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淺予:我不贊同以素描來改造中國畫

葉淺予中學時自修繪畫 。

1926年起在上海當過櫃檯夥計,畫過廣告、教科書插圖,並事時裝設計、舞臺美術佈景 。

1929年開始創作漫畫,後集成《王先生別傳》和《小陳留京外史》 。

1936年出版《旅行速寫》、《淺予速寫集》,並聯合全國漫畫家舉辦第一次全國漫畫展,次年成立中華全國漫畫界救亡會,為該會負責人之一 。

1939年赴香港經辦《今日中國》,次年回重慶,作《戰時重慶》組畫及敘事漫畫《逃出香港》 。1942年於貴州苗區寫生,開始轉向中國人物畫創作 。1943年訪問印度,歸來後舉辦旅印畫展 。抗戰勝利後曾赴美國舉辦畫展 。1947年到北平藝術專科學校任教 。1954年任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主任、教授

1980年將補發的“文革”中被扣三萬元工資捐贈中央美院中國畫系作獎學金 。1981年任中國畫研究院副院長 。1982年於中國美術館舉辦個展 。中國畫《維吾爾人》獲第六屆全國美展榮譽獎 。其他作品有中國畫《婆羅多舞》、《長安懷古》組畫以及小說《子夜》插圖等 。出版有《葉淺予作品選集》、《葉淺予畫舞》等 。

葉淺予:我不贊同以素描來改造中國畫

批評徐悲鴻“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主張

在葉淺予廣闊的“朋友圈”中,徐悲鴻是比較特殊的一個。兩人都是中國現代人物畫的大家,相識較早,也曾一起在中央美術學院共事過五六年,但過往並不密切。按照作家包立民的看法,兩人“是一種不遠不近、不親不疏的關係,始終保持著一段無形的距離”。而橫亙在兩人間的障礙物,便是藝術觀念的不同,比如對素描的認識。

葉淺予:我不贊同以素描來改造中國畫

據考證,早在上世紀30年代中期,經著名作家、出版人邵洵美的介紹,葉淺予與徐悲鴻就在南京相識。初次見面,徐悲鴻無意中給葉淺予留下了狂傲自大的印象,很大原因便是他對素描侃侃而談。徐悲鴻談到,中國畫的造型基礎是素描,要改造中國畫非得從素描寫實入手;而當時中國畫壇上,能畫素描的只有兩個半人,一個是蔣兆和,一個是他,還有半個是梁鼎銘。葉淺予聽了很不舒服,心想徐悲鴻把中國畫家也看得太扁了。或許是言者無意、聽者有心,葉淺予對徐悲鴻並沒有留下最初的好感,兩人最終不歡而別。

葉淺予:我不贊同以素描來改造中國畫

葉徐再次相見是在1944年5月4日。這一天,葉淺予在重慶中印協會舉辦《旅印畫展》。用傳統中國畫的筆墨語言畫印度舞蹈人物,是葉淺予由漫畫向中國畫的一個轉折,也是他從速寫畫中國畫的一個嘗試。但最終能否趟出一條中國畫的康莊大道,他起初並沒有足夠的把握,於是向重慶文藝界著名人士發出了邀請,想聽聽他們的看法,徐悲鴻也赫然在列。徐悲鴻如約參加了開幕式,並表示祝賀。他在展廳中來回觀摩,當場訂購了兩幅舞蹈人物。回去後,他又欣然揮筆撰文,對葉淺予的舞蹈人物畫給予了充分肯定,文中有言:“中國此時倘有十個葉淺予,便是文藝復興大時代之來臨了。”

葉淺予:我不贊同以素描來改造中國畫

不久徐悲鴻又請葉淺予到他家中看畫,慷慨表示:“你喜歡什麼畫,可任選一幅。”葉淺予難辭盛情,選了一幅《烈馬圖》。事隔半個世紀後,葉淺予曾對包立民不無感慨地說,儘管他對徐氏心存偏見,但是觀其文,觀其行,又不得不佩服徐氏提攜後進、愛才重才的風範。

