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次更名 ST岩石意在“醉酒”

在資本市場上,作為國內首家發行A 股股票並上市的臺資企業和建築陶瓷企業,上海岩石企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稱“ST岩石”)最不缺兩樣東西:故事以及曾用名。

日前,ST岩石再度發佈公告稱,目前已完成公司名稱工商變更登記手續,公司名稱由“上海岩石企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 “上海貴酒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貴酒股份”),不過股票簡稱仍為“ST岩石”。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統計,若剔除G和ST股的更名記錄,這已是這家公司在A股上市26年時間裡第6次更名。而在這數次更名中,最受關注的當數2015年6月該公司名稱由“上海多倫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彼時,A股市場P2P互聯網金融風口正盛,該公司在更名的同時,亦宣佈公司主業從房產開發向互聯網金融轉型。

對於此次更名為貴酒股份,ST岩石方面回覆《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稱,主要是基於公司整個業務發展的需要。不過,外界普遍認為其意圖昭然若揭:在這白酒的好年景,這家主營大宗商品貿易、商業保理的企業也不想錯過。

資本攢的局

佈局白酒並非一場簡單的跨界,與傳統酒企先建廠,後樹立品牌,再建立渠道銷售的戰略不同,ST岩石則選用了最為直接的方式——收購。

2018年12月,ST岩石以228.24萬元的價格,收購了一家白酒銷售線上平臺——貴州貴酒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85%的股權,以此作為試點試水白酒銷售行業。根據財報,2019年上半年,ST岩石實現營收7435.61萬元,同比增長12.14%;實現淨利潤738.57萬元,同比下滑46.04%。作為五大業務之一的白酒銷售營收僅為246.26萬元,佔比僅為3.31%。

不過,這一數據並未影響到ST岩石對白酒行業的野心與期望。在半年報中,對於融資租賃及商業保理業務板塊營收驟降,ST岩石將其解釋為,因為公司籌劃向白酒銷售業務轉型,主動嘗試收縮一部分信貸業務。此外,在10月31日該公司披露的三季報中,ST岩石一併表示,報告期內公司銷售費用同比上升近4成的原因,主要系2019年以來積極拓展白酒業務所致。15天后,ST岩石再次宣佈,為拓展業務,其擬設立全資子公司上海軍酒有限公司,擬從事散酒銷售業務,註冊資本1億元。

其實, ST岩石此番“醉酒”,與其控股股東“海銀系”不無關係。11月25日,ST岩石稱,為優化管理架構,調整及精簡持股結構,公司第一大股東“上海貴酒企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貴酒發展”,曾用名“上海存碩實業有限公司”)協議受讓公司實控人韓嘯同一控制之下的匹凸匹(中國)、五牛衡尊等7個主體持有的上市公司19.5%的股份,收購完成後,貴酒發展直接持有ST岩石的股份比例由21.03%增加至40.53%,收購前後上市公司實控人及控股比例不變。

作為此次股權收購的核心人物之一,韓嘯擁有多重身份,包括貴酒發展實際控制人以及海銀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韓宏偉之子。資料顯示,海銀集團、五牛基金與上海銀領等共同構成了以金融投資擅長的“海銀系”,其控制著包括各類基金公司、財富管理公司、互金平臺、小貸公司、擔保公司等超過千家公司。

近年來,“海銀系”在白酒領域動作頗為頻繁。早在2018年初,海銀集團收購貴州仁懷市酒坊酒業有限公司,後成立貴州貴釀酒業有限公司;一個月後,在貴州遵義舉行的一次座談會上,海銀系便向外界表露在白酒行業押了重注的壯志豪言:擬用5年時間在遵義投資500億元打造集現代化、智能化、酒旅一體化的10萬噸醬香型白酒產業園;同時將併購數家遵義白酒產業,併購總產能將達5萬噸。

2019年8月,據相關媒體援引知情人說法,“海銀系”擬再度出手收購貴州高醬酒業有限公司,目前已在走付款流程。2個月後,天音控股3.38億元公開掛牌轉讓孫公司江西章貢酒業有限責任公司95%的股權以及子公司贛州長江實業有限責任公司95%的股權,而接盤方正是貴酒發展。

作為行外資本,“海銀系”的白酒野心到底有多大?未來是否還會繼續大舉收購?ST岩石的白酒前景又如何?外界對此疑問重重。

“和其他產品相比,白酒更注重品牌內涵,品牌培育期更長,前期資金投入大。ST岩石現階段白酒銷售規模還小,業務還處於發展初期,佈局主要偏向酒類銷售,並優先佈局電商,可能是希望通過差異化的渠道來彌補自身在品牌方面的不足。” CIC灼識諮詢執行董事王文華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稱。

其表示,在現在開放性的互聯網大生態環境中,公司也可以利用自身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積累,把各方資源有效整合起來,促進白酒行業的模式創新。當然,機遇與挑戰並存,想要在競爭激烈的白酒行業中立足,公司需要培養自己的品牌,找到合適自己的定位。

頻繁更名背後

根據以往經驗,改名這一舉動似乎早已成為ST岩石轉型的標誌。

相關資料顯示,ST岩石前身為豪盛(福建)股份有限公司,系創建於1989年的中外合資股份有限公司,於1993年12月6日在上交所掛牌上市,當時的主營業務為建築陶瓷,與目前公司主要從事大宗商品貿易、商業保理、融資租賃、不動產運營管理及白酒銷售的業務相差甚遠。

記者發現,自2001年11月起,該公司便歷經多次轉手,主營業務以及公司名稱也不斷調整,其曾用名包括福建豪盛、利嘉股份、多倫股份、匹凸匹、岩石股份。

不斷更名的背後,是ST岩石盈利能力的下滑的不爭事實。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ST岩石實現營業收入約為0.98億元,與去年同期4.14億元相比,同比減少76.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0.13億元,相較於2018年前三季度0.21億元,降幅接近四成。

或因業績表現不佳且持續萎靡,在2019年三季報披露後不到2周時間,ST岩石總經理姬亞忠以個人原因為由請辭。而在此前,其前任董事長張佟也於10月19日剛剛離職,由曾任上海貝塔斯曼商業服務有限公司、香港電訊盈科(港股00008)人力資源總監的“80後”陳琪接任。

從目前狀況來看,ST岩石的煩心事遠不止此。8月24日,該公司還收到了證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由於前身“多倫股份”在2014年半年報和年報中的一系列違法違規行為,證監會擬再次對ST岩石及前實控人鮮言實施頂格行政處罰。

此外,2019年8月9日,ST岩石發佈公告稱,因違反證券法的相關規定,沒有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的義務,公司同意向78位投資者支付賠償金額468.93萬元。

而在同日披露的那一則公告中,ST岩石稱還收到了另外11位投資者請求286.28萬元賠償的《應訴通知書》、《民事起訴狀》等材料。該訴訟源於2017年5月中國證監會發布行政處罰決定,認定匹凸匹(ST岩石前身)發佈的更名公告,誤導了投資者對公司發展方向、公司價值的認知,屬於虛假陳述行為。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