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这个县,全域皆平原,境内仅一山,高仅60厘米,被当文物保护

提起山东的县市,在外知名度最高的恐怕数得上寿光。为什么?因为这里是全国的“菜篮子”!30年前,由王乐义牵头的一场由冬暖式蔬菜大棚引领的“绿色革命”从这里发起,解决了北方冬天蔬菜种类单一的难题。

山东这个县,全域皆平原,境内仅一山,高仅60厘米,被当文物保护

30年后,寿光的大棚蔬菜面积已发展到60万亩,年产蔬菜450万吨,蔬菜产业让农民群众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寿光也成为全国蔬菜的集散、信息交流和价格形成中心。一颗菜关系全国人民的饭碗,大家肯定会关注。

山东这个县,全域皆平原,境内仅一山,高仅60厘米,被当文物保护

1.寿光农业历史悠久

说起寿光的农业,这里自古便是农业生产的膏腴之地,“智如禹汤,不如常耕”,农学巨著《齐民要术》作者贾思勰(xié)便生于斯、长于斯。《齐民要术》中就对当地果蔬栽培进行了详细记述,“诸菜中唯韭为绝品”,明清年间,寿光“独根红”韭菜被定为贡品。

山东这个县,全域皆平原,境内仅一山,高仅60厘米,被当文物保护

《齐民要术》还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我国黄河流域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其取材布局,为后世的农学著作提供了可以遵循的依据。该书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和最完善的农学名著,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名著之一。

山东这个县,全域皆平原,境内仅一山,高仅60厘米,被当文物保护

寿光开发甚早,历史悠久。寿光县的版图,历代多有变迁。夏朝曾是斟灌国和纪国的土地;汉朝属淄川国辖地。渐次有许多侯国封置于此,自寿光侯始,即有寿光之称。

山东这个县,全域皆平原,境内仅一山,高仅60厘米,被当文物保护

2.寿光县名来历有多个版本

但作为县的命名,据史料记载,始于汉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当时设北海郡,郡下乃置寿光县,迄今已两千余年。关于寿光县名的由来,历史众说纷纭,大体有几个版本。

山东这个县,全域皆平原,境内仅一山,高仅60厘米,被当文物保护

第一种版本是源于衡王庆寿。传说,明朝衡王庆寿,达官显贵纷纷带礼前往贺寿,衡王高兴之时,叫花子薛蓑闯入寿庭,令众人大为扫兴。衡王以嘲讽的语气问薛蓑:“难道先生也来祝寿?请问寿礼可曾带来?”薛蓑向南一指,众人顺其所指方向看去,只见云门山上,矗立一个巨大的“寿”字,且发着亮光,那光亮竟达于渤海之滨。自此,“寿”字光照之境便称作“寿光”。

山东这个县,全域皆平原,境内仅一山,高仅60厘米,被当文物保护

第二种版本也和衡王有关,不过版本稍微有些差别。明嘉靖三十九年九月初九,正值衡王生日,衡王府内掌司周全为巴结衡王,请来全国有名石匠,在衡王府南的云门山顶的岩石上刻了一个高7.5米宽3.5米的巨大寿字。整个寿字都涂成了红色,唯独“寸”字没有颜色,并请衡王亲自“点睛”。衡王拿笔把这一点涂红后,寿字突然大放光芒,衡王大悦,命名青州以北叫“寿光”。

山东这个县,全域皆平原,境内仅一山,高仅60厘米,被当文物保护

第三种版本则源于闾邱先生。相传齐宣王苻猎杜山,闾邱先生率12父老前往慰问。宣王十分高兴,即令免除他们的赋税。众称谢,唯闾邱先生仍叩立于一侧。原来他不是要赏赐,而是希望齐宣王任用品德端直、秉公理事的人做官,制订宽松公平的法令,这便是闾邱老人乞寿的故事,取"以光其寿"之意,该县命名寿光。

山东这个县,全域皆平原,境内仅一山,高仅60厘米,被当文物保护

3.境内皆平原,有一山仅高60厘米

寿光地处山东半岛,位于鲁西隆起区的东北部,济阳坳陷东端,沂沐断裂带的北段西侧。具体说来,处在济阳坳陷盆地之中。像这样一个区域,基本是平原,根本不会见到山。

相关数据显示,当地海拔最高点在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东南角埠顶处,高程49.5米;最低点在营里镇的老河口附近,高程1米。南北相对高差48.5米,水平距离70公里,平均坡降万分之一。

山东这个县,全域皆平原,境内仅一山,高仅60厘米,被当文物保护

据《寿光县志》记载:县城西南8公里孙家集与马家庄之间,有一山石露出地面,名静山。《寿光县志》修书始于明崇祯年,成于清康熙年,也就是说,即便按照成书年算起,这段记载也有数百年历史了。

山东这个县,全域皆平原,境内仅一山,高仅60厘米,被当文物保护

静山相对海平面海拔48米,寿光最高点,寿光境内唯一的山,位于县城西南8公里孙家集与马家庄之间,由于长期以来不再增高,而得名"静山"。东西最长处1.24米,南北最宽处0.7米;北高南低,最高处距地面0.6米,最低处仅0.1米。

山东这个县,全域皆平原,境内仅一山,高仅60厘米,被当文物保护

如今静山已经成为县级重点保护单位,寿光市文化局制定了三项保护措施:一是不准对静山进行深挖;二是不准在静山附近搞建设;三是防止个别人砸山取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