葉淺予:我不贊同以素描來改造中國畫

從年齡上來說,徐悲鴻比葉淺予要年長12歲;從資歷上來說,徐悲鴻留學法國,又是中國學院派的頭面人物,而葉淺予從未進過美術院校,是個靠自學成才的畫壇“草寇”。1946年,徐悲鴻重返北平,重新組辦北平藝專的教學班子時,居然邀請這個畫壇“草寇”到國畫系執教,並任教授,這對葉淺予來說,確實是大膽的破格之幸。事隔36年後,葉淺予在其自傳中回憶了當年受命時的心態:“我只知創作,只知向社會學習,只知向報刊供稿,卻不知怎麼當老師,真是受寵若驚,不知所措,當時不敢同意。直到1947年,才決定闖一闖美術學院的關。”儘管有北平藝專的國畫老教授嘲笑他,但他終於硬著頭皮闖進了“藝專”,走上了講壇,並且在這所全國最高美術學府中任教36年,成了名符其實的教授。

葉淺予:我不贊同以素描來改造中國畫

彼時,北平藝專國畫系執行的是徐悲鴻教學體系,造型基礎課主要是木炭素描,畫的對象是人,徐悲鴻的教法也是素描示範。而這對於從來未學過素描的葉淺予來說是一個無法克服的困難。為此,徐悲鴻特地為他增添了一門速寫課。一個是素描示範,一個是速寫示範,兩人在教室各教各的,兩套馬車各走一路,倒也算並行不悖。

葉淺予:我不贊同以素描來改造中國畫

在1949年7月舉辦的全國第一屆文代會上,徐悲鴻被任命為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中國美協前身)主席,葉淺予被任命為副主席兼秘書長;不久,中央美院成立,徐悲鴻任院長,葉淺予任繪畫系教授,無論從哪個渠道而言,徐悲鴻都是葉淺予的頂頭上司,兩人應該有很多工作上的往來,但私交併沒有建立起來。對此,包立民曾向葉氏詢問個中緣由,葉氏解釋:“原因有二點,一是他是學院派出身,又是學院派中的當權派;而我是草臺派出身,學院派看不起我,我也不願攀附他們。二是他的藝術教育主張是以寫實的素描來改造中國畫,以素描代替臨摹,而且認為中國只有二個半素描畫家。這些主張和看法我不能贊同,道不同不相為謀。”

葉淺予:我不贊同以素描來改造中國畫

葉淺予談徐悲鴻

“不能達到神似的高度”

關於徐悲鴻的繪畫藝術,葉淺予在徐悲鴻逝世不久曾撰文評介過,發表在上海《文匯報》上,題為《徐悲鴻的水墨畫》。在這篇文章中,葉淺予認為:“徐先生的水墨畫一方面得力於中國繪畫的優秀傳統,一方面得力於西洋的科學技法,有了這兩種基礎,並使之融會貫通,才有這樣的成就。”對於徐氏的創作題材,葉淺予還解讀一番:“徐先生所畫的馬、牛、雞、豬、梅花以及其他的作品,在水墨的運用上,已經突破了既有的成法,發揮了他的創造性,可以說是中國水墨畫的發展。”

葉淺予:我不贊同以素描來改造中國畫

但非常怪異的是,在這篇文章中,葉淺予評介了徐悲鴻的動物、花鳥甚至畫得很少的山水(如《灕江春雨》),惟獨對他的人物畫——徐氏創作中的重頭戲隻字不提、隻字不評。葉淺予同樣身為人物畫家,到底為什麼不去談專業對口的話題?或許當時葉淺予的看法還不成熟,或許心中已有看法,但不便公開提出來。但到了1979年,他在一篇文章中談到徐悲鴻人物畫創作的缺陷:“僅僅於形似,不能達到神似的高度。艾(指理論家艾中信)文所舉徐氏的人體素描,謂已達到盡精微的高度。請問,能不能提升到‘氣韻生動’的造型原則上去呢?”

葉淺予:我不贊同以素描來改造中國畫

葉淺予的這篇文章是受人物畫家方增先的啟發寫成的。當年,人物畫家方增先在上海的《美術叢刊》上發表了《中國人物畫的造型問題》,“訴說在創作造型問題上因不能擺脫素描觀念的束縛而苦惱”。葉淺予看到此文後,便寫了一篇《方增先的苦惱》,借題闡發素描之於中國畫教學與創作的戕害以及中國畫教學的改革策略。

葉淺予:我不贊同以素描來改造中國畫

徐氏反對文人畫

未免過火

在這篇文章中,葉淺予談到,他曾向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提出“人物畫基本造型訓練的一元化方案”,要把國畫寫生與素描寫生這兩門課合併到一起,“取消素描課,把素描的某些有利因素融入到國畫人物寫生中去”。但最終,他不禁感慨:“一提到變革,問題就不那麼簡單,積習難返哪。”

