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美食」40年不變的那碗粿條湯

最好的美食,莫過於用心烹調出來的。

在揭陽,假如你說要吃炒粿條,那麼市民多半都會推薦你去揭東區埔田鎮吃炒筍粿條。假如你說喜歡粿條湯的話,那麼人們肯定首推藍城區白塔鎮的桐坑粿條湯。

  要說桐坑的粿條湯,也有很多種,比如牛肉粿條湯也是極受食客歡迎的。但是令揭陽人口口相傳的桐坑著名小食,則是這裡的鵝肉粿條湯。

「揭陽美食」40年不變的那碗粿條湯

  把桐坑粿條做出名的老大、老三都後繼有人,如今兩家店均是由其子輩掌勺經營。

「揭陽美食」40年不變的那碗粿條湯

  新鮮優質的食材,是桐坑粿條湯美味的基礎。

「揭陽美食」40年不變的那碗粿條湯

  極鮮的肉湯配上爽口韌滑的粿條,實在是回味無窮。

「揭陽美食」40年不變的那碗粿條湯

為了讓顧客能隨時吃到最新鮮的肉類,林曉龍、林鎮雄在店的周圍找一塊空地,圈養從周邊選購來的鴨、鵝。

「揭陽美食」40年不變的那碗粿條湯

  許多食客不辭驅車幾十裡來到桐坑,就是為了嘗上一口地道的桐坑粿條湯。

  在揭陽,假如你說要吃炒粿條,那麼市民多半都會推薦你去揭東區埔田鎮吃炒筍粿條。假如你說喜歡粿條湯的話,那麼人們肯定首推藍城區白塔鎮的桐坑粿條湯。

  要說桐坑的粿條湯,也有很多種,比如牛肉粿條湯也是極受食客歡迎的。但是令揭陽人口口相傳的桐坑著名小食,則是這裡的鵝肉粿條湯。

  兄弟倆做出“響遍潮汕”的粿條湯

  舊時人們說的桐坑鄉,如今分為桐和、桐聯兩個村。桐坑鄉製作粿條始於何時沒人說得清楚。一名上了年紀的老者介紹說,他孩童時期村裡就有很多人家以此營生。如今,這裡仍有多戶人家在“炊粿條”,每天做出大量的粿條送往汕頭、潮州、深圳、東莞等地市以及揭陽市各地。

  桐坑鵝肉粿條湯,是桐和村的林錫標、林文波兩兄弟做出名的。林錫標是家中老大,林文波排行老三,村裡的老輩人則親切地稱呼他們為“大咪”、“三咪”。今年68歲的林錫標,回憶起往事時仍十分感慨。據他介紹,他與三弟從10多歲就開始賣粿條湯,至今已有40多年了。兄弟倆賣的粿條湯不是跟別人一樣粿條與肉一起煮的,他們的粿條湯和肉是分開賣的,先用豬肚、豬肉、雞鴨鵝等食材煮出一鍋鮮湯,再把鮮湯加進粿條,煮熟的肉晾乾了另賣。

  當時家裡窮,迫於生計,兄弟倆每天在家裡手工磨出米漿做粿條,然後煮好肉、做好粿條湯,用竹籃裝著肉和粿條湯拿到圩市上賣。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肉是一種奢侈品。對於在圩市上忙碌到飢腸轆轆的鄉親們來說,老大、老三的鮮嫩雞鴨肉和爽口的粿條湯更是極大的誘惑,所以每次老大、老三挎著籃子來,都會被鄉親們圍上幾重圍,帶來的雞鴨肉和幾十碗粿條湯很快就賣光了。後來,老大、老三都成家,就分別在圩市的四腳亭中擺攤,這時,兄弟倆的鵝肉粿條湯已經在周圍小有名氣了。

  老大、老三的粿條湯真正走出桐坑,則是因為揭陽建市初期的一個契機。當時市裡在白塔鎮召開了一個大會,鎮政府的工作人員就想著用當地最有特色的美食招待賓客,於是就邀請了兄弟倆到鎮政府內製作鵝肉粿條湯充當午宴。各地賓客一嘗紛紛豎起大拇指,回去之後一傳十、十傳百,隨後就有大批的食客專門到桐坑來品嚐粿條湯,桐坑鵝肉粿條湯自此聞名潮汕大地。

