭800公斤×48元,合計收入38400元,減去土地、蠶種、消毒液、蠶藥、人工費、施肥、機械設備、運輸費等成本費用26920元,其中農民幹活收入16800元是社會效益,8畝地收益預計為11480元,每畝平均收入1450元。

鋪北村地處偏遠,留守村裡的大多是不能幹重活的老人,而村裡不缺土地。“所以這個項目非常適合村民參與,一張紙、一眼窯洞、一畝桑樹,家裡人都可以上手。5月、7月、9月可以養三季,至少可以養兩季。”梁素明說,為了調動村民參與的積極性,吸引更多人參與合作社一起養蠶,他決定通過免費發放桑樹苗、合作社把蠶養到十多天再分發給村民、和村民簽訂收購蠶繭協議的辦法,打消村民顧慮。“小蠶養到十多天的時候,成活率高,一天喂兩次桑葉、做好殺菌消毒就行。採桑葉也不是重體力活,等桑樹枝條多時,只要剪枝背上回家直接喂就行,還省了摘桑葉的工序。”

桑園可以綜合利用,桑樹行間套種花生、辣椒等農作物,桑枝回收和嫩桑葉的深加工做茶等也可以提高經濟效益。梁素明在可行性報告裡寫到,“桑蠶產業的發展可使岔口鄉增加一個觀光科普、採摘、養蠶及農家樂為一體的休閒觀光的旅遊景點,與我鄉紅育口紅色教育基地、岔口紅巖嶺旅遊開發相配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