他在文中立場鮮明地指出,作為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基礎教學的統治思想,徐悲鴻“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的主張影響深遠,“長期以來,國畫系不能衝破這一思想的束縛,阻礙學生不能深入鑽研國畫筆墨技法”。

葉淺予:我不贊同以素描來改造中國畫

對於徐悲鴻的這一主張,他進而表示:“徐氏的立腳點即所謂‘素科學性’上,強烈指責中國文人畫不講造型精確只講筆墨情趣,從而排斥了中國畫以線描結構為造型特徵的基礎……徐氏反對文人畫,達到深惡痛絕的地步,未免過火。”對於學畫的方法,他認為:“學畫從臨摹入手,並非沒有道理,舍筆墨而只從寫生學先生,比如走到棄筆法而輒求窮似的道路上去。”

在葉淺予看來,方增先為了從素描觀點擺脫出來,下功夫探索國畫傳統造型特徵的形成及其發展方向,從自己的實踐駁斥了“從素描過渡到國畫”所謂“順利成章”的主觀主義觀點。由此,他最後總結:“學畫要嚴格訓練,造型能力要精益求精,但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道路也是很廣的。”

葉淺予:我不贊同以素描來改造中國畫

藝術成就

葉淺予的藝術成就是多方面的。他在繪畫上的造詣首先體現在速寫上。可以說速寫既是他成為漫畫藝術和中國人物畫大師的基礎,又完全成為獨立的、優秀的繪畫藝術作品。面對豐富的社會生活和現實中的生動形象,他通過敏銳的追蹤、捕捉、提煉、精選,以他心、手、眼協調一致的獨到功力,刻畫了眾多神形兼備的 藝術形象,顯示了超凡的藝術造詣。由於他在速寫上的長期積累,形成了塑造人物形象的獨特風格,當他轉向中國畫時,便得心應手,卓成一家面貌。誠如徐悲鴻先生在《葉淺予之國畫》一文中所稱:“淺予之國畫一如其速寫人物,同樣熟練;故彼於曲直兩形體均無困難,擇善擇要,捕捉擷取,毫不避忌,此在國畫上如此高手,五百年來,僅有仇十洲、吳友如兩人而已,故淺予在藝術上之成就,誠非同小可也。”

葉淺予:我不贊同以素描來改造中國畫

葉淺予轉向中國畫的時期,正值張大千、常書鴻等人西赴敦煌、使敦煌藝術的風采重新展現之際。淺予先生歷來重視中國繪畫傳統,他也從敦煌繪畫寶庫中汲取了藝術修養,並集中地表現在他的中國畫人物畫上。他採用敦煌繪畫的重彩方式表現舞蹈人物,形成了他濃郁熱情的舞蹈人物畫風格。從四十年代開始,他長期專攻舞蹈人物畫這一課題,畫稿無數,精品紛呈。他研究舞蹈人物的動態規律,塑造了富有生命活力和優美動感的人物形象,他將傳統繪畫的以線造型發揮到極致,形成了爐火純青、傳神寫意的筆墨語言,許多作品堪稱“以形寫神、形象兼備”的當代典範。在舞蹈人物畫這一題材上,他寄注了富有時代特徵的審美理想和達觀的人生情懷,使作品實現了新內容與新的藝術表現形式的高度統一,豐富了中國畫人物畫的內涵和意境。

葉淺予:我不贊同以素描來改造中國畫

1964年 藏族舞蹈從1947年徐悲鴻先生親自聘請他到國立北平藝專任教開始,葉淺予在美術教育崗位上兢兢業業渡過了四十多個春秋。中央美術學院成立之後,他投以全力籌建中國畫系,並長期擔任系主任職務。在他任職期間,團結了中國畫系各位名家,抱定“學為人師,甘為人師”的宗旨,立足培養藝術人才、建設教師隊伍和弘揚民族繪畫傳統,經過多年的摸索實踐,終於建立起以白描寫生為主、寫生與臨摹並重、練形於練筆結合的中國畫基礎教學系統,創立了“傳統、生活、創造”三位一體“臨摹、寫生、創作”三結合的現代中國畫教學體系。1978年後,淺予先生主持研究生班期間,又總結出“吞吐古今,涉獵中外,自學為主,啟導為輔,尊重個性,鼓勵獨創”的二十四字教學指導方針,並將自己的藝術論點著述成立,結集出版了《畫餘論畫》、《畫餘論藝》二書。幾十年來,他培養了一大批業務能力強並且能適應社會需要的學生,其中許多人今天成為美術工作的骨幹,結下了累累桃李碩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