  最大秘訣是選用新鮮優質的食材

  如今,老大、老三都後繼有人,這兩家都已不在圩市中擺攤了。老大家自15年前就搬到桐和學校前,由兒子林曉龍掌勺。而老三不幸中年早逝,其大兒子林鎮雄把店挪到村中的老電影院5號,至今也已8年。林曉龍、林鎮雄的兩家店相距僅有三四百米。

  這兩家店的營業時間都是從上午11點起,到凌晨1點。食客們到店裡所看到的粿條湯的製作是很簡單的,兩家店的粿條湯製作程序都是一樣的,爐頭上有3口鍋,一口鍋裝著鮮豬肉、豬肚、雞鴨鵝肉等煮出的濃湯,另一口鍋裝著濃湯稀釋出來的淡湯,第三口鍋只是白水,用來煮粿條的。林曉龍向我們演示了煮粿條的過程:先擺好碗,撒上一些蔥花,然後舀上一勺濃湯,再舀上一勺淡湯,攪勻,把切得如細面的粿條煮開後撈起放到碗裡,最後用小湯勺加上蒜頭油。香噴噴的粿條湯十分誘人,極鮮的肉湯配上爽口韌滑的粿條,實在是回味無窮。粿條湯一般都是搭配著白切肉上桌的,有豬肚、豬粉腸、鵝肉、鴨肉等,剛端至面前就能聞到濃香,煮得恰到火候的肉很是鮮嫩可口,令人兩頰留香。

  有些人會問,是林曉龍家的粿條湯好吃,還是林鎮雄家的好吃?所以在採訪期間,我們特地分別品嚐了兩家的粿條湯,嚐起來都是一樣的好味道,細細品味的話,林曉龍家的湯稍清更為鮮美,而林鎮雄家的湯稍濃更為鮮香。不管哪家,一到飯點,店裡的桌椅就都坐滿了人。要是節假日,附近的村道就會停滿了來自各地的小轎車,有的人甚至晚間驅車幾十公里,不管夜色已晚,就為了到桐坑吃上一口粿條湯。

  當問起製作這麼好吃的粿條湯有什麼秘訣時,林曉龍、林鎮雄這對堂兄弟異口同聲地說:“那就是新鮮優質的食物原材料。”堂兄弟倆在尋找優質肉類材料上著實下了很多功夫。一大早,他們就得到市場選購本地豬肚、豬粉腸、豬肉等,雞鴨鵝等平時都得親自到周邊的鎮村尋找貨源,只有親眼看到、摸到,他們才會相信,才會選購。為了店裡不斷貨,他們兩家都專門在店周圍找塊空地,圈養了一些鴨鵝等,讓食客每天都能吃到最新鮮的肉。

  毫無保留將手藝傳授他人

  自桐坑鵝肉粿條湯出名之後,全市各地的街頭巷尾,不乏能見到掛著“桐坑粿條”招牌的小食店,甚至是珠三角,都能見到桐坑人外出開的小食店。

  有人戲說林曉龍和林鎮雄,“桐坑粿條”是因為他們兩家而聲名在外,要是早年註冊“桐坑鵝肉粿條”商標,這些年早就賺個盆滿缽滿了。可是這堂兄弟倆聽了也只是笑一笑,憨厚地說不用了,桐坑粿條湯能在外地受歡迎就好。

  這堂兄弟倆不僅不計較外人打著他們家闖出來的名號做生意,甚至是有人來拜師,他們都毫無保留地教給他們。“桐坑粿條在外頭能受歡迎,也就是我們家的驕傲。” 林鎮雄說。他的妻子也隨聲說道:“不僅是外頭來的人,我們都教人家做,甚至還有人在外頭已經開好店,請鎮雄去掌勺幾天,他都二話不說就去。”

  我們在林鎮雄店裡採訪期間,村裡一位白髮老人一直在一邊看著,有時還爭著為我們介紹過去的事。他說,老大老三兄弟倆剛開始賣粿條時,一碗粿條2分錢,一盤肉才4分錢,只需要花1毛錢,就能吃得很滿足,如今,40多年過去了,粿條湯的味道一直沒變。其實,不變的表面上是粿條湯的味道,實際上是林氏兄弟兩家多年來堅持誠信經營的待客信念。

來源:揭陽日報 本文圖片由 林碧鴻 攝,□記者 林寶鳳 林